冯林芬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江苏 盐城 224000)
我国博物馆事业走过了百年发展路程。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焕发了蓬勃的生机。截止目前,我国博物馆总数达4165 家,其中有2115 个博物馆已实施免费开放。[1]在门类繁多的博物馆中,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地域分布较为广泛,文物史料藏品较为丰富,社会教育功能日益显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博物馆事业不断深化体制上的改革,许多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正在革除,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将呼之欲出。2015年2月9日,国务院公布了《博物馆条例》,为促进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依法行政,推进博物馆事业在专业化、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道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文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告诉我们,事务的可持续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法律制度保障。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事务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过去有关博物馆的法律法规散见于《宪法》《文物保护法》和国家文化部制定的《博物馆管理办法》以及《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但对博物馆的设立、准入资质,尤其是中长期发展目标鲜有明确规定,整个较为零碎。由此导致一些博物馆在实际工作中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各自为阵,抱残守缺,工作没有硬任务,发展没有硬指标,馆与馆之间没有竞争,也不用协作去实现资源共享,更谈不上面对同一问题,形成联盟,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更新颇为滞后的现象,在《条例》贯彻实施中必须首先根除。
《条例》申明,博物馆的建设要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坚持博物馆非营利的属性,坚持博物馆的公益性定位,坚持博物馆的科学理性学术立场。“教育、研究、欣赏”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共同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博物馆的组织特点,也制约和规范了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目标和标准。对此,我们文博工作者要重新认识博物馆组织的特性和业务特点,重新界定博物馆特别是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一定要变革将博物馆的业务活动简单归结为文物征集、保管和展示的陈旧观念和思维,确立博物馆负有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责任和担当。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公众对博物馆的社会形象,影响公众对博物馆社会职能的认知,也严重阻碍着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条例》申明:“博物馆应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有关组织管理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博物馆的法人依法行政,也需要有相应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机构。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印发《关于贯彻〈博物馆条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理事会及其领导下的管理层为主要架构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决策、馆长负责的运行机制。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其目的就是要优化组织结构,改进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运行效率,实行发展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革除管理体制弊端,构建法人治理体系,实行依法行政是博物馆变革的走向,也是博物馆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条例》申明:“国有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鼓励设立公益性基金为博物馆提供经费,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多为全国首批实行免费开放的对象,在社会效益日益提升的同时,运行经费的缺失严重制约着其发展步伐。
纵观近10年来博物馆发展状况,政府的投入基本上都是投在新的场馆建设或对原有场馆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重建设、轻运营的现象较为普遍。面对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项目的增加,观众需求的提升等刚性的日常运营经费的投入考虑得比较少。除了政府投资外,其它主体的投资更是少之又少。目前的免费开放补助经费还是按照2007年的博物馆总数及基本门票收入和博物馆基本陈列设计实施的成本,分东部、中部和西部等区域为基础进行测算的,已经不适应8年来博物馆各项工作不断扩展的实际,同时对经费补助的范围也需要调整。[2]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配套设施,既需要一次性投入,也需要不断完善和适时更新。改善基础设施,改造服务条件,增加服务项目等都会带来运转经费的大幅度增加。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投入,既要扩大增量,也要调整存量,在绩效考核和补助总量增加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区域间的不平衡和同类博物馆补助金额的不平衡。
免费开放以来,全国革命历史类博物馆都在积极实施“文化引领、旅游带动”的战略,打造自身品牌,把握博物馆话语权。如延安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建设革命博物馆城;重庆对红岩和歌乐山两个纪念馆的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并连点成线创建“红岩连线”;四川博物院成立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中国梦研究小组”,开展“重走长征之路”活动;新四军纪念馆创新建设了“新四军人物馆”和“铁军精神大讲堂”。这些创新举措,都极大地开发了革命历史的资源优势,提升了社会教育功能。各级财政和地方宣传部门都可通过绩效考核,设立奖励政策,在免费开放补助资金扩大增量和调整存量的基础上,再设立“以奖代补”的项目资金,以促进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免费开放的革命历史类博物馆,近几年来凸显出人气上升了,财气下降了;社会效益上升了,经济效益下降了等显著特征。管理运营的成本,远远大于财政补助的额度。条例已为我们指明了破解这一难题的路数,在文化引领、旅游带动的战略实施中,要积极创新发展思路,把“创新”点聚焦在每年百万观众流量的市场中去研究、去开掘。一是可把博物馆融入地方大旅游的共荣圈,在共荣圈中分得经济效益的“一杯羹”;二是可与当地旅行社、宾馆、饭店及地方特产专卖店等定点联合,实现旅游价值环节链上的利益分享;三是可通过共建、联建等方式,在革命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中获得相应的收益;四是挖掘藏品文化内涵,开发纪念品、工艺品及普及读物、宣传资料等衍生产品,在商品营销中得到收益。这样把自身的造血和政府的输血结合起来,实行双轮驱动、综合开发,实现两个效益同步发展。
众所周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才资源的流动潮开始改变了原有的流向。在经济利益挤压下,不仅很少有专业人才自愿走进博物馆研发历史,而且原有的人才也纷纷流失。事实证明,革命历史类博物馆人才队伍萎缩现象严重,青黄不接矛盾凸显。一个博物馆如果没有造诣较高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讲解人员的辛勤耕耘,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失去吸引更多的观众持续反复走进博物馆的魅力。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知道博物馆收藏是根本、研究是基础、教育是灵魂,三者结合起来,才有血有肉,生动活泼。[3]这是因为博物馆的展陈更多的是强调展品背后的知识与文化,历史不会自己说话,文物自身也无法表达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些都需要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去研究、解读和阐述。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才能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业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得好,我们故宫博物院的发展要面向世界、面向学界、面向公众。学术事业的发展是故宫研究的硬道理。整合学术力量,创新机制,不拘一格地接纳国内外学术界热心故宫学术研究的优秀人才。[4]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单霁翔院长的论说,加强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的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是要面对现实,着眼于本馆职工队伍的人才培养。要通过机制创新,激发人的潜能,让人才脱颖而出。可通过绩效考核激活人才,通过竞争上岗用活人才,通过聘用方式优化人才;通过馆际交流历练人才,通过课题研究建立人才培养的平台,最大限度地调动在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其次是开创人才交流体制,在地方行政主管的系统内,创建人才流动体制。长期以来,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是一方净土,也是一池静水,进口不畅,出口堵塞,静水难起波澜。要开掘人才流动渠道,开创“走出去,请进来”的人员交流体制,让需要的人才进得来,让有建树的人才发挥专长。第三,调整博物馆人员结构,加大对管理人员、研究人员、讲解人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政府编制部门要根据博物馆发展的实际,适当增加编制数量,增加招录专业人员的比例。同时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对有建树、有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绩效工资倾斜。第四,面向社会、面向学界、整合学术力量。充分利用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与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业务合作和学术联动关系,在重大课题、重要学术上形成联动,借助专家力量,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破解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的限制和困惑。
在全社会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博物馆条例》的出台,为博物馆的事业发展规范了走向,为博物馆工作质量提高给予了专业指引,也为博物馆事业发展营造了积极的制度环境。随着《条例》的贯彻实施,博物馆的体制机制改革都将会得到有效的深化,博物馆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社会各界对博物馆特性的理解、对博物馆职能的认识也将会大幅提高。博物馆尤其是革命历史类博物馆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建设中,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1]专家解读博物馆条例,中国文物报,2015.1.16.
[2]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中国文物报,2015.3.10.
[3]促进博物馆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中国文物报,2015.3.1.
[4]故宫博物院新成立两个研究机构,中国文物报,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