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台湾有很多山城,都是风物丰饶景致瑰丽的小镇。一个人的故乡在哪儿,总会油然而生莫名的骄傲与光荣感。
曾几何时,今日的山城多已成人力外流,回去找不到工作的地方。但事在人为,有见识者还是愿意尝试这一逆势人生,投身到资源欠缺的环境。南投埔里和竹山都有如翻转的故事。
譬如出身桃米里的邱添富,在北部工作多年,从事舞台装潢之类的工作。大地震后,决定返乡。一来都会的繁忙不习惯;二则老家田园需要人照顾。如今,他的民宿经营成为当地典范。我们再碰头,论及地方产业和自然生态,他都能侃侃而谈,兼及如何社区辅导,提升人文的内涵。他更清楚看到,整个社会人口结构在改变,愈来愈多退休族想要到乡野长时旅居。如今他打算把一半以上的客房,改为long stay(久居)。
更年轻的阿凯,又是另一值得喝彩的例子。他在埔里公交车站不远处,租了店面,开设脚踏车租赁,希望游客多认识埔里小镇的风情。埔里公交车总站非常忙碌,每三四分钟就有一辆客运进出,到处可见汽车出租和出租车共乘的招牌。很多游客把这里视为转运站,接下去,往清境、雾社或渔池、日月潭,这儿都是重要的转站点,很少人会停留下来。阿凯结合了在地有机笋农、手工造纸业者等等理念相同的朋友,一起努力把山城规划为单车慢游之地。在他之前,埔里是没有脚踏车出租的。阿凯推出的骑踏小旅行,特别针对人文风土的走访,购置了性能良好的车体,让游客充分感受单车骑踏的舒适。
还有位长年关心环境议题的女生林佳颖,准备在市场旁的老家兴建书店,摆设内容将以社区农学、自然知识和景观风貌等相关书籍为主,还要定期举办文化讲座。你或许担心,这等活动在小镇会有多少人来聆听?没有外力的赞助,能够支撑多久?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只因这是自己的家园,总要给自己一回实践梦想的机会。
同样是山城,回到埔里的年轻人多以在地家乡子弟为多,返乡工作似乎是天职,也是使命。我在竹山邂逅的却不一样。被外头视为成功典范的,反而以外地人的表现,更让人印象深刻。
“天空的院子”出现即是。经营者何培钧,10年前孤身在遥远的竹山大鞍山区,意外邂逅了一间荒废的传统三合院。后来仿照旧厝,美轮美奂地重新打造,被誉为台湾最美丽民宿。这一艰苦创业的传奇早就广为人知,但他不想停留在民宿的文创阶段。下个目标是结合其他产业,试图把人口流失大半的竹山,带回过往的繁荣。
埔里有阶段性的发展,纵使意见不同,都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相对竹山是打游击战,虽有整合,尚未集体启发。当然这一对照有点失之于简单,却也是刺激。前阵子,遇到一对竹山女孩,还是大学生,却清楚意识家乡的困境。她们自己架设网站,弄了个“环竹街山”,介绍家园更细微的风物,希望更多在地人参与。她们的想法跟何培钧一样。天空的院子再如何绮丽,还要成为大地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