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飞,刘怀宇
(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市公司遵义县分公司,贵州遵义 563199)
烤烟生产是遵义县种植业的支柱产业,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烤烟生产。铁厂镇地处遵义县边缘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更是离不开的烤烟的种植。但近年来,烤烟种植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气候环境变化异常,种植烤烟的风险越来越高,一部分烟农已退出了烤烟种植。因此,调查该地区烤烟生产效益情况,掌握烟农的种植情况,找出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以后烟农种植烤烟能获得更好地服务奠定基础,降低烤烟种植的风险,保障烟农的根本利益,保证该地区烟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真正形成农民、企业、政府“三赢”的良好局面。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学者讨论烟农种植规模化的问题[1],但对烟农种植规模的探讨较少[2-3]。烤烟生产是遵义县种植业的支柱产业,对于铁厂镇政府来说,更是其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2013年三星收购点烤烟种植农户277户,种植面积316.67 hm2,平均每户烟农种植面积为1.14 hm2;2014年烤烟种植农户为218户,种植面积为260 hm2,平均每户烟农种植面积为1.19 hm2。可见当地烤烟种植户数在急剧下滑,严重制约了烤烟的可持续发展。
烤烟生产中,通常一间小烤房的烘烤面积为0.40~0.67 hm2左右,一间大烤房烘烤面积为1.07~1.33 hm2。以烤房的可烘烤面积对烟农进行初步划分进行调查分析,对三星收购点2013 年的种植烟农在 0.40 ~0.66 hm2、0.67 ~ 1.00 hm2、1.01 ~ 1.33 hm2、1.34 ~ 2.00 hm2、2.01 ~ 2.67 hm2及2.67 hm2以上的区间各随机抽取6户烟农进行烤烟生产情况调查。
对2013年烟叶收购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种植规模下的烤烟生产情况(表1)。
表1 不同种植规模下烤烟生产情况
2.1 烤烟种植经济总价值变化分析 由表1可知,烟叶单产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单位面积产值随着面积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最大值出现在1.34~1.66 hm2规模;而均价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从生产总值分析来看,烟农种植面积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2.2 烤烟中上等比例情况 由表1可知,中上等烟比例在70%以上的种植规模都在1.67 hm2以下,其中种植规模为0.40 ~0.66 hm2的中上等烟比例最高,达到 73.2%;种植规模超过1.67 hm2的,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中上等烟比例逐渐减小,种植规模达到2.67 hm2以上的上等烟比例最小,仅为62.7%。总体上看,1.67 hm2以下中上等烟的比例相差不大,有利于提高烟叶中上等烟的比例,提高经济收入。
2.3 烤烟橘黄色比例情况 由表1可知,烤烟橘黄比例随着烤烟种植面积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其中橘黄比例最大为69.5%,种植规模为 0.40 ~0.67 hm2;橘黄比例最小为58.8%,种植规模在2.67 hm2以上。在烟叶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一方面是由于种植规模的增大,烟农的管理存在部分缺陷,普遍存在烟叶抢烤因素,部分烟叶可能仍没有达到生理成熟就采收烘烤,特别是中上部烟叶的采收;另一方面是由于烟叶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对烟叶成熟的生理特征掌握不到位,过早地对烟叶进行采烤,导致烟叶烘烤后橘黄色的比例降低,在同等组别的烟叶橘黄色烟叶收购价格比柠檬黄色烟叶价格高,降低了烟农的经济收益。
2.4 烤烟投入成本情况 烟农在从事烤烟种植过程中,主要的投入的成本包括农事活动和物资的投入。农事活动包括土地深翻起垄、覆膜、移栽、中间管理(施肥、除草、喷施农药)、打顶及采烤烟叶;物资的投入主要有基肥、追肥、化肥、地膜、农药及煤电等。近年来,随着物价上涨,使得烤烟种植的成本逐渐增大,而气候的变化极端,因此,对烟农种植烤烟的风险就逐渐增大,也是造成基本烟农的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见表2。
表2 不同种植规模烤烟平均每公顷生产投入用工情况 个
从表2可以看到,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大,每公顷用工量逐渐减少,规模达到1.07~1.33 hm2以上,用工量趋于平衡,规模为0.40~0.66 hm2的用工量最大。用工量有较大差异的为起垄覆膜、中间管理和采烤下炕环节,其他环节差异都不是很明显。
根据调查了解到造成种植规模在0.67 hm2以下用工量增大的几个原因:一是在起垄上是人力操作完成的,导致生产力投入量多,造成了用工量大,成本增加。二是种植0.67 hm2以下的大部分年龄都比其他规模的大,造成效率慢,投入用工量就变大。三是在烤烟种植的中间环节过程中,种植面积小,管理细致,中耕环节投入用工量大;反之,由于面积过大,管理较为粗放,单位面积投入用工量较少。四是小烤房采烤利用率低,造成了小烤房单位面积的用工量比大型密集型烤房多。根据该地附近市场调查,在2013年用工通常是在80元/个,肥料、农药、煤和电平均每公顷地的供应相差不大,但物价仍然比往年高。
3.1 结果讨论
3.1.1 烤烟种植规模的衡量。烤烟种植规模小的烟农的总收入少,利润小,经济效益低;而种植规模大的烟农总收入随着面积的增大而增,同时投入的生产成本也大,总的经济效益差异不显著。还要考虑到另外的难题: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一是投资的成本增加,造成了经济压力的增大;二是无形中增大了烟农的管理难度,可能会导致烟农因为管理不善造成经济的亏损;三是由于近年来气候的变数大,烤烟的种植生产风险增大。2013年由于长时间的干旱气候,小面积的烟农能及时补充烟地的水分和追肥,而种植规模大的烟农考虑到经济投入,不能及时进行中耕管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从经济效益和烤烟种植风险的角度来考虑,种植规模太小,收入低;种植规模过大,增加风险系数,造成经济损失惨重。从铁厂镇三星收购线烤烟种植生产来看,单个农户种植规模为1~2 hm2效益较高。
3.1.2 收购价格的影响。根据2013年烤烟收购价格了解到上等烟的平均价格为27.84元/kg,而2013年被调查烟农的收购价格为25元/kg左右,而且大部分还达不到25元/kg的平均价格。遵义县团溪站三星收购点在烤烟收购价格上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为提高烟农种植烤烟的积极性,技术人员要切实做好烤烟生产指导和服务,提高上等烟的比例,提高种植烤烟的经济效益。
3.2 改进措施 总结贵州山区烤烟生产存在的缺陷,加强烤烟生产管理,优化资源,使生产效益达到最大化。
3.2.1 整合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的流动性。随着烤烟现代农业的发展,人员数量精简,这就要求烟区集中连片化,整合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的流转承包制,优化土地轮作制度。既能减少烤烟种植的生产投入,又能提高技术员的管理效率。
3.2.2 烤烟种植规模要适中,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烟农种植规模的大小根据烟农劳动力能够投入多少和资金周转来定,烟农在烟叶种植的生产管理环节,要保证土地及时深翻,起垄达到要求,中耕培土施肥补水分到位,打顶抹芽及时,采烤适时。面积过大,易造成管理不到位;面积过小,浪费资源。选择适度种植规模,有利于提高烟叶质量和烟农生产效率。
3.2.3 提高烟农种植技术水平。提高烟农对烟叶成熟度的掌握,特别是对中部和中上部烟叶成熟度的把握,为能烘烤出高质量的烟叶奠定基础,从根本上提高烟农的经济效益。
[1]张仁义.科技兴烟规模经营烟叶王国的出路[J].管理现代化,1994(2):40 -41.
[2]张培兰,张敏,刘威,等.现代烟草种植的模式研究、效率分析和政策启示:来自重庆市黔江和武隆的实证调查[J].中外企业家,2010(8):32-34.
[3]韩永镜,徐经年,祖朝龙,等.皖南烟区烤烟适度规模种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1):9949-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