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管理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

2015-08-15 00:52杜志琴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 杜志琴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我国大学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根据教育部显示,2015年大学生毕业大军将达74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并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如何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质量,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是当前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1.外在环境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现在正面临发展的春天,尽管如此,国家及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在公共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就业引导、激励方面的政策扶持还不是很具体和可操作性。

高职院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弱势群体,在办学经费、师资队伍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竞争力不强,自然也会对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外在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另眼相待”,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对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低,不愿意招聘及接纳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它们招聘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是因为企业的要求与毕业生的预期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企业不愿意在高职毕业生身上投入过多的培训成本,同时毕业生也不愿意从基层干起。

2.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缺乏一套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指导观念落后,就业目的不明确,就业指导方法单一,缺乏足够的就业信息和丰富的就业经验。就业指导老师一般是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担任,他们缺少系统的就业指导知识,也没有相关行业的就业指导经验。就业指导观念落后,与市场需求脱钩,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需要。就业目的不明确和就业方法单一。

3.毕业生

部分高职毕业生家庭贫困,希望通过大学改变命运,因此,就业期望往往很高,就业理想化,就业倾向于沿海城市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管理规范化、待遇和福利好以及社会地位高的外企、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而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企业提供的相关待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高职院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也不畅通。他们往往依靠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去寻找工作,通过人才市场、网络渠道以及人脉关系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比较小,这也让很多高职毕业生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三、造成高职管理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低的原因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涉及到国家、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五个方面:国家对高职院校没有提供相关的就业政策帮扶和足够的物质支持,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接纳度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培养与市场脱钩,毕业生就业期望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闭门造车”,没有根据企业的需求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已经逐渐和企业脱轨,因此,培养出的毕业生实践技能低下,实践经验不足,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不合理,高职院校大量扩招文史、艺术类和经管类的学生,造成文科毕业生众多,而社会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就业岗位。同时,高职院校重招生轻就业的观念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往往在招生宣传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从而忽视了就业的指导工作,使毕业生面临毕业时迷茫错乱,不知道如何就业。另外,高职毕业生也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就业心理不成熟,就业期望较高,自我评价很高,不能认清现有的社会就业形势,不愿意下基层,盲目跟风选择去沿海大城市就业,有的学生入职后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差甚远,因此频繁跳槽,浪费了大量就业资源。

四、提高高职院校管理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1.优化就业环境

为更好地帮助高职毕业生就业,国家应出台一些鼓励、激励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优化毕业生就业环境,要求各地教育主管机构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和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鼓励高职毕业生创业,不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对高职院校加强引导和指导,监督政策执行情况,真正做到为毕业生着想。政府还应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引导和管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鼓励企业招聘录用高职毕业生,为其招聘录用毕业生提供政策上的便利和优待。

2.完善就业服务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没有提供系统、全面的就业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应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全方位的、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从学生一入校开始就灌输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提供就业信息,完善就业服务,培养综合职业素质。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就业内容的丰富性,不再是求职技巧和求职信息的发布,应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拓展就业内容,使就业指导方法灵活化和多样化。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改革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办学模式,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发展培养合适的应用型实践人才,满足企业的市场需求。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市场调查情况。

校企双方共同科学设置专业及培养人才,提高毕业生在社会的适应性和接纳度。同时,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讲课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派遣学校老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行业前沿知识和实践技能,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内外实习实践机会,提升实践能力。

4.加强就业心理引导教育

高职院校首先应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团队对毕业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预期,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毕业生面对求职失败的消极情绪时,多多开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就业心理健康讲座以及提供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就业的心理障碍,缓解不良就业情绪,培养学生就业信心。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未雨绸缪,在毕业生求职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好高骛远,从切身实际出发,从基层做起。

5.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相比以前的学生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创业也是一种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对于高职管理类的毕业生,往往思维比较活跃,情商较高,有很好的自身条件创业,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丰富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创业模拟活动,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为学生以后创业积累实战经验。校方还应为打算创业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创业平台,提供资金、场地和技术的扶持,帮助学生顺利创业。

因此,提高高职院校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仅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和高校共同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还需要毕业生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心,树立合适的职业预期,积极努力。

[1]谢志远.余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2]郭建如.邓峰.院校培养、企业顶岗与高职生就业能力增强[J].高等教育研究,2014,(4).

[3]郭建如.高职培养模式变革与毕业生就业:一项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