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稳增长的逻辑
左小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转变过程就是新的增长点的培育过程
新常态经济稳增长的逻辑需要从新常态经济正在经历“转型”期,把新常态经济稳增长确认为新常态经济“过渡期”的稳增长的表述开始。
首先,处于增速转变的新常态经济遭遇“青黄不接”的新旧交替的滞后效应。面对着过去30年高增长的条件和环境的变化,新常态经济必须培育新的增长优势和增长动力,新的增长结构和增长方式,去适应新常态下的增长速度。但是基本经济规律告诉我们,这里必然经历一段“旧的已去新的还未来”的阶段。要素驱动模式在弱化,新的增长动力还在培育过程中,旧的结构在调整,新的结构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一“青黄不接”之间,对不合理的结构的投资下降,对新的合理的结构的投资还未形成规模,新的增长动力还不能完全抵消要素驱动减弱的影响,转变阶段的困难和挑战对“过渡期”经济产生下行的压力。
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和部分产业空心化问题,可能导致企业债务和银行信贷违约,如果房地产市场快速调整资金链断裂加大银行开发贷款和消费贷款的偿付风险,连带地方融资平台的50%以上的银行贷款不能偿还,银行坏账大幅攀升,可能突破系统风险的底线产生对经济的影响,使新常态经济正常的中高增长受到冲击性打击。充分认识到新常态经济转变过程中这些问题和挑战,为了平稳过渡,平稳转型,“过渡期”的稳增长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但是,只强调经济下行不强调下行是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在“承上启下”期间的一个时间滞后,单边强调和放大增长速度的严重性,甚至把“过渡期”经济下行压力形势判断为危机影响,过分强调稳增长和稳增长的刺激政策,忽略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误导对形势的判断,绝对不是新常态经济的形式判断和分析的逻辑。
新常态经济过渡期的稳增长政策安排也有严谨的逻辑。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保底,应该是新常态经济调控的“常态”原则。
新常态经济过渡期的稳增长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更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注意松紧适度,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并且把稳增长与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列为了2015年的当期任务。
调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新的产业结构形成,从来都被划入长期战略之中。中央经济会议把这些“长期”概念,与稳增长这样的短期任务,同时放进2015年的工作任务之列,显示了新常态经济过渡期非常不同的稳增长的思路和政策逻辑。
第一,培育新的增长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产业结构的形成同步,不应该被理解为“搁置以后再做的长期任务”,而是明年就要做的当期任务;
第二,新的增长点,新产业结构的形成应该成为稳增长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新常态经济的稳增长不完全像过去那样,只能动用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构调整主要指新的合理的产业结构的形成本身就是新的增长点,就是新的增长动力,当然会产生稳增长的积极效应。
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安排的可行性也是有严谨的分析支持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过对近三年进入新常态经济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形势,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改变,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变化,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趋势性的变化的分析。会议强调“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即新常态经济的过渡期,已经具备了形成新的合理的产业结构的条件和环境,转变过程就是新的增长点的培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