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散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
——以安徽省为例

2015-08-10 12:02沈惊宏余兆旺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安徽省空间旅游

沈惊宏余兆旺

(1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2 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基于扩散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
——以安徽省为例

沈惊宏1余兆旺2

(1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2 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是区域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外在表现。本文对安徽省2002年至2012年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演变、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影响范围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大大提高了1小时圈的地域范围,且1小时可到达地域由分散独立发展呈廊状整体;根据城市旅游经济影响区的演化将各城市划分为5种类型:急剧扩张型、稳健扩张型、基本稳定型、抗拒收缩型和急剧收缩型并提出发展相关对策。

空间格局;扩散理论;可达性;影响范围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乌尔曼(E.L. Ullman)提出了空间相互作用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决定空间相互作用的可转移性、互补性和介入机会,并认为这三点是引发“流”的必要条件。流使得城市和乡村间优势互补,最终城市对周围地域产生一定影响面,带动周围地带经济发展,也就是城市影响范围。国外较早采用经验实证方法研究城市经济影响范围[1-3]。经验实证方法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取证调查获得较详实的城市对周围区域的实际影响程度,但同时在实际研究中数据采集却有着庞杂的工作量。后来理论模型法渐趋取代之,如断裂点理论、场模型、Voronoi图等方法[4-7]。理论模型通过对已有统计数据的运算得到一个城市影响参考范围,这一方法大大减小了研究工作量。事实上,对城市影响范围的研究也无需经验实证法中的过于精确。同样,城市旅游经济在空间上会对周围地域产生实质影响,同样有城市旅游经济影响范围,这个影响范围是由一定数量的旅游景点及其周围聚落劳动力供应点、旅游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地等要素形成的面。这种影响面对城市的依赖程度随远离城市而渐趋减弱。目前我国学者对此的研究也已展开,主要是通过建立经济联系方法来测算城市旅游经济圈[8-12]。这些方法是通过已知点与点间的空间联系,最后确定城市旅游经济范围。

本世纪 50年代,瑞典著名学者T.Hagerstrand和J.Sehumpeter在“创新”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扩散理论。空间扩散 (SpatialDiffusion)作为一种地理现象,是指某种扩散物由具有绝对或相对比较优势的核心地区向域外进行的空间转移和传播,由于距离衰减规律其转移势能会越来越小[13]。运用现代GIS空间统计技术,某城市旅游可进入性和旅游经济综合实力通过主扩散通道和一切扩散点、线、面在空间上向外扩散最终形成一定可进入性区域及城市旅游经济影响范围[14],本文空间统计中采取“制高点”法则,计算出每一城市旅游经济的竞争范围,并通过前后10年的比较得到各城市影响范围的变化,为城市在发展旅游经济方面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实际上,可达性评价主要依照GIS分析,其栅格数据程序算法的运行依照的是最短路径计算原理,因此其评价指标如下:

Ai=min(Tij) (1)

i为栅格成本图中的任意格网,Ai为i格网的可达性,Tij为i点到j点通过最短路径所花费的最小时间。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空间结构的核心,具有集聚和扩散的功能,从而影响着周围的区域。以城市旅游经济的规模F作为评价城市旅游经济的场强的综合变量,则区域内任一点i都接受来自区域内各城市旅游经济规模的辐射,其辐射强度计算公式为:

Fki=Zk/Daki(2)

式中: Fki为k城市在i点的旅游经济的场强;Zk为k城市的旅游经济的综合实力指数;Dki为k城市到i点的时间距离,a为距离摩擦系数,一般取2。由于地域内的任意一点i都接受来自域内各城市的辐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求出该点接受各城市扩散指数(辐射)的平均指数表示该点所受各城市旅游经济场强强度,这种定义的场强强度是全体城市共同作用的结果,把各点的场强强度整合归类就可知道城市旅游经济在整个区域内扩散的面状差异[15];另外一种情况是“制高点”的原则来确定每一点所受的最大场强,以及该场强来源于哪个城市,定出该点的归属,从而可界定城市影响区范围。这种场强模型赋予点的归属突破了传统的以行政区为单元的划分范围,大大精确了城市影响范围,这里采取第二种情况。

1.2 数据来源

文本数据来源于 《安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1999-2003年和2009-2013年两个年段数据、阜阳市1998-2003年五个年份的统计年鉴、一部分所缺数据来自相关县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旅游局网站、安徽旅游局网站、企业和景区及其网站。图形数据来自于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和2013年出版的《中国交通图集》安徽图版。

2 研究区概况与发展要素条件

2.1 研究对象

尽管安徽省于2011年将巢湖市所辖区域拆分归并到相邻的马鞍山、合肥和芜湖,安徽由原来的17地级市合并为16地级市,考虑到数据的延续性,我们仍然把2011年和2012年的相关地区数据归回巢湖市,以17地级市做分析,时间取2002和2012年两个断点年份。

2.2 旅游发展概况

安徽地处江淮咽喉,襟江近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分布广,是名符其实的旅游大省。安徽省4A级以上景区116家,A级景区412家,继续位列中部第一,占全国的 4.5%,名列第十位。星级饭店总数达464家,其中五星级17家、四星级102家。安徽有10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黟县为国家旅游强县;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7个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8个,皆居全国第二位;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黄山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从数量来看,世界遗产位居北京、四川之后名列第三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0个,紧随浙江、四川、福建、贵州和云南之后,位居第六位;2012年,全省旅游业转型晋级步伐加快,产业规模持续增大。2012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331.46万人次,同比增长26.1%;旅游外汇收入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5%;接待国内游客2.92亿人次,同比增长30.2%,国内游客接待量在全国排名由第14位上升至第9位;国内旅游收入 2519.08亿元,同比增长38.79%;旅游总收入 2617.8亿元,同比增长38.55%;同比增幅位列全国第二。

3 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

3.1 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演变

本文拟从现代多元统计的方法建构区域旅游发展实力指数评价体系,对安徽各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实力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基本参照沈惊宏构建的五个层面旅游发展指标体系[14]。①旅游发展现状:年旅游总收入、近五年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率、年接待总人次、星级饭店影响度、A级景区影响度、旅游资源品位度、旅游者人均天消费;②交通指标:可进入性、等级公路里程、交通密度、公路客运量、载客汽车辆;③经济支撑:GDP、近五年GDP平均增长率、人均GDP、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经济密度、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比重;④自然环境:造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地表水资源总量、年降水总量、处理废水达标率、处理废弃达标率;⑤社会环境: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城市化水平、电信业务总量、电话用户量。其中星级饭店影响度和A级景区影响度以全国各星级饭店平均营业额和各A级景区平均门票收入之间的比值做参考,因此把一至五星级饭店影响度取值分别为1、2、4、12、36,1A至5A景区影响度取值分别为1、2、4、8、32。2002年A级风景区数是以2001年数据核算的,因2001年开始出现A级风景区,且年份较近;对旅游资源的赋值邀请了安徽省部分高校本领域6位专家进行了打分,并结合黄耀丽对珠江三角洲景区赋值结果[15],赋值如下:世界遗产10分、历史文化名城6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分、国家自然保护区3分、国家森林公园3分,允许出现累计。可进入性是以主要包括地级市内的全国338个城市到达地级市的平均时间,通过GIS网络分析获得。

本文以因子分析法通过SPSS17统计软件对所构建指标数据作分析,2002年和2012年数据都通过KMO检验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适合因子分析。测算得两个年份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指数,然后放大100倍,如表1。

表1 安徽省2002年和2012年旅游经济发展实力指数

表1显示,基本上各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都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强,特别是合肥经过10年的发展,提升幅度最大,超越黄山位居第一位序,黄山则从第一位屈居第二。芜湖由第五位次升到第三位;宣城、滁州都有位次都有较大提升,两城市靠近江浙两省,一方面经济上带来了辐射效应,另一方面其旅游资源较好,吸引了其东部游客;而阜阳、巢湖、淮南等城市位次回落较大,这与合肥、芜湖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以及阜阳、巢湖、淮南的经济发展滞后两者共同作用结果。尽管淮北和铜陵经济发展较好,但旅游实力指数始终处安徽省后列,主要是因为地域较小,人口流动少,加之旅游资源较匮乏等造成的。从整个安徽区域角度,皖南和皖中旅游经济发展好,皖北落后;从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角度看,严格说不再是“南热中温北冷”的局面,而是“南热北冷”格局。而且这一格局预计将持续未来若干年。

3.2 可达性演变

可达性的研究为安徽省域内城市的可进入性作了解,同时也为安徽省地级市旅游影响区范围提供基础数据做铺垫。本文可达性是指安徽省境内任意点到达各中心城市 (基于数据考虑,以巢湖拆分前的17地级市为研究区域)的时间距离,主要用GIS技术获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2003)》规定的公路设计速度,结合安徽省区域实际路况和现实通行速度以及两个年份不同的道路通行能力,对安徽省不同交通道路赋不同的权重,并考虑地形因素,包括河流、山地、平原,把安徽省交通矢量图转化为100×100单元的栅格成本图。运用公式(1)测算得到2002年和2012年安徽省17城市可达性图,如图1。

图1 安徽省2002年和2012年17城市可达性

图1显示,2012年1小时内到达17城市的地域明显要大于2002年,2002年除了沿江城市外其他城市1小时地域很少连成一片,而2012年基本上都连成了廊状整体。实际上,2002年内有4.26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可以在1小时内到达最近的城镇,而这一数字在2012年达到了6.72万平方公里;2002年和2012年,1-2小时内到达最近城镇的地域面积变化不大,前者为6.88平方公里,后者为6.33平方公里;2-3小时内前者为2.47平方公里,后者为0.93平方公里。从以上分析知道,对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大大提高了1小时圈的地域范围。从1小时可达性地域看,主要还是体现在高速公路的沿线城市,2012年,济广高速、京台高速、沪渝高速等沿线地域1小时地域比2002年没有修建时增加很多;当然2012年各等级公路比2002年的路况改善提高了通行速度,铁路的提速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3.3 城市旅游经济影响范围演变

区域内每一城市的场强势能是从城市中心到边缘由强到弱渐渐变化的,直至趋近于零。区域内任意一点可接受来自所有城市旅游经济实力的辐射,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城市实力指数大小的原因,使得场强在空间上出现了重叠。依据“选择最大势能原则”对空间所有点进行归属判别,从而获得空间任意点的隶属情况;根据公式(2),2002年和2012年安徽省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空间影响面积分析结果如表2,空间分布格局如图2和图3。

表2 安徽省地级市2002年与2012年影响面(km2)

图2 安徽省2002年旅游经济影响范围

图3 安徽省2012年旅游经济影响范围

由表2结果,把2012年和2002年旅游经济影响区面积之比定义为p,把17城市划分为五种类型如表3:急剧扩张型、稳健扩张型、基本稳定型、抗拒收缩型、急剧收缩型。五种类型城市的划分都是城市之间对领地争夺此消彼长的结果,这种结果来自三个因素,一是2002年的领地本身大小,二是2012年可进入性的发展情况,三是2012年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

表3显示合肥旅游经济影响范围的急剧扩张使其他城市都不同程度受到挤压,显然合肥成为急剧扩张型得益于其省行政中心的优势以及一直以来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合肥将一直保持着安徽省旅游经济领头羊的地位。毫无疑问,继续发展经济从而带动合肥旅游经济的发展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表3 安徽省城市旅游经济演化类型

稳健型城市中芜湖、亳州和宣城都远离合肥,受合肥挤压较小,当然主要还与其较强旅游经济发展势头有关,从而扩张了“领地”。亳州同时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重要城市旅游名片,芜湖市为现代新兴工业城市,为安徽经济重镇且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宣城拥有两千年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也是十分丰富。应积极开发历史旅游文化资源,对外大力宣传旅游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强同周边旅游区合作,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应多元化筹集开发资金,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基本稳定型城市有黄山、铜陵、蚌埠、六安、宿州、滁州、安庆、池州,这些城市显然面临各类问题。黄山、池州和滁州旅游开发较好,经济滞后是影响区不能扩充的主要原因;安庆所辖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论经济或是旅游都有待提升;铜陵旅游开发亟待提高;蚌埠、六安和宿州在交通、经济旅游开发上都应当全面重视。

抗拒收缩型城市包括淮北、阜阳和马鞍山,虽然不否认这些城市旅游经济本身也处在发展中,但因此抗拒收缩型城市与前三种类型城市相比综合情况处于劣势。因此要认真分析抗拒收缩型城市发展旅游经济的薄弱环节从而采取相关得力措施,另外发展城市内外交通,提高城市可进入性自必不可少。应深化改革,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要争取项目带动,推进旅游大开发、大建设;同时强化营销,拓展旅游市场发展空间;改善旅游产业配套条件,并规范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把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另外要重视旅游交通的规划和交通设施的完善。

急剧收缩型城市旅游经济影响腹地大大收缩,巢湖和淮南两城市分别居合肥的南北,主要原因是由于合肥影响腹地扩张所致。淮南地域较小,属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较好,但旅游资源相对较薄弱,今后应当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努力实现由能源生产型城市向旅游休闲生活型城市转型。巢湖地广、经济薄弱、发展经济是第一位,不过2011年巢湖拆分后,其旅游资源定会给所在区域带来异样风采。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主要对安徽省2002年至2012年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影响范围二个视角进行了演化分析。2002年除了沿江城市外其他城市1小时可到达地域很少连成一片,而2012年基本上都连成了廊状整体,但1-2小时内到达最近城镇的地域面积变化不大,2-3小时内前者为2.47平方公里,后者为0.93平方公里。从以上分析知道,对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大大提高了1小时圈的地域范围。从1小时可达性地域看,主要还是体现在高速公路的沿线城市。 根据城市旅游经济影响区的演化将各城市划分为5种类型:急剧扩张型、稳健扩张型、基本稳定型、抗拒收缩型和急剧收缩型并提出相关对策。

把扩散理论和GIS空间统计技术相结合运用于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上,可以明了一个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上的竞争态势,解决了城市旅游经济向外扩散的异向性问题。由于受数据采集的制约,本文仅是以安徽省17地级市为扩散点,如果以安徽省78个县级市再加上7个安徽5A级景区作为扩散点,这将定会对安徽省的旅游经济空间布局轮廓有更细致的了解。

[1]Brown L A,Holmes J.The delimitation of functional regions,nodal regions,and hierarchies by functional distance approaches[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71,(1):57-72.

[2]Green H L.Hinterland boundaries of New York City and Boston in southern New England[J].Economic Geography,1955,(4):283-300.

[3]Berry B J L,Lamb R F.The delineation of urban spheres of influence:Evaluation of an interaction model[J].Regional Studies,1974,(2):185-190.

[4]Reilly W J.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retail relationship[J].University of Texas Bulletin,1929,(2944):1-9.

[5]Gold C M.The meaning of′neighbour′[C]//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patio-Temporal Reasoning in Geographic Space.Berlin:Springer-Verlag,1992:220-235.

[6]Green F H W.Urban hinterland in England and Wales:An analysis of bus services[J].The Geographical Journal,1950,(1):64-81.

[7]Huff D L,Lust J M.Ireland's urban system[J].Economic Geography,1979,(3):196-211.

[8]杨国良,张捷,艾南山,等.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及旅游经济联系——以四川省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24-30.

[9]卞显红,沙润.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4):62-67.

[10]刘宏盈,马耀峰.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与省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以上海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8):1162-1168.

[11]沈惊宏,陆玉麒,周玉翠,等.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格局[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12):1434-1441.

[12]石惠春,王晖.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4):189-193.

[13]张莉.区域空间结构的“点—轴”式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19.

[14]沈惊宏,陆玉麒,靳诚,等.区域旅游经济影响力的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4):83-87.

[15]黄耀丽,李凡,郑坚强,等.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体系初探[J].地理研究,2006,(4):730-740.

ON EVOLU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M BASED ON DIFFUSION THEORY——A CASE STUDY OF ANHUI PROVINCE

SHEN Jing-hong1YU Zhao-wang2
(1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Anhui 246011)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Anhui 246133)

The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m is the external appear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tourism and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扎es the evolu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urban tourism economy from 2002 to 2012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rough GIS spatial analysis probes into tourism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economy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geographical scope of the 1-hour ring and the geographical scope of the 1-hour ring developed from the dispersed independence to the whole of“corridor”.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influence sphere of urban tourism economy,the cities ar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namely,the type of rapid expansion,the type of moderate expansion,the type of basic stabili扎ation,the type of resisting shrinkage and the type of sharp shrinkage,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m.

spatial structure;diffusion theory;accessibility;influence sphere

陈 凤

F590

A

1672-2868(2015)01-0060-07

2014-11-12

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资助(TYETP201428);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4A295)

沈惊宏(1976-),男,安徽宿松人。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区域发展。

book=66,ebook=72

猜你喜欢
安徽省空间旅游
成长相册
空间是什么?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创享空间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