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朗月改乾坤

2015-08-11 18:32高妍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5年8期
关键词:轻武器小口径研制

高妍

2015年9月3日,新中国第15次大阅兵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有消息透露,此次阅兵装备方队将展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许多为首次登场亮相,由此刷新了公众的期待值。

如果这次是心有期待的愿望成真,那么16年前世纪大阅兵上国产95式枪族的重装亮相,则是毫无防备的意外惊喜。不难想象,作为我国军用自动步枪小口径化的划时代产品,95式枪族在当年引发的强烈反响。

此次,第15次大阅兵前夕,八一建军节之际,本刊特别采访95式枪族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请他讲述95式枪族诞生背后的精彩。

廿载蹉跎,无缘小口径

尽管95式枪族是在世纪大阅兵上名扬天下,但它真正意义上第一次亮相,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

驻港部队在1996年底就装备了首批出厂的95式,彼时,距离我国1971年开始启动小口径步枪的研制工作已有25年。

小口径自动步枪,是指使用口径小于6mm子弹的步枪。这种枪以连发点射为主,火力强、直射距离大,携弹量大,坐力小,射击效果明显,且具有重量轻、易操控的特点。

1965年,美国成功研制5.6mmM16式小口径自动步枪,并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由此开创了自动步枪小口径时代。4年后,改进的M16A1式自动步枪也装备使用。这一系列成果,将世界步枪引进第四代,掀起了各国争相研制小口径的浪潮。

我国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于1971年决定启动小口径步枪的研制。如果当时能够迎头赶上,那还不算太迟。但由于我国的枪械设计起步晚、基础差,很长时间都在被动模仿苏联,又受政治环境的影响,种种原因之下,20余年间,尽管曾有设计定型,却始终未能装备部队。

直到1989年,国家下定决心举全行业之力攻关小口径步枪,批准立项新型5.8mm小口径枪族研制项目,不仅将研制任务提升为枪族,所定各项战术技术指标也直逼世界前沿,以期搭上世界自动步枪小口径化的末班车。

此次任务实行全行业招标,朵英贤当时所在的第五机械工业部208所是竞标单位之一。

在第一轮方案竞标失利的情况下,正抱病在家的朵英贤勉力出战,力争“图存”。第二轮射击和实验竞标中,朵英贤与协作厂的优秀工艺大师、总工程师通力合作,在短短7个月时间内,重新构思新方案,一次性完成工程设计、试制试验,并在最终比赛中夺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1990年5月,原国防科工委下发通知:任命朵英贤为总设计师,并设3名副总设计师共同领导小口径枪族的研制工作,并规定1995年必须完成研制。

自此,5.8mm枪族研制的“国家队”组建完成,摒弃过去单打独斗的方式,集中全行业的优势技术力量,多方联合共同展开攻关。中国能否在现代轻武器发展潮流中获得立足之地,在此一役。

千锤百炼,锻造总师之才

为什么任命朵英贤为总设计师?

这要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

朵英贤,甘肃永靖人,自幼接受儒学经典教育,钟爱历史和地理,却在父兄的鼓励和建设祖国热情的推动下,成为了我国第一批自动武器设计专业毕业生。

自上世纪50年代考入华北大学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朵英贤便与中国轻武器的发展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时代浪潮的“推搡”下,朵英贤勇担重任,潜心钻研,在一次次的锤炼中,逐渐成长起来。

参与国产67式机枪的研制,是朵英贤经受的第一次考验。

接到任务时是1958年。在这之前,我国一直在仿制苏联,没有自主研制经验,技术储备薄弱。而朵英贤刚毕业两年,第一次负责技术方案设计,只有应届毕业班学生为伴。尽管预料到困难重重,朵英贤还是接了,“因为终于有机会搞专业了!”

那是漫长而艰难的9年—可供借鉴的经验很少,政治运动频繁,科研队伍不稳定,都给研制工作造成不小阻碍;长期的仿苏思维,使得技术负责人的自主决策空间很小;而自然灾害造成的饥荒,也考验着研究人员的意志……

所幸团队学术风气盛,又足够执着,才在曲折反复中找到了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完成了后续阶段的研制,终于在1967年设计定型,命名为67式重机枪。这是我国建国后第一代机枪,后经过两次改进,一直装备到20世纪末,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

此次研制任务,为朵英贤完成95式枪族的设计研制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和管理基础,同期培养出的一批优秀机枪设计师,也逐渐成长为行业翘楚。

“文革”期间,朵英贤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陷入了人生的低潮。虽处颠沛流离中,但他总能坦然处之,不论境地如何,总能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这期间,朵英贤有八年时间工作在兰州油泵油嘴厂。在这里,他与技师合作改进了油嘴生产线,使一条生产线生产两种喷油头,改进了配件供应,增加了效益;他与技术工人一起发明了一种新式小马力柴油机喷油总成,救活了一批旧拖拉机和柴油机发电厂;他发明了弹簧优化设计新方法,解决了III号泵增压的难题……。他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不断向人们证明知识分子的能量。

这段一线企业工作,不仅使朵英贤掌握了对机械产品研制尤为重要的工艺知识,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

同时,他也一直在潜修一般力学,因为力学是研究机械产品的基础。而最终,也确实是在力学领域的专长,帮助他实现了95式枪族的性能提升。

1979年初夏,朵英贤被调入第五机械工业部208所。这个历经沧桑的科技人员,在近知天命的年纪,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在这里他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且如鱼得水,在推动行业技术基础建设中作出一系列贡献:他为208所建立了计算机站,筹建了动力学研究室;作为领导小组副组长参与了87式5.8mm自动步枪的改型工作;主编了《中国兵器科学技术词典》(轻武器分册)、编著《自动武器设计新编》;负责组织完成了轻武器辅助设计软件包,推动了行业内计算机的应用……。

至此,或许可以明晰朵英贤可担95式枪族总设计师重任的原因—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产品研制和工艺实践经验丰富、行业内学生多威望高。领导机关也正是以这三优说服了犹豫不决的朵英贤。

重重磨砺,一朝扬名天下

朵英贤上任之后,首先做的就是打破单位和行业界限考虑问题。既然是举全行业之力,那就综合考虑国内技术情况,综合构思技术框架,以及与材料有关的配套技术,将结构、材料、技术和工艺进行综合设计,统筹安排,实行“一体化工程”。

面对已然直逼世界水平的战术技术指标,总师团队更提出了“战技指标是最低纲领”的口号,加大了研制难度,不给自己留余地,力争赶超国际。

朵英贤将之前的应标方案汇总,判断之后,决定按照已经认定的方向探索新的方案。他吸取67式研制的教训,确立了对方案综合优化的思路,即不论资历如何,人人出方案,在方案筛选中炼人选人,优化方案的同时,磨炼团队。

95式枪族的最终方案,就是在大大小小几十个方案中层层筛选出来,历时两年才得以确立。虽然用时较久,但投入加工后方案没有重大反复,直至设计定型,可谓一次成功。

此外,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立足国内,设计适合国内材料和工艺的方案。

此时科研环境宽松了很多,总师有了方案决策权,这让朵英贤信心倍增,但客观存在的困难仍然避无可避。

2014年出版的自传《处处惹尘埃》中的一段话,描述了朵英贤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在我一生的研发工作中,以研制95式最为紧张。客观原因是指标太高,目标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我们的基础太薄弱,又在‘文革中损失惨重,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才起步,时间很短,要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设计定型,进度是强制性的,进度安排都是倒计时的,这是把老产品仿制的经验搬到新产品研制中。全行业整合力量搞研制,概念上大家都能接受,但缺乏思想准备,少数人同床异梦,潜在的矛盾不少,有的厂后来竟闹到不让外单位人员进厂,足足浪费掉8个多月,发展到总师无法指挥工作的地步。我的紧张除去技术困难,更主要的还是精神方面,经常要对付来自内部的干扰和挑战。”

团队在困难中苦苦支撑,“在被动中设法突围”,好在几年的方案探索中突破方向已定,且技术团队的凝聚力很强,冲劲很足,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从1991年7月中旬开题,到1995年底设计定型,除去一年部队试用试验,真正的有效研制时间只有两年八个月。但就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设计团队完成了方案论证、工程设计、技术攻关、系统工程鉴定等一系列流程,就连最耗时耗力、最难的设计定型试验都一次性通过,可谓创纪录的神速。

而产品也不负众望,顺利通过了寒区、热区、海洋、沙漠、高原等五大适应性试验,终于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定型,命名95式枪族。这个枪族包括无托步枪、折托步枪、短步枪和班用机枪等。

1997年6月,驻港部队进驻香港,95式枪族首次亮相。

1998年8月生产定型,之后陆续装备三军。

1999年10月,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95式枪族随受阅方队一起跨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全国人民的检阅。

95式枪族的整体性能达到了军方提出的要求,其中重量、尺寸、直射距离、终点效能等四项主要指标超过了国外,且研制成功两种枪用工程塑料,适用于其他枪械,结束了我国枪械大量使用优质木材的历史。95式枪族成为我军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轻武器,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肯定。

尽管晚了30年,但95式枪族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制小口径枪族的先河,真正让中国轻武器可与世界比肩。

采访中,朵英贤一直强调,95式枪族的成功是一个集体成果,是两代人长期不懈奋斗的结晶,离不开领导的全方位支撑,离不开两师系统的协力智慧,离不开参研单位的全力配合。“我只是起到了组织作用,穿针引线,让大家都发挥了各自所长。”

“若要概括一下这次突破难关的经验,就是95式枪族自动机的动力学模型能够兼顾设计精度和使用可靠性,从而兼具美国M16枪族的射击精度和俄罗斯AK47枪族的使用可靠性。综合性能水平高,抓住了要害。”朵英贤同样不回避95式存在的缺憾:“产品受制于我国材料基础和工艺基础,在这方面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如果再有半年的宽限,就有功夫把人机功效和防腐性能作一次协调设计,95式枪族的综合性能就要高出许多……”

但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能够把产品性能大幅提上去,“国家队”可以说是不辱使命。1997年和1998年,成果分别获得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让朵英贤最欣慰的是,研制过程中年轻人才辈出,研制力量得到延续。2003年到2009年的改型设计工作,就是由当年的年轻一代枪械武器设计师完成。他们,已成为这一行业的中流砥柱。

知行合一,壮心未已

1999年,朵英贤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获享荣誉的同时,又担起了为国家和相关行业发展建言献策的责任。

2000年8月,朵英贤回到了阔别39年之久的母校北京理工大学,因为“年近70还有梦,这个梦就是以游击兵的方式探索未来轻武器的发展途径”。

朵英贤清楚意识到海湾战争中作战模式已然改变,轻武器的发展也将遭遇拐点,“目标、对目标的作用、机动方式、感知能力都要做出重大调整和提升,传统技术已经迅速与其它学科交叉。我们的轻武器在完成多种装备后,将迎来一个长期的技术准备时期。”

回到学校之后,朵英贤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几年间,他与人合作编著《火炮与自动武器》、《近代兵器力学丛书》(14分册)与《中国自动武器》,动辄百万字,为兵器行业的学科发展作出贡献。

面对武器换代呼声,他表示:“95枪族到现在已经快20年,虽说进行了一次改型,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现在各方面技术都发展很快,工艺生产水平也已大幅提高,已经到了该换代的时候。”但轻武器不“轻”,装备量大,弹药库存量大,更新换代的难度很大。“换代之前应做好预研和论证,因为战场环境在不断变化,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所以我们只能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

他指出,未来轻武器的发展应以满足部队的需要为前提,应该更加人性化,更适合不同环境下的作战。轻武器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作为战场的末端,单兵武器也应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武器不再仅是武器,它将附加更多的功能,比如通信,它能够增强士兵对战场的感知能力,改变以往“一抹黑”的状态,提升单兵战斗能力。这也是国际上推崇建设以士兵为中心的作战平台的初衷所在。

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有赖于相关技术的整体提升,需要军工系统的协调发展,后继人才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

作为一生从事工程技术的人,朵英贤是在实干中成长起来的。他培养人才的理论非常简单:干中学。他推崇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认为实践出真知。“想要创新,就一定要干,干中提高,克服困难。想超过别人,就得干,干了才知道你的差距有多大,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靠空想是出不来的。无论你的步子多小,只要坚持干,总会有机会。”

朵英贤的人生就是秉持着“干中学”的三字诀走过来的。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飘摇中,他与中国轻型武器一起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制、从被动到主动、从落后到赶超的艰辛历程。

朵英贤是见证者,是亲历者,更是引领者。身经风霜雪雨,心怀朗朗皓月,他与众多前辈一起,潜心笃志,破难攻坚,终是擎起了中国轻武器发展的一片晴天。

猜你喜欢
轻武器小口径研制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Ⅲ)
轻武器结合
先导式小口径顶管法在给水管道穿越既有铁路线路中的应用
小口径岩心钻探技术在陕南地1井施工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小口径岩心钻探钻孔缩径的预防与处理
机械设计制造中的现代检测方法之应用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