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娜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京。次日,国民党中央决定将中央公园辟为停灵之所。5月14日,段祺瑞政府召开非常国会会议,通过了为孙中山举行国葬议案,并由财政部拨出治丧费10万元。由此,在孙中山停灵祭吊期间,他一生中的政敌、背叛者与分道扬镳的人,在赠送的挽联中,或明或暗透露出他们与孙中山之间的恩怨情仇。
章太炎借古讽今
孙中山逝世后停灵祭吊期间,约有数十万人前往中央公园公祭,表达哀思怀念之情。据治丧处统计,仅于月底前,就收到花圈7000多个、挽联59000余副、横幅500余条。
章太炎本是老同盟会员,后因政见不同,与孙中山渐行渐远。但在孙中山逝世后的次日,章就来孙宅,担任追悼会筹备处干事,并当即撰写了一副挽联:孙郎使天下三分,当魏德初萌,江表岂能忘袭许;南国是吾家旧物,怨灵修浩荡,武关无故入盟秦。
挽联借用三国与屈原故事,借古讽今,对孙中山应段祺瑞等之邀北上,表示出不同的意见;对孙中山建立军政府兴兵北伐,亦有严厉批评的意味。或因如此,此联未被允许在孙的追悼大会上悬挂。
陈炯明以挽联开脱
因反叛孙中山已经失败下野,隐居香港的陈炯明得知噩耗,也发来一副挽联:唯英雄能活人杀人,功首罪魁,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私情公义,全凭一寸赤心知。
联中隐含了陈氏的一些个人心迹:上联说孙中山不能“杀”他,历史会对他有正确评价。下联与孙“一战再战”,结果落得如此,同样是怨语。不管如何,联语文字爽利,态度磊落,显示出其一代枭雄本色。但此联一出,立刻引起了国民党人的不满。邵力子认为陈的这副挽联是诋毁孙中山,美化自己,把自己对孙中山的背叛,轻描淡写为彼此内心才知晓的“私情”。
其实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冲突,并非个人恩怨,乃是主义的不同。后陈炯明于1933年凄凉病逝于香港,此时,连打败他的对手蒋介石也颇表同情,送去抚慰金3000元。
段祺瑞联中藏玄机
中山先生当年北上共商国是,是应段祺瑞之邀。逝于北京后,身为“东道主”,与孙争斗几乎一生的段祺瑞自然也要送上挽联:共和告成,溯厥本源,首功自来推人世;革命而往,无间终始,大年不假问苍天。
此联虽赞孙中山对革命事业的坚毅、首创共和的丰功,并惋惜他的英年早逝,但联中藏有玄机:段祺瑞一贯自诩对民国有“再造共和”之功。创立共和,“首功”是孙中山的,我段祺瑞讨平张勋复辟之举,也有“再造”之绩。如此一来,段氏借祭悼孙中山,把自己也表扬了一回。
(山高摘自《北方时报》2015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