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菡丹
青春,一锅沸腾的开水。与青春伴行的奋斗,100℃的正能量。
人生有了奋斗,有了拼搏,才有了青春的印记。青春因为奋斗而更灿烂、更美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我们专访的这一位位青联委员,奋斗都是他们青春的底色。尽管他们每个人的岗位不同、贡献各异,但都用青春的奋斗来谱写着青春的音符,一路留下奋斗的铿锵足迹。从这些青联人的身影上,我们都能找到同一个关键词——“奋斗”,因为奋斗而青春无悔,因为奋斗而人生精彩。
这些青联人,是青春奋斗的榜样。他们用扎实的脚印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谱写出人生一首首靓丽的青春华章,共圆中国梦!
回国后心里踏实了,因为是为自己的国家奋斗,是以主人翁的身份干事。
近日,在天津举行的“类脑智能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院士、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谭铁牛的一番话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他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对传统行业产生重大颠覆性影响,“人+机器”组合将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记者来到中科院自动化所,专访到刚从天津回来的谭铁牛院士。他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面带微笑地说:“1997年7月1日,我就是在党的生日这一天只身回国,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报到。1998年初,我举家回国,并在回国当年我就被增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可以说,祖国的大门和青联的大门是同时向我敞开的。我在青联的怀抱中走过了10多年,我受益于青联,成长于青联,感恩于青联,依恋于青联。”
“地下党”的彻底革命
1980年,16岁的谭铁牛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1983年,还是学生的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21岁的他获得国家教育部的资助,远渡重洋到英国求学,深造于世界著名的帝国理工学院。此后,虽身处异国他乡,他却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十几年如一日,想方设法坚持缴纳党费。
回首青春,如今已过51岁的谭铁牛的眼眶里不禁泛着泪花。“很多年后,我曾开玩笑说自己刚到英国时是一名‘地下党,因为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在英国不是对外公开的,但是慢慢地我发觉身边的许多外国人,包括一些海外华人,对中国共产党有很多误解。有一次,我说,你们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他们说,很好呀。于是我就清楚地告诉他们,我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他更以实际行动向身边的外国人证明中共党员的人格魅力。
谭铁牛于1986年和1989年先后获得帝国理工学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他被聘为英国知名学府雷丁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研究员,1993年被提升为高级研究员,1994年通过公开竞聘,获得这所大学的终身教职,成为当时该校仅有的两位华人教师之一。
1996年在第七届英国机器视觉年会上,谭铁牛通过无记名差额选举,当选为英国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学会11位理事之一,成为这个学会有史以来第一位非英国籍理事。他在他的学术圈子里受到器重与尊敬。
与此同时,生活中的谭铁牛也幸福美满,有一位小他两岁的美丽温柔的妻子和1997年出生的活泼可爱的儿子,妻子也获得了雷丁大学的终身职位,他们在雷丁市的家,拥有当地留学生中最好的住房和区位地段。
然而,夜深人静时,谭铁牛却时常想起老家湖南茶陵的草屋、油灯、土灶、水井,想起茶陵的父老乡亲当年全力扶助他升读高中的情景。
“那个时候在英国,我常被人问起,你是日本人吧?当确认我是中国人后,又问,你是开餐馆的吧?”在英国社会的大圈子中,他的黄皮肤、他的中国人的身份使他认识到,仅有个人奋斗是不够的,只有祖国强大了,海外华人才能受到广泛的尊敬。他开始密切关注国内的科技发展,期待着能有一个施展才华为国效力的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1996年,中科院决定在模式识别学科招聘一位入选“百人计划”的学科带头人,谭铁牛立刻递交了申请书。经过激烈竞争,他成功入选。到中科院报到后,他回到英国,与妻子双双向雷丁大学递交了放弃在这所学校终身职位的辞职书,同时卖了汽车,卖了房子,卖了所有的家当。“我曾和朋友们开玩笑说,要‘革命就要‘彻底革命。”
让计算机识别大千世界
1998年1月,谭铁牛带着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儿子,从英伦三岛越洋过海,终于回到了阔别13年的祖国。当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上的那一刻,谭铁牛的心,暖暖的。
谭铁牛被任命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助理、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等职。同一年,他被遴选为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科院自动化所将其当时惟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交给了我,我深感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期待。”
当时的北京正在修建四环路,不会骑自行车的谭铁牛每天步行上下班,穿过修建北四环路的工地,每晚几乎都工作到深夜,等他下班时单位的大门已经紧锁。“没办法,我就翻大铁门出去,门上还有铁尖,翻门翻墙也不是自己擅长的,所以常常摔下来,”说起这些囧事他面带微笑,“那时研究所的进出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冬天里结一层薄冰,摔跤也是常事。”
不仅如此,离开祖国13年的谭铁牛还要克服天气等自然环境所带来的不适,但是,他却乐观地看待这一切,“尽管比起在国外来路走得多了,觉睡得少了,但生活更充实了,心里也更踏实了。因为是在为自己的国家奋斗,是以主人翁的身份干事。”
谭铁牛概括自己的工作就是“让计算机识别大千世界”,“既包括看得见的,比如桌子、椅子等,也包括看不见的,比如人的情感状态等。这个领域不仅关系着个人身份安全,也是维护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从虹膜识别到智能感知与计算领域的众多问题,在这个新兴前沿领域中,谭铁牛带领着他的团队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上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而且还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出虹膜识别门禁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等系列产品,并通过技术转让方式组建了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科唯实科技有限公司,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无缝对接。
“西方国家在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对我们实施封锁,那个时候连采集虹膜图像的设备都是我们自己从零开始研制的。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科研兴趣与国家的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结合在一起,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的奋斗也才更有价值。”
2013年12月,谭铁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9月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4年10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在评价谭铁牛时称:谭铁牛是模式识别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他的学术贡献为其所在学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其科研成果在许多重要的领域得到了实际工程应用。
心中不变的依恋
谭铁牛曾是全国青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中科院青年联合会主席、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首任会长,还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
1998年回国不久的谭铁牛就被增补为青联委员,初进青联,谭铁牛惊喜地发现,“这里汇聚了当代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每一位青联委员都是一面旗帜,我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接触我的榜样,看到自身的差距,从而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
2000年5月,谭铁牛获得由团中央颁发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6月被任命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那年他只有36岁。他比喻青联是他事业的“起跳板”,“没有青联,就没有我的今天。因此,我要说,全国青联将永远是我心中不变的依恋”。
作为所长,上任伊始,谭铁牛即提出,科研院所也要注重文化建设,于是他请来五届全国青联委员,六届、七届、八届全国青联常委,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老师到研究所做讲座。“如果没有青联,可能我永远也没有机会认识姜昆老师,他也不会来研究所做讲座,这就是一种跨界合作。”之后,研究所还成立了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其制作的《动物狂欢节》曾荣获12届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此外,谭铁牛还经常邀请不同界别的青联委员到研究所参观交流,激发灵感。
2001年,在建党80周年之际,谭铁牛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那次全国只表彰了50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央国家机关10几万党员中就我一个代表。我非常珍惜国家给我的每一份荣誉,在荣誉的背后则是动力,我要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对我的厚望。”
无疑,谭铁牛成为海外学人的优秀代表,连续参加多届由团中央、全国青联、欧美同学会举办的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他用自己的奋斗经历和切身感受与海外学人共话中华情,产生共鸣,激发海外学人回国创业的热情。
2008年5月,谭铁牛在纪念全国青联成立59周年大会上发言。至今,他还保存着当天的发言稿,他说:“在这里,我结识了你们,结识了一大批我国各行各业的青年才俊;在这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与学问,更有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国家的责任;在这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功者,更是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美好前程;在这里,我也找到了回国工作的起跑线。作为一名海归,我深刻地体会到,在青联的怀抱里,海归不是‘海待,而是‘生猛海鲜,因为在青联鲜艳的旗帜下,他们活力四射、生机勃发、事业有成。在这里,我得到了太多的机会与锻炼。”“我想,作为一名全国青联委员,身处于这么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勇敢地肩负起历史所赋予我们的新责任,做出我们无愧于青春的新贡献!”
今年正值全国青联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身为一名老青联,谭铁牛深情寄语:“青联是青年奋斗的大熔炉,是跨界创新的大平台,是一起逐梦的大家庭,希望大家能继续传承优良传统,引领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中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