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颖
青春,一锅沸腾的开水。与青春伴行的奋斗,100℃的正能量。
人生有了奋斗,有了拼搏,才有了青春的印记。青春因为奋斗而更灿烂、更美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我们专访的这一位位青联委员,奋斗都是他们青春的底色。尽管他们每个人的岗位不同、贡献各异,但都用青春的奋斗来谱写着青春的音符,一路留下奋斗的铿锵足迹。从这些青联人的身影上,我们都能找到同一个关键词——“奋斗”,因为奋斗而青春无悔,因为奋斗而人生精彩。
这些青联人,是青春奋斗的榜样。他们用扎实的脚印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谱写出人生一首首靓丽的青春华章,共圆中国梦!
创业和奋斗都会充满艰辛。只要你相信梦想,就坚持下去!
“选择创业,就选择了享受克服困难带给自己成长的快乐,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业舞台,愿大家张扬青春理想之帆,鸣奏奋斗之曲!”这是汪宏坤北漂打工闯京城,十年终成CEO的人生体会和感悟。对他而言,如今重提那段奋斗岁月,并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白手起家、勇气过人的闯劲,而是希望能给更多像他一样敢做梦的青年以力量和鼓舞。
从身揣75元闯北京到拥有亿万资产,从油漆工到全国家具龙头企业的董事长,从普通务工者到十佳进京青年,汪宏坤以自己敢于奋发、执著奋斗的青春岁月,用自己近30年打拼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一个真理:奋斗,改变命运。
打破一成不变
汪宏坤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父亲是当地一所民办小学的教师,对于一辈子按部就班的父亲而言,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在城里找一份好工作是他替年幼的汪宏坤制定的人生规划。
让父亲没有想到的是,数年之后,汪宏坤的确走出了农村,但走的却是另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村人。”现在已成为家具大亨的汪宏坤说。拮据、辛劳、一成不变,是他对当时生活的全部印象。放弃读书而出去打工,在当时看来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法。
“我能理解父亲的不信任。从小我就爱做梦,但却没做出任何事让他信服。可是我总觉得远处有东西在吸引我向前。我不希望20岁时已经能预见60岁的人生。”他说。
在读书方面,汪宏坤坦言自己并不是“一把好手”。那年高考,他并未实现父亲的心愿。“高考失利后,我很快就决定外出打工。记得当时,我在饭桌上和父亲谈梦想、谈未来,他始终一言不发。在我说完后,他只说了两个字:吹牛。”他回忆道。
1986年,汪宏坤来到湖北武汉。初来乍到的他一无所长。“第一份工作是在家具厂做油漆工学徒。前3个月没有收入。4个月后,汪宏坤成为一名正式员工,并拿到200元工资。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笔收入。那年他18岁。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6年,似曾相识的重复感再次涌现脑海。“日子是比在农村时好多了,但一成不变的生活让我觉得很恐惧。”汪宏坤问自己:是不是一辈子都要这样活下去?
于是,当所有老乡都安分地过着“打工、回家、再打工……”这样的生活时,汪宏坤再一次跳了出来。
“北漂”在那个年代是件很常见的事,1992年快过春节时,汪宏坤决定去北京。向家里要了100元钱做路费,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汪宏坤跟几个朋友打麻将,“就是想再赢点钱做生活费”。结果反而输了25元钱,他没敢跟家人说,就揣着剩下的75元钱上路了。一路奔波,当留着一头齐秦式披肩长发的农村打工仔汪宏坤终于站在北京火车站的广场上时,他的口袋里只剩下12元钱,看着眼前鳞次栉比的高楼与川流不息的人潮,他攥紧拳头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
攒下“第一桶金”之后
在北京市一家家具公司里,油漆活计出色的汪宏坤很快站稳了脚跟,月收入300元,然而几个月后,他又开始“有想法”了。“当时工厂拖欠了大量订单,不论你干多少活,月工资都是300元。在这样的机制下,工人怎么会有动力呢?”汪宏坤找到老板,提出自己带十几个老乡承包任务。“老板正在为完不成订单发愁,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于是,在工厂的一隅,汪宏坤开辟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他对手下的十几名老乡采用“计件付费”。“我根据他们制作凳子、桌子的数量支付工钱。”他说,“这样一来多干多得,老乡们都很有动力。我会从中抽取一部分费用作为管理费。”
尝到甜头的他再次和老板商议,承包了八十余人的车间。短短一年时间,他就攒下了“第一桶金”——三万元。这个时候,他脑海中一直朦朦胧胧的梦想逐渐清晰起来:“光靠打工只能养家不能富家,人要有思想,要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才能彻底改变现状,干出一番事业来。”
1994年,在各方面条件都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汪宏坤开始了创业之路。“创业的困难很多。比如找场地、买材料、办手续等,但我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力气。因为脑海中多年的模糊梦想,终于有了清晰的模样。”他说。汪宏坤带着十几个老乡,租下几间废弃的厂房,开始了艰难的奋斗之路。为了省钱,身为老板的他兼做木工、油漆工和搬运工,忙得不分昼夜,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以上。那时北京的家具比较好卖,订单一份接着一份,汪宏坤忙得心花怒放。1996年,汪宏坤正式注册了家具公司,两年后他收购了邻近的4家小厂。
汪宏坤的眼光又开始瞄向国外市场。这时,一位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来订做家具。这位俄罗斯人自己讲错了尺寸,家具运达后怎么也放不进去。俄罗斯人一脸尴尬,汪宏坤说,没事,我们拿回去重做。很快,汪宏坤把重做的家具运送过来,安放妥当,这位俄罗斯人很感动。
1997年,立稳了脚跟的汪宏坤开始把一部分产品转向办公家具,用两条腿走路。2008年,他终于有信心说“敢与国外家具企业的大鳄们放手一搏”!
“收藏”难忘的岁月
可能有很多人都无法像汪宏坤那样体会到奋斗、信念这些东西对于生命的意义,因为他曾那么真切地徘徊于死亡边缘。办厂三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汪宏坤带司机开车给客户送货,途中与一辆大卡车相撞,他被撞得从前挡风玻璃飞了出去。在医院里,汪宏坤因手术感染高烧不退。7天后才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的右脚粉碎性骨折并接受了脾摘除手术。躺在病床上汪宏坤想:“工厂刚刚进入正轨我就倒下了。难道我就应当接受这样的命运吗?我做不到!”
仅仅15天之后,汪宏坤就偷偷拄着拐杖从医院溜回工厂。“医生知道后勃然大怒。但是我对他说:我心里有事儿,实在躺不住。我不能眼看着工厂、订单打水漂。”在随后的日子里,汪宏坤白天去工厂帮助生产,晚上回医院休养。回顾那段经历,汪宏坤说:“我是憋着一股劲,就是不甘心刚刚起步的事业就此夭折。”
经过了这次死亡的考验,汪宏坤对人生、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从那时起,我的志向更高了,人生就需要这股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此后10余年间,他不断将梦想扩大,再一点点用奋斗去实现。时至今日,当年“小作坊”式的企业已经发展为有员工1000余人的规范民营企业,经营项目也由单一的家具制造扩展至园林绿化、建筑装饰等多个领域。
身为连任三届的全国青联委员,汪宏坤对青联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感觉“青联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虽然事业很忙,但汪宏坤积极参与青联活动,在他眼中,在这个“互相启迪、催人奋进”的组织里,每个人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每位青联委员就像一件艺术品,值得收藏”,他希望大家都能以自己的言行为这个优秀的组织加分。
汪宏坤坦言,自己从一个农民工做到有几百个工人的企业时,一度觉得很有成就感,但是加入青联后发现自己是“井中之蛙”,“这里优秀的人多的是。大家都是青年人,有激情,在一起相互学习、交流,沟通起来很顺畅,也相互给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在青联组织的活动中,汪宏坤多次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与学子们分享自己的奋斗经历,感召更多青年人“不怕困难、奋发图强”。2012年,他还和奥运冠军罗雪娟一起到香港,与四所学校的高中生分享交流,当有香港学生问他“没有关系和背景,在内地创业容易吗?”汪宏坤坚定而自豪地说:“我就是一个农民工,15岁之前没吃过饱饭,什么关系也没有。是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了我们同等竞争的机会,让我可以走出农村到城市打工。很多人都是在打工过程中找到人生理想和方向的,如果不是国家的政策,我们的梦想没办法实现。”
回顾自己的经历,汪宏坤说:“创业和奋斗的过程都会充满艰辛。但唯有如此你才能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如果你相信自己有梦想、有能力,那就坚持下去。要敢于跳出思维惯性,做个敢做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