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

2015-08-07 03:09张媛媛
魅力中国 2015年50期
关键词:对象活动

张媛媛

摘要:新闻采访,是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前提和基础。提问,是记者运用最频繁的一种采访方式,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研究和探访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应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新闻采访;提问

新闻采访,是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都是通过与人的交流沟通来实现。采访活动中,报道思想的明确,活动目的的确立,新闻线索的获取,采访准备的完成及访问条件的创造等,只是处于采访活动的初始阶段,现场提问才是采访活动的实施阶段和后期采编的主要素材来源。好的提问在新闻采访中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会让新闻采访更加顺利,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提问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运用最频繁的一种采访方式,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提问得当会使采访活动事半功倍,融洽双方感情,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气氛。通过这些年从事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累计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做好提问前的准备。具体地说,就是你得在上阵采访前动笔把要对被采访对象的“提问”事先写下来,设计好“采访”提纲。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空泛,宜直接不宜绕弯子,同时千万不要选择只能让对方回答“是”或者“不是”的提问,总之,没有“准备”,临阵磨枪、仓促上阵有时候只能是打败仗。

提问,对记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俗语说:七分采,三分写。采访是一种艺术,也是新闻学最微妙而又最困难的技术。只有掌握了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才能够得心应手获得独家报道。说起来提问并没有什么一定的格式,只能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要想提出别人没想到的问题,获得别人没有得到的答案,就必须运用奇特巧妙且灵活多变的问法,才能使新闻报道得以具体化、深刻化。

研究和探访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应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认为采访中记者的发问技艺应该是:

把握主题。一般的采访目的性很强,由于时间和环境的限制,采访者和采访对象之间不可能像拍摄记录片和写人物通讯那样可以长时间地共同生活、工作,所以要抓住关键问题,一旦采访对象的谈话偏离了主题,一定要及时将它拉回到主线上来,切勿跑题。在采访提问过程中,始终围绕主题,要把握受众最关心的问题、最想了解的情况采访透彻,这样才能保证写出的稿件吸引受众、引起受众的共鸣。

巧用启发。在提问中记者的发问要多启发、少追问,咄咄逼人、连续追问、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同时还要善于从话语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我们在采访中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对象那里获得对事件的具体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

提问氛围。在新闻采访中最为忌讳的就是尴尬的提问氛围,不仅仅采访当时的现场效果不好,同时也很难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有经验的新闻采访记者,应该善于营造恰当的提问氛围,缓解尴尬的氛围,并能够找到与被提问者之间的共同点,双方打开心扉的进行沟通,这样获得的新闻信息将会是十分充足的。

和蔼可亲。记者有采访时应该明白,采访对象是知情者、是当事人,而记者仅仅是个问询者、求知者。在采访发问时,记者必须以和蔼的语言、求教的态度向采访对象发问,认真而耐心地恭听对方的介绍,只有这样,对方才能配合并认真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积极引导。新闻采访的发问应该是积极引导,以巧妙的引导艺术来打开采访对象思想顾虑的闸门,这时对方才会滔滔不绝地把问题、内容和盘托出。

形式灵活。新闻采访的提问形式要灵活多样,“一句话百样说”。问话时要随时揣摩对方的思想、情绪、感情、顾虑、习性与爱好,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发问。

语气和蔼。记者提问的语气规范非常重要。记者提问时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态度不仅影响采访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为使采访事半功倍,记者在提问时必须注重语气的和谐,营造一种自然随和甚至亲密无间的氛围,这时对方才会回答圆满,畅所欲言。

提问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一个新闻采访能否成功,质量的优劣,关键就在采访提问的设计实施上。在采访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风格成为了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优秀的记者在提问的时候,要真实、准确地还原事件的真相,将能够挖掘的新闻事实彻底的揪出,并且与受访者建立后续联系以便进行后续采访。

除此之外,提问过程中还要注意下面的一些问题:

1.“角色”与“提问”

如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应该“问什么”、“怎么问”这类具体问题固然重要,但我们在开口“提问”之前给被采访对象发出的第一信息不是话语,而是我们的态度,是我们在“提问”时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是记者,我们的任务是采访,记者在采访当中的“角色”就是一个问询者、控询者,仅此而已。作为一名职业化的“记者”,你面前无论坐的是什么人,情绪上都不能激动,“与人为善”是唯一基调,这个“善”就体现在尊重他人的人格上。

2.“倾听”与“提问”

优秀的新闻记者总是善于倾听,一边倾听采访对象所说的话,一边理解、消化,想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继续追问下去。我们知道,尊重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人说话,要想让人说话,一个最便捷的学会“倾听”。实践证明:只有当被采访对象感觉到你的“平等”与“真诚”,只有在他看到了“你愿意听”,他才愿意对你敞开心扉,才会和你交流,才会慢慢向你端出“心里话”。只有掌握大量的事例材料,才能在随后的写作过程中有所分析、选择,让新闻作品更真实、豐满。

3.“角度”与“提问”

想办法让采访对象开口讲话,这并不就意味着采访获得了成功,采访不是目的,采访出“好效果”才是我们的追求。认真找好一个“角度”就好比在千万条路径中找到了一条唯一能够到达目的地的道路。你的采访一下子就会于纷乱中切入主题。好的“角度”必须用心才能找到。

总之,记者在采访提问时,首先提前明确设计采访目的、设计好提问大纲、掌握好提问时机,采访过程中要能通过提问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进而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的气氛,引导采访对象说出“心里话”,这样才能让采访更加顺利,为后期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仅仅运用采访提问中的一些技巧远远不够,在具体实践中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学理论、学经验,勤动手,做有心人。在遵循一般采访谈话原理的同时,还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不断地把优秀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猜你喜欢
对象活动
“活动随手拍”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超级蚁穴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都懂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个性签名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