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NOC之翼,且行且思!

2015-08-08 00:37施伟燕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赛程教研竞赛

施伟燕

泉城济南——道不出的淳朴!

NOC竞赛——言不尽的收获!

在济南,我们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十二届NOC网络教研团队”的竞赛,这既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比赛,在我们的期待中如约而至。

【赛程】

第一回合:手忙脚乱

比赛第一天上午,我们拿到了竞赛的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下《丝绸之路》一文。当获知这一课题时,我们三人顿觉手足无措——人教版教材,听过,却从未上过。短暂的慌乱之后,我们反问自己两个关键问题:

(一) 多样版本教材之下的语文教学,其根本为何?

追本溯源,语文教学有“本”可依,此“本”即为《语文课程标准》。因此,无论何种教材的教学均由此出发,其独当之任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说,既要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更要准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和内在规律,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之时首先要明确的。

(二) NOC竞赛较之其他竞赛,其意义何在?

“NOC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的宗旨在于更新教育资源理念,倡导网络环境教学新方式,促进团队教研合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实现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开始了比赛的征程,首先,对文本进行了解读,并在基于学情的前提下,确定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进行了教学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即为:“链接课前、导入新课——触摸文本、理清脉络——聚焦重点、深入理解——潜心诵读、升华感悟——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我们将教学的着力点设置于文章的中心部分,引导学生品读赏悟。同时,根据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课件为教学服务。

第二回合:豁然开朗

可是,对于这样的一份设计,我们总有“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茫然之感。

所幸的是,NOC竞赛最大的特点为“网络团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也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之下充分融合团队的力量。这里的“团队”,往小处说是本组三位教师所形成的团队;往大处看,即为本学科的所有参赛教师团队。也就是说,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后一个团队所设计的作品,并给予对方中肯的评价,同时,也会接收到前一个团队对我们的作品所给予的评价。

“一来一回”之中,我们悉心研读了28个团队的作品,并且虚心接受26个团队的评价,终于有了拨开云雾觅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

第三回合:整装出发

由此,我们重新整理思绪,审视初稿,从学科特点及赛事宗旨方面确定了以下几方面的修改点:

从语文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删繁就简,提炼教学目标;依标而设,完善教学细节。

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角度出发——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助推教学活动。

深陷迷境而踌躇不前的感觉是痛苦的;但手擎明灯,重新起航的感觉是兴奋的。我们三人进一步分工协作,以团队之力完成了终稿。而在完成终稿的过程中,我们竭力做到:

依托《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需要更精准。清晰的目标是一切教育过程得以实现的最高基准点,它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当一篇文章被编进语文教材,它就自然而然地承载了语文课程的教学功能。课程、儿童、年段,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设计加以观照的三个核心要素。于是,文本的原生价值必然要进行一番筛选、过滤与重组,从而提取其科学有用的教学价值,确定精准实在的教学目标。

因此,从科学的理念、文本的解读、学生学情出发,我们重新斟酌了教学目标。与之前相比,舍去了对生字书写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学生阅读能力目标的表述更为清晰精准。

明晰编者意图——内容取舍需要更精当。从整套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其一大特点就是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有效编排,足见编者对略读课文及其教学的重视。而在实际教学中,对略读课文的存在着两种倾向:或是“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差无几”;又或是“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与课外阅读方式不尽雷同”。

鉴于此,我们重新审视略读课文的教学,明确了略读教学讲究“简和略”,并不是不需要有“精和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这也要求我们精当取舍教学内容,选择“精读”和“细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从而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与方法习得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着力将点聚焦在两国使者会面的场景,品析文字,抓住人物的语言及动作,充分感悟“迎候之众、迎候之远、迎候之情”,体会“友谊之路”。在品悟的基础上,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得课堂生机无限。

用足阅读提示——教学环节需要更简化。人教版教材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链接语,这种链接语,不仅将前后课文链接起来,而且,提示了这篇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课前的“阅读提示”,在“预习单”中,设计了阅读提示中的两个主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及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学习并提高实效,又使其带着思考走进课堂,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简化了教学环节。

拓展时间空间——学习平台与共享资源交互,可以更完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所提供的广阔的发展空间,构建助学型和提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平台。对此,课前我们在网络班级博客的支持下,编排了课前“学习单”,使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完成自主预习,带着自学成果与疑问走进课堂。课上,我们利用课件提供了相应的学习资料、视频资料等,直观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或转变为真实情境,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主体之情与文章之情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对文章深层意蕴的领悟。课后,我们再次借助班级博客,设计了“师生”“生生”的交流反馈平台,促进学生的再学习、深质疑,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大时空。

当我们完成赛程所要提交的材料之时,心中却愈加明白:一份完满设计是因学而设,不是教师的闭门造车;是点拨迷津,不是教师的全盘授予;是引而不发,不是教师的越俎代庖;是智慧助学,不是教师的自我张扬。

【收获】

“三个臭皮匠”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三个是来自不同学校的语文教师,带着各自的“师情”走到一起。在短暂的赛程中,我们需要周密地计划与分工,需要切实的教学理念和能力,更需要彼此高度地默契与认可。虽然,在教学设计上依旧存在缺憾,三人的智慧还赛不过那一个“诸葛亮”,但是,我们甘愿做这“三个臭皮匠”,三个在网络团队教研竞赛中成长的“臭皮匠”。

三约NOC

细细数来,在未登上全国竞赛这一舞台之前,我们三人已经有了三次不同级别的NOC竞赛的经历。通过这一系列的竞赛,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网络教研,不是简单的借鉴与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与统整,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

【思考】

整个赛程漫长而又短暂,此刻回味着NOC,回味着收获,脑海中泛起不尽的思绪:整整两天的赛程是浓缩版的网络教研形式,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借用网络教研形式之长,嫁接到传统的校本教研模式之中,从而转变以往陈旧、甚至是低效的教研模式?如果这一模式探索成功,我们又如何将此进行推广?

……

一场NOC,让不相识的我们走到了一起,在收获NOC带来的思考之时,我们也会撷着思考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赛程教研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赛程过半,湖南高速领先
赛程回顾
2017—18赛季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赛程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2016欧洲杯小组赛赛程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