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宇光
网络时代的传媒格局早已经面目皆非,报纸不仅神采不再,而且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危机在不断加剧、加深。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危机,报纸不仅需要转型,而且需要一场自身的变革,革掉一切与时代不相适应、与规律不相适应、与新媒体不相适应的东西,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报纸只有丢掉幻想、丢掉顾虑,大胆变革,才能在愈演愈烈的传媒市场中,图存、图强。
重新定位报纸的受众
网络媒体的优势已经无须赘言,它用自己的特有魅力改变了多数人的阅读习惯,让报纸基本失去了年轻读者。尽管报人为争取年轻读者,不甘心读者结构的逐步老化,不断在内容上做文章,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们还是用无奈的目光目睹报纸在一点点的枯萎。目前都市报的发行已经基本迷失自我,过去曾采用的一切发行手段已经不灵,虽然还维系着曾经创造历史的自办发行模式,但也只能是抱守残缺,难有任何作为。常言“穷则思变”,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报纸如今到了重新定位读者的时候。既然流失的读者无法再流回,那么就针对存量读者、特定读者打造内容,把他们喜欢、他们需要的内容,进行深耕和精雕,把定制化、深度化、精品化的内容推送到他们面前,让他们找到应知未知且又乐于知道的信息,实现他们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反过来发行工作需要重新找回市场坐标,根据产品内容,寻找符合定位的读者,从而实现精准发行,提高报纸广告的竞争力。
重新定位报纸的网站
办网站的初衷本是想向新媒体转型,通过运作新媒体,实现报网合一,扩大报纸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拯救日趋滑落的报纸。可是事与愿违,不但网站多年没有大的起色,而且成为经济上的包袱。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跳出新闻模式的束缚,没有运用互联网思维,结果是必然遭遇“红海”竞争。报纸用同样的思维做新闻终端,必然面临激烈的竞争:一是新闻终端的竞争,这种竞争远比同城报纸大战更为激烈,竞争对手几乎涵盖了所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二是报纸IPAD新闻终端必须面对几大竞争对手:游戏客户端、微博、QQ等社会化媒体终端,这些东西远比新闻类终端更具有吸引力。新闻并不是人们接触传媒的全部,人们与媒体接触的需求是多元的,阅读新闻绝不是唯一目的,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多的是娱乐、社交、表达、通讯、群体认同等。新闻甚至沦为最不经意的需求,这一点在新媒体上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媒体不仅仅只是传播新闻。有些新媒体可能与新闻一点关系都没有。QQ的主要功能是即时通讯,弹出新闻页面只是它的辅助功能;百度的主要功能是集纳,只是信息搜索的平台;微博主要满足的是人们表达的需求;购物网站只提供购物平台。它们跟新闻一点关系都没有,社交网站满足人们社交的愿望也跟新闻没有关系。我们看过互联网的这些模式,应该反思报纸的网站模式,以更开阔的视野面对今天格局。
重新定位报纸的印刷
一报一厂作为计划经济的模式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不断减版、减量,让印刷厂的效益大幅下滑:新增的设备吃不饱,老化的设备无力更新,向商务印刷转型又缺少资金。因此各报社印刷厂普遍处于挣扎状态。过去的一报一厂首先是基于报纸实效性和竞争的考虑,又有市场的支撑,所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可是今天的市场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报纸的实效性在网络媒体面前已经变得无足轻重,都市类报纸将逐步成为慢生活所需要的休闲读物,一报一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已经发生动摇,顺势而变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如何顺势而变,那就是省报和市报、市报和市报之间的印刷厂进行资源整合,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通过整合,不但可以盘活资产,减少设备闲置和浪费,也能通过印量的增加,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这一步是或早或晚的事,符合规律的事情,越早做则越主动。
重新定位报纸的广告
鼎盛时期的报纸,不但广告的盘子大,广告结构也完整,几乎囊括了所有产品广告种类。如今不但总量下滑,种类也出现萎缩。其实这是市场的真实反映,而非人力所能左右。比如招聘广告,前程无忧等几家专业公司最初的合作对象都是报纸,但是随着网络的崛起,这类广告随着市场变化逐步转向网络媒体。因为报纸对这类广告的受众已经逐渐失去传播力,下再大的力气也无法改变这一现实。诸如此类,报纸必须放弃,不必再做无用功。还有一些专版,如果没有了市场支撑,成为鸡肋,都没有必要再勉强维持。今天报纸的广告经营应该调整策略,放弃普遍转抓重点,利用报纸的策划能力、服务能力,为重点客户多做些能落地的商业策划,多搭些具有市场的营销平台,多利用自己的新媒体为其扩大传播力,使自己成为客户营销上的重要帮手,如是才能够稳住自己的基本盘,稳住自己的基本盘,才有希望逐步做大基本盘。
重新定位报纸的机制
不管报纸是变革还是与新媒体融合,体制机制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市场时时刻刻在变,因此报纸的体制机制改革也将永远在路上。我们不仅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也要学习互联网的机制。如今互联网媒体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市场化规则,一是管理层持股,由于互联网创业风险极大,自然需要给予更高的补偿,股权无疑是风险和收益最为平衡的制度安排。二是互联网媒体内部员工收入拉开差距,骨干员工的收入远远超过传统媒体。三是评价标准为用户数量和流量,互联网媒体采用的是“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其关键是要有巨量的用户数,这就需要投入和长期培养。而传统媒体“今日投入,明日见效”的评价标准显然不能适应互联网规律。四是互联网媒体的人才流动性更好,在流动中实现人才潜能的释放和价值的最大化,也保证了机制的鲜活。反观传统媒体,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人才流动往往受阻,甚至变成一潭死水,于是人浮于事、因人设事也就成为必然。机制不同,所产生的活力、竞争力、创造力自然不同。
报纸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变则生、变则强,不变则弱、不变则死,这也是报纸最后的抉择。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