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源
当前的作文教学,多数教师只关注作文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这种为考试而作文的做法,一味进行单纯的机械训练,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假话、套话、空话连篇,丧失了个性。狭隘的教学观念,功利的指导思想,使原本应该灵动多情的作文教学“生病”了。
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治愈“被生病”的作文教学,不妨找准学生的兴趣所在、能力所长,给他们开上几副“药方”,使其有话想说,有事可写,有景会描,有情欲抒,这样才能真正让作文课变得可亲可爱起来,让学生的作文“靓”起来。
一、先模仿,后创新
模仿是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刚模仿时比较生硬,也应加以鼓励。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篇优美的习作例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美妙意境,从而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模仿写作打下了基础。
比如,苏教版第五册有一篇课文《石榴》,教学时应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描写石榴是按“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明白言之有序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青绿色” “黄绿色”“一半儿青一半儿黄”等描写颜色变化的词,“像一个个小喇叭”“招手”“咧开嘴笑”等描写形态的词,以及“酸溜溜”“甜津津”等描写味道的词反复诵读品味,学生领悟到描写一种水果除了要按顺序写,还要多角度观察,并展开联想,这样才能写具体、写生动。
无限文章,无限情理,尽融在这质朴而又自然的文本语言之中。学生从品味文本中能获得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双重启迪。学习了《石榴》一文后,再进行某种水果的习作练习,就能水到渠成,一挥而就了。因此,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仿写,不失为指导学生写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玩中写,抒真情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存在方式和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让游戏活动渗入作文教学,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学生们便不再害怕写作。因为游戏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又在活动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写作的题材。同时,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写作情境,调动了学生所有感官进行观察感知、思维训练和言语表达。学生体验深刻,就能把当前的学习任务与先前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激活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写作兴趣,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真情实感。
一次作文课,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吹泡泡”的游戏。学生们一听,欣喜万分,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吹泡泡。我请了一位学生上台,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看,看清表演者的动作、神情以及泡泡的变化。第一次吹泡泡结束后,我请学生准确地述说亲眼所见的一系列吹泡泡的过程:先是用吸管蘸少许肥皂水,再将吸管的一头放入口中,深吸一口气,鼓起腮帮,掌握好吹泡泡的力度,持续吐气,小心地吹。泡泡由小变大,慢慢变化。然后,我让每个学生都自由体验吹泡泡这个过程。学生们观察仔细,感受真切。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写出吹泡泡的过程,就显得顺其自然,轻松无比。
像这样的作文课还有不少,我和学生们共同经历“找‘领袖”的惊险过程,也一同走进紧张的“两人三足”的比赛现场……在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游戏里,学生们愉快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作文练习,真正体会到了作文的乐趣。
三、创情境,促联想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利用多媒体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是许多人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作文教学,要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美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写好文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无疑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的活力。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不断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情境的体验,丰富了作文课堂的内涵。作文教学不再是枯燥的讲解,而是让美的情景再现,尽可能地调动了学生所有的感官,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
苏教版第五册习作3要求学生先写一写图中的景物,再写一种或几种学生添上去的动物。指导学生习作时,我便在多媒体课件中制作出多幅反映小山坡景色的图片:“蓝天白云”“绿树葱茏”“野花竞艳”“小溪流水”等静景图,“鸟翔高空”“鱼戏水底”“虫匿草丛”等动景图,并配上相应的“鸟叫”“虫鸣”“水流”等声音。这种展示让学生对事物形成更加鲜活、深刻的印象,学生“直接”见其景,闻其声,在情景交融中放飞思维,大胆联想,写作时就如有“神来之笔”。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有“我的真情”,才会有“我的妙笔”。
因此,作文课堂里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这一辅材,并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触景生情”,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多肯定,少批评
小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是很稚嫩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强化的作用,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作文中的每个优点和细微的进步。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长处,委婉指出不足之处。有些学生的作文并不太理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写作的兴趣。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后这些学生就会“望作文而止步”了。
为了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修改: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集体评改、教师面批等。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尊重作者的原意,顺应他们的写作思路,提供某些提示、建议,让学生从修改过程中领悟如何把要表达的意思写清楚,而不能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
我曾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起步作文调查和分析,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写作能做到条理清楚,内容具体,书写美观,这部分学生占到总人数的近30%。但是不少学生不能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作文内容单薄。有近5%的学生基本无法完成习作,只能写几个句子,且条理不清。此外,大部分学生在习作的书写上呈现出比较随意的现象。由此可见,习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不小的挑战。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走进儿童的世界,了解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用心体会生活。让他们在交流与沟通中,懂得去爱一花一叶,去爱一山一水……有了这一份份爱,一份份情,学生就能“我心会我闻”,这是自主作文的动力所在。也许当习作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实际的需要,是和更多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经历和发现,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我们才会在课堂上看到儿童的思想在自由地舒展,学生真实表达也就有了可行之望。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提起笔来“无话可说”,这需要教师善于问诊“被生病”的作文教学。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让作文教学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