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嫣涵
从低年级入手,鼓励学生写“微日记”,是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的,它能使日记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自然流露”。“微日记”和“微博”差不多,就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记录下当天的生活,表达出当时的心情。篇幅随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 “微日记”的特点
1. 篇幅短小。顾名思义,“微日记”就是微型日记,篇幅短小,切入点小,花时也少。学生不必受到字数的限制,不必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这种愉悦的感受为其倾情参与写作过程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2. 内容新鲜。“微日记”强调的是习惯培养,每天都写,这就要求内容一定要“新”,要将每天发生的最精彩的事件、最想说的话、最真实的感受、最有价值的收获等,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比如,班级里开展的活动、小朋友之间玩的游戏、同桌之间的矛盾、放学路上的见闻、家里发生的趣事等,每天傍晚对自己一天的生活进行梳理,就像“过电影”一样回放当天的生活,流淌出来的文字自然是鲜活的、真实的。
3. 形式灵活。“随意”是“微日记”的一大特点。因为没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同学们的视野是开阔的,他们的眼睛能看到绚丽的色彩,他们的鼻子能闻到生活的芬芳,他们的思想充满了童趣,因此,他们写日记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可以在日记第一行插入自己的心情指数,可以用上有趣的网络语言或英文单词,可以在日记旁配上个性的插图,也可以写故事连载……灵活的写作形式带来了活泼的文字、飞扬的思维。
二、 “微日记”的内容
(一) 记录式“微日记”
记录式“微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用“微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下面例举一些可以记录的具体内容:
1. 记录生活镜头。 记录生活中最感兴趣的、或者印象最深的画面,比如同学之间的矛盾、家人之间的趣事、上学途中的见闻等,让学生有意识地留意并记录身边发生的小事。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听写大赛,我得了100分,老师发给我一封表扬信。我一共有8封表扬信了,我好高兴啊!”——崔媛媛
“放学后,妈妈带我去菜场买菜。菜场好大呀,有卖肉的,有卖蔬菜的,还有卖鱼的。妈妈买了我喜欢吃的青菜、毛豆和肉。”——丘雨晨
2. 抒发读书感受。写一写自己今天读书的内容,以及读书时的感受和体会,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将读书与“微日记”结合起来。
“今天,我读完了《木偶奇遇记》这本书。故事里的木偶皮诺曹一开始不是好孩子,不爱读书,还会说谎。可是后来他变好了,就变成真的小男孩了。我喜欢后来的皮诺曹,你呢?”
3. 回放活动场景。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和班级经常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及时记录活动中的精彩镜头,会永远留下这些美好的回忆。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次亲子活动——‘果蔬拼盘大赛。我和妈妈用黄瓜和西红柿拼成了几条小鱼和一个小池塘,还取了个名字叫‘鱼戏莲叶间。尽管最后没有得到奖,但我还是很快乐。”
——李翟颖
(二) 想象式“微日记”
想象式“微日记”,就是抒写自己天马行空的幻想,记录自己灵机一动的怪念头,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等。
“秋天来了,菊花都开了,五彩缤纷的真好看。我突然变成了一只最漂亮的蝴蝶,藏在我最喜欢的白色菊花里。哈哈,妈妈怎么也找不到我了。”
——赵凤侠
(三) 主题式“微日记”
主题式“微日记”,即围绕某个主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记录。下面例举几个“微日记”主题:
1. 研究“微发现”。科学课上的小实验,需要不间断的观察和研究,因此,适合以“微日记”的形式及时记录实验的新情况,观察的新发现,研究的新进展。
仇宁浩的科学小实验“微日记”:
① 我先倒了一杯水,然后把一个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很快沉到了水底。
② 我舀了一勺盐放入杯中,鸡蛋没什么变化。我又舀了一勺盐放进去,鸡蛋往上浮了一点。我接着又舀了好几勺盐,哈哈,鸡蛋浮到水面上来了。
2. 观察“微记录”。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在不断地变化,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交替等,这需要持续的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微日记”可以将这些发现串联起来,记录下整个变化的过程。
王湘宇的植物观察“微日记”:
① 吃过晚饭,我和奶奶找来一个空盘子,在里面铺上一层棉絮,再把蒜瓣都摆在上面,最后往盘子里浇上水。我想:蒜瓣头上光秃秃的,只浇水而不用土,它们能长出蒜苗来吗?
② 刚过一天,蒜瓣的顶端就裂开了,露出了浅绿色的小芽儿,它们的根部也长出了一些短短的根须。
3. 体验“微收获”。亲身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更加真切的感受,比如,体验当一次孕妇,体验做一回盲人,体验卖一份报纸,体验捡一次垃圾……将这些体验后的感受和收获记录下来,会促进学生的成长。
“今天,我和几个《晨报》小记者一起去新街口卖报纸。一开始我很紧张,不敢开口。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我鼓足勇气走到一位叔叔面前,请他买份报纸,他竟然真的给了我一元钱,买了一份报纸,我好开心啊!”——胡滟楠
三、 “微日记”的评价方法
1. 交换阅读,构建“对话窗”。开展“微日记”的教学研究以来,我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整,每周中有一天不写日记,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换日记本阅读,把别人的日记本带回家阅读是最高兴不过的事情了。他们在读完日记后,可以选择印象最深的一篇,在后面写下自己的感受或建议,这就为学生建立了一个互动交流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对话窗”。在这个自由的对话空间中,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例如,有一位同学读了某位同学写的关于吃榴莲的日记后,他就在此篇日记后写道:
“真没想到你喜欢吃榴莲啊,我可不喜欢,我一闻到那种味儿就想吐。在我家里,我妈妈喜欢吃榴莲,我和爸爸都不喜欢吃,所以,妈妈每次吃的时候都躲在厨房里,我们不让她出来。呵呵!”
2. 发表日记,铺设“成功路”。发表日记,实际上就是一个表扬激励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多元化的交流空间。“发表”日记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以“读”的形式发表;可以把写好的日记用手机拍下来,在班级博客里发表;可以在每月一次的班报上发表;当然,寄到报社,也有可能在报纸上发表。发表的渠道这么多,同学们都非常积极,班级里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大家都想被表扬,都想“发表”自己的日记。大家相互借鉴学习,日记水平整体得到了提升,凸显了“发表”的神奇力量,教师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需要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微日记”给他们插上了自由表达的翅膀,记录了他们有滋有味的童年生活,流露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彰显了他们无穷的智慧与聪明。
(作者单位:南京爱达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