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每一阶段都有某种与之相应的哲学。
人生哲学
[(德)歌德]
儿童是现实主义者:他对梨和苹果的存在深信不疑,正像他对自己的存在深信不疑一样。
青年人处于内在激情的风暴之中,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内心,于是预感到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变成了理想主义者。但是成年人有一切理由成为怀疑主义者:他完全应当怀疑他选择的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是否正确。他在行动之前和行动当中,有一切理由使他的理智总是不停地活动,免得后来为一项错误的选择而懊丧不已。
但是当他老了,他就会承认自己是个神秘主义者:他看到许多东西似乎都是由偶然的机遇决定的;愚蠢会成功而智慧会失败;好运和歹运都出乎意外地落个同样的下场;现在是如此,而且从来就是如此,以致老年人对现在、过去和未来存在的事物总是给以默然承认。
摘自中国三峡出版社《流行哲理小品(外国卷)》
用看待饮食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阅读。
阅读如同饮食
[郝明义]
第一类阅读如同米饭、面条之类的主食,是我们为了寻求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而进行的,能让我们获得饱足感;
第二类阅读如同鱼虾、牛排之类的美食,不求针对我们人生的现实问题,却可能帮助我们从间接却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问题的本质,给我们补充蛋白质等营养;
第三类阅读如同蔬菜、水果,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是一种“工具需求的阅读”,帮助我们消化,吸收纤维质;
第四类阅读如同饭后甜点,和前面三种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一定的目的,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和甜食一样,追求的就是口感。
遥望是一种能力。
遥 望
[敬一丹]
遥望,也许是人的天性,从猿到人,我们的祖先站起来后的第一个动作也许就是遥望,于是,发现大地、大海、新大陆,发现世界。对一个媒体人来说,遥望是一种能力。也许我的视野受限,也许我的视力不足,但我至少有遥望的欲望。我不奢望自己有多少前瞻能力,但我至少不允许自己把目光局限在眼前。好在,借助那些有识之士、那些真知灼见,使得我能够遥望。
行动是可以承诺的东西,感情却无法予以承诺。
不能承诺的
[(德)尼采]
爱一个人不仅要心中有爱,还要把爱用行动表达出来,纵使不再爱了,由于别的企图,说不定依然会有爱的表现。于是,在别人脑海中,这一份爱仿佛是永远不变的。
行动是可以承诺的东西,感情却无法予以承诺。
向谁承诺要永远爱他,永远恨他,或永远对他忠实,这明明是在答应别人一件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
但是,有时出于别的企图,他表面上依然可以终生地爱你、恨你和对你忠诚,因为在同一种行动当中,可能包括着为数可观的动机。
换句话说,当有人指天发誓说他对你的爱此生不渝时,他是在发誓说他爱你永远是在表面上,而不是在心里。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人与镜
[巴特尔]
古人为政修身,讲究三鉴: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古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墨子说:“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以人为镜,关键有三。
一是以谁为镜。哈哈镜不也是一种镜吗,但不足为镜。因为形象的丑化不好,灵魂的扭曲更糟。二是如何对照。当然要用别人的长处对照自己的短处。只有不断地取长补短,才可更好地扬长避短。三是照其形,更照其神。其中,形似固然不可忽视,但神似更为重要。
人与镜,人可为镜,镜明得失。
幸福的感觉是许多小小的感情累积的。
幸 福
[林清玄]
小时候,我们住在台湾南部乡下,由于兄弟姊妹很多,妈妈非常忙碌,我们只要一靠近妈妈,她最自然的反应是一掌把我们打开:“闪啦!大人在无闲,不要在这里绊手绊脚!”
因此,我非常渴望有一天能牵妈妈的手。
有一天,妈妈要到田里摘野菜,我跟着去,她突然牵起我的手,走在田间的小路,那时是黄昏,夕阳一片金黄,拉长了妈妈的身影,几乎覆盖了整条小路。
那时候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幸福,生命原是如此美好!
经过三十几年了,每次想到那一幕,幸福的感觉仍在汹涌!原来幸福的感觉是许多小小的感情累积的。
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有两样东西陪伴,一个是遗憾湖,一个是悔恨山。
徒然草
[席慕蓉]
在生命里,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犯错。
那所有应该做而没有做的,逐日侵蚀沉淀之后,贮满泪水,就成为遗憾湖。
那所有不该做而又做了的,层层堆积重叠之后,暗影耸然,就成为悔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