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掷出 “互联网+”概念后,让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情绪高涨,无数的移动医疗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引发了关于“互联网+医疗”是“颠覆”还是“重构”的争论赛。“互联网+医疗”到底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化学反应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信息中心主任刘春玲阐述了她眼中的“互联网+医疗”。
“我认为的‘互联网+医疗”
刘春玲主任表示,从医疗的角度来说,“互联网+”改变了“三长一短”的根本问题。“三长”是指病人挂号排队的时间长、看病等待的时间长、结算划价排队的时间长。“一短”是指看病核心的问题短,就是病人真正就诊的时间非常短。
“互联网+医疗”通过IT技术可以实现数据无障碍的流通。首先,从医生角度来说,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使医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可以增加看诊率。其次,从患者的角度来说,患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在线寻医问诊,不必再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与此同时,还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最后,从发展的角度看,互联网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医疗卫生未来四个发展趋势
什么才是医疗卫生的发展趋势?
刘主任表示,未来的医疗卫生体制应更适宜“医生+患者”关系的融洽发展。第一,从政策方面支持更多的医生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第二,让患者成为医生的客户。而这更多的应用到了互联网思维,让医生从传统的“患者即病人”的固有思维中跳脱出来,逐渐转变成“患者即客户”的理念,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在未来的医疗卫生当中,移动医疗将占据一席之地,或将成为基础医疗的突破口;第四,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也将会是一次全新洗牌的过程,要把医药行业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使其更加合规、更加阳光。
医联体云医院的架构体系
说到了医疗卫生未来的发展趋势,就不得不说一个词,“医联体”。
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就是将同一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专业优势和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头作用,形成“首诊在社区、慢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新型诊疗秩序。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主要是为了实现小病在一二级医院解决,大病能够及时转往三级医院进行就诊。
刘主任表示,国家倡导分级诊疗,建立医联体就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形式和手段。东直门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互联互通来满足双向转诊的要求。从今年四月底开始引入“互联网+”的概念,逐步形成医联体的体系架构。而医联体只是建设“云医院”体系的基础架构的一环,真正的“云医院”是以医联体为基础,建立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传感技术,实现大数据运算的功能,它能达到会诊转诊服务与协同体系,打造基层社区医院和三级医院上下联动,沟通一体化的架构。
随着“云医院”这一新名词的出现,让人们逐渐脱离传统的、固有的看病模式,进入到一种新型的看病模式。它是以医联体体系为基础,构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功能的会诊、转诊服务与协同体系,打造基层社区和三甲医生院上下联动、沟通、一体化的构架。
医联体云医院的主要思路是通过三级医院、社区医生、患者,还有智能可穿戴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传统功能的线下实现。云端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患者佩戴智能可穿戴设备,进行自动检测数据,通过“云病历”,以及手动更新的形式传送到云平台上。“云医院”里面的“云医生”只是一个概念,它可以在线下进行智能分诊的测试、预警,以及把这个信息传送给社区的医生,社区医生完成健康咨询、上门服务,以及对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等工作。
实际上,“云医院”与传统医院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它所承载的内容能够更方便的实现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连接。
医联体云医院的四大功能
对于“医联体云医院”的功能,刘主任表示,第一可以实现分级诊疗,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首先,提高了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分级诊疗制度是提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
其次,可以提高医疗效率。“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分级诊疗制度,我国不少地方也在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以提高医疗的整体效益。
第三,可以提高服务质量。这就要求患者的健康和诊疗信息能够在各个医疗机构间及时流动。居民不论在哪个机构就医,医务人员都能够及时了解到他的健康、
诊疗和用药情况,基层的全科医生也能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以便为居民提供服务。
第四,可以提高数据的可利用性。通过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更好的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案例展示】通州区区域医疗平台整体技术框架
通州区区域医疗是近两年正在快速建成的一个区域医疗平台,东直门医院的上一级单位就是通州区区域医疗。我们跟随国家制定的模式,整体布局建设区域平台,“居民健康卡”也是在北京所有区县当中首发实行的。
在平台中还未共享his系统时,我们的“云医院”就一直在做这个技术的探索,以及打造与社区医院的互联互通。
第二可以加强服务管理。这里的“服务管理”主要是针对医院内部。可以说它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利用IT技术加强医院管理。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流程,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感受。加强对医院整体绩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对公立医院的监管和评价。通过对服务行为、财务及医疗费用等大数据的及时获取和分析比较,更好地提高监管能力,为精准地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公立医院的发展。
【案例展示】中医医联体医院整体技术框架
我们的“云医院”主要的建设目标就是中医医联体医院。以东直门医院东区为核心,它主要实现的是和社区医院的医生还有患者进行手机APP移动端的互动。在我们的医联体内部,它还将跟支付宝合作,实现服务窗的APP功能。可以说它是通过患者APP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患者终端直接跟社区进行沟通。endprint
三级医院的医生,在整体架构上每日看诊量都要超过一两百人,如果让每一个患者直接找三甲医院的医生去看病,那医生的压力太大了。为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必须使医疗资源下沉,也就是说在整体目标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把患者和三级医院不进行关联。所以在云医院平台的建立同时就让患者跟社区医院进行互动,如果患者有什么需求,需要转诊的话,再跟三级医院进行互动。
第三个功能是体现在健康管理方面。这个健康管理所侧重的,就是大家所说的针对于社区居民。所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群众参与健康管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当云医院平台的患者就诊时,由互联网系统根据患者的就诊需求对患者进行引导性分诊,将患者的一些比较普通的就诊需求安排到就近的社区医院进行。患者在社区医院的就诊情况和数据在云医院平台上及时共享。如果患者是处于云医院体系中慢病管理或随访管理状态,则患者在云医院体系下社区医院进行就诊、治疗、护理以及康复,这些情况都会实时反映在云医院的大数据中,三级医院专家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对这类患者进行持续的关注和治疗追踪,并根据随访管理或慢病管理的要求随时安排患者复诊或入院治疗。
【案例展示】社区云医院APP部署
我们的社区云医院的APP部署,它是以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为中心,主要以四大人群为核心:孕产妇的健康管理、0-6岁儿童的健康免疫管理、慢性病管理、亚健康高端人群健康管理。
社区医院云医院的部署,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手机APP,另一部分是社区医院,,还有三级医院实现VPN专线的连接。专线的连接主要实现会诊转诊的功能,三级医院通过这个数据进行患者的检查、检验的结果直接反馈给社区医生。从患者的角度来说,他跟社区也是进行APP的沟通实现定时随访,还有服务类型的选择。
社区医院部署的目标,按照国家的政策完成医生的多点执业。以及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也有赖于提高,这样跟三级医院进行互动,对于社区医生的水平是有提高的,将有限的资源进行下沉。有效的缓解三级医院的门诊压力。
【分享】医联体云医院建设经验及困境
2014年5月成立北京地区首家中医医联体——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这个医联体由一家老年病医院和台湖、梨园、觅子店、于家务、马桥、次渠、大杜社七个一级医院组成。
刘主任表示,为了符合所有社区医院的院长和我们医院院长的要求,这张图展示了我们整体建设云医院平台的主要功能。
目前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医生身处事业单位体制内,对新事物敏感性不足;大部分医生和患者都不是互联网的主流用户,习惯培养起来需要过程;医疗重视线下属性和传统就医习惯,导致医生通过互联网能够做的事情有限;无法接入医院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没有患者医疗数据;医疗大平台建设、区域医疗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医院决策者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医联体云医院的建设需要政策为依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