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庆金
目前的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故事化的电视新闻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跃进了人们的视野。电视新闻故事化,不仅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且更重视事件的过程,注重故事情节,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调动了电视的视觉功能,让新闻声色、情感等兼具。但是新闻故事化在使新闻更具可视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新问题,比如,在选择新闻题材、报道角度、报道方式时为了“找故事、说故事”往往忽略了一些新闻最本质的东西,使新闻性打了折扣。本文就此谈几点认识。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首先是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取得更佳的传播效果。试问如果一则新闻报道出来后,大家看完觉得一点都不好看,那么会有多少人记得这里传播的新闻信息呢?而一则生动的电视新闻不但能将新闻事实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将深刻的主题蕴涵于大众化的新闻事件中,并以一种故事化的形式将之传播,能够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一般来说,故事化新闻都采用事件的进行式来展开,通常选择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强调矛盾的展示、细节的凸现。这样,整个新闻有很强的进行感。如前几年央视新闻调查栏目《透视运城渗漏工程》中,记者王丽芬问农妇:“管子用过没,放过水没?”农户都说没有。干部在旁边就急了:“你胡说什么,别听她胡说,她一个种地的农户知道什么。”训了她一顿,那个女的也不服:“我一直在这儿,也没见过。”干部又说:“你们谁再胡说,我就收拾谁!”记者和编导将矛盾直接通过第一手的影像资料传递给观众,比使用解说词来传达信息更显真实。而这种矛盾和冲突的原生展现,让整个节目显得紧张并有冲击力,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收视印象。
其次,故事化电视新闻更加便于事件的叙述和主题的表达。通常记者得到一个新闻线索后,在采访的时候会发现在这个新闻线索的后面有很多的新闻素材,如何将这些素材遴选并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来进行叙述,故事化报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浙江教育科技频道《走进今天》栏目播出的《遗落的男孩》《假女警》《我是谁》等,都有五集甚至十集以上,这样的构造不但能将主要的新闻事实全部组织在一起,而且前后有呼应关系,逻辑上也比较严谨。
用故事化手法制作新闻使电视新闻报道呈现出勃勃生机,迅速成为各媒体的新宠。然而在电视新闻故事化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电视新闻报道失真的现象。也就是说,可能会因为新闻事实本身故事化的因素不够,或者采访不够深入,人为地加入一些合乎情理但与事实不符的材料,产生更多的失实新闻,甚至有些电视新闻节目盲目追求高收视率,故意做出一些虚假的故事情节来增强报道效果,这些问题会导致电视新闻报道失真问题的出现。很多电视台记者不负责任,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将网络上报道过的庸俗化和低俗化故事事件硬搬到电视新闻当中。新鲜性是电视新闻的主要特征,很多电视台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等事情的结果浮出水面才进行报道,错过了报道的先机,其新闻价值就会大受影响甚至完全丧失。
任何一种电视新闻报道形式都不是照搬就可以成功的。故事化报道方式的选择只有在实践中,根据新闻事件本身的特点灵活运用才能扬长避短。一要坚持电视新闻故事化报道的真实性原则。真实与客观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创作,它必须是真人、真事、真时间,而不能进行情景再现,或是用其他的艺术手法进行加工。电视新闻报道在故事化过程中,只能运用讲故事的手法来表现真实事件,只有坚持了真实性,才能够充分体现出电视新闻的真正价值所在。二要注重选题的思想性、故事性和情节化。故事性是指选题本身要具备戏剧情节,要有可供调查再现的张力,要有展现矛盾冲突的空间。所以选题必须关注题材的曲折性、冲突程度、显著性、异常性、人情味,没有曲折跌宕情节的故事称不上是好故事。在策划选题之初,就必须考虑到调查内容是否能够层层挖掘,是否可以通过层层挖掘向观众展示一段扣人心弦的调查故事,以此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在特定的节目时间内不换频道。三要加强事件的细节刻画、描写、表达。细节在新闻中是故事进展的关键,因为在细节中,往往可以看到推动事件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细节的探求和挖掘,可以使新闻节目环环相扣,情节跌宕,充分展示其故事性。四要探寻新闻深度,提示反映的内涵。在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中,一些记者往往重于描绘细节和过程而忽略其内在的本质、深度。这样的故事不仅浅薄而且缺乏人情味。所以笔者强调,故事是手段,是为了让你的报道更精彩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先有新闻,先有思想,再有故事,不要为了故事而故事。
总之,电视新闻故事化有其好的一面,就必须有不利的一面。电视新闻不管是故事化也好,还是定论式也好,在采集新闻的时候都要服从新闻价值的基本标准,即新鲜性、趣味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制作更适合人们的收视需求,更符合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只要电视新闻记者善于观察、把握大局、见微知著、精妙构思,故事化的电视新闻一定会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丹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