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赛平 祝胜美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采用行为转变阶段模式管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行为转变阶段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 h睡眠时间、48 h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1 d、3 d、5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能明显改善外科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外科手术;行为转变阶段模式;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1-013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ehavioral change stage model management applied in surgical patients. Methods All 122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61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behavioral change stage model nursing. The postoperative pain degree and recovery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first getting out-of-bed time, anal exhaust tim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 24-hour sleep time and 48-hour sleep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The postoperative 12-hour, 1-day, 3-day and 5-day VA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Behavioral change stage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urgical patients' life quality,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promote rehabilitation, thereby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urgical operation; Behavioral change stage model; Nursing
外科手术具有一定组织破坏性,术后易引发疼痛感,影响患者恢复[1]。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症状,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皮肤的缝线引起伤口肿胀,剧烈持续的疼痛会使患者产生不安、焦虑、食欲不振和失眠等,减缓了疾病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当给予外科手术患者有效的药物治疗和止痛方法,并给予其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疼痛。随着护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人们逐渐意识到护理干预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行为转变阶段护理模式是一种着眼于行为变化过程和对象需求的过程,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行为转变是一个复杂、连续、渐进的过程,并将其分为准备、犹豫不决、准备、行动和维持五个阶段。通过这种逐步满足患者需求的护理方式,使患者感受到护理带来的益处。本研究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行为转变阶段模式护理,旨在明确该护理模式对术后恢复和疼痛管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行为转变阶段模式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122例患者中包括11例乳腺癌患者、32例外伤手术患者、9例未穿孔患者、15例阑尾炎患者、28例胃癌患者、17例直肠癌患者、10例肝癌患者。观察组61例男42例,女19例,年龄14~78岁,平均(49.2±10.1)岁,文化程度:小学27例,初中19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4例;对照组61例男40例,女21例,年龄16~77岁,平均(48.7±9.8)岁,文化程度:小学26例,初中17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为外科手术后的患者。②已签署知情书并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合并多种急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③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①休息环境:将患者安置在安静整洁、光线柔和、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相对独立的单人病室,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窗轻、操作轻,留家属陪同,指导患者通过听轻音乐、看小品、幽默喜剧片等来分散和转移注意力,营造轻松环境,消除患者的孤独、恐惧感。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协助料理患者日常生活,指导患者通过一些自己喜爱的娱乐活动分散和转移注意力。适当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理疗等,使其身体上感到舒适放松。②心理:以体贴和蔼、热情主动、自信从容的态度接待患者,采用亲切和蔼的语气询问患者的感受,倾听患者的诉说。耐心向患者讲解关于术后的相关知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家庭:在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的护理时,还应该做好其家属的心理工作,与患者家长多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家庭情况,尽可能解决患者实际困难。指导家属多陪在患者身边,给予其关心和照顾,争取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观察组进行行为转变阶段模式护理,具体步骤如下[2,3]:①前意向阶段。护理人员调查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情、身体状况、行为能力等基本信息,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使患者知晓疾病基本知识、手术流程、术后康复等情况。告知患者行为转变对术后恢复和疼痛管理的影响,使患者逐渐意识到行为转变的重要性;②准备阶段。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一般在可承受范围内,缓解患者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情绪;③行动阶段。通过面授、幻灯片、宣传页等方式使患者住院期间充分了解术后疼痛、止痛方式及应对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行为转变方案,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海报宣传和讲座等方式使患者了解正确的饮食方法和注意事项,每日控制患者的钠盐摄入量,并戒烟戒酒,及时补充维生素,合理搭配膳食等。帮助患者制定适合其自身的运动方案,并教会患者对体质量和靶心率等进行检测,计算自身的BMI。教给患者一些自我护理行为,使其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护理和保护。并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和宣传手册等为患者讲解按时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按时用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④维持阶段。患者住院期间护士至少每周对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等进行一次评估,并对其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对其错误的行为指出并纠正。帮助患者认识相同疾病的患者,并积极分享相关的经历,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包括门诊、电话、信函等方式。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调整行为转变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24 h睡眠时间、48 h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后12 h、1 d、3 d、5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同时点计量资料比较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24 h睡眠时间、48h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4.65±3.53)h、(46.92±2.51)h、(9.22±1.47)h、(17.26±2.32)h、(8.94±1.27)d;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24 h睡眠时间、48 h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5.38±4.09)h、(75.38±2.59)h、(6.85±1.31)h、(15.42±2.20)h、(12.05±1.16)d。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 h睡眠时间、48 h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12 h、1 d、3 d、5 d 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2 h、1 d、3 d、5 d VAS分别为(8.64±1.53)分、(7.05±1.29)分、(5.31±1.28)分、(3.09±0.21)分;对照组术后12 h、1 d、3 d、5 d VAS分别为(9.33±1.67)分、(8.17±1.32)分、(7.02±1.26)分、(5.98±0.32)分。观察组术后12 h、1 d、3 d、5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患者必经过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微创手术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微创技术并不能完全消除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研究证明,术后疼痛受手术部位、手术创伤、引流管留置、患者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5]。手术开始前,患者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处于高峰水平,能够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部分患者出现血压、血糖紊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患者存在负面心理暗示,神经高度紧绷,严重时可造成神经组织损伤;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将伤口疼痛扩大化,产生强烈不适感,部分患者对止痛药物具有抗拒心理,不愿接受疼痛治疗,影响术后恢复[6-9]。目前,缓解术后疼痛、优化患者预后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护理人员通过自己掌握的基本医学知识和心理护理知识,对患者进行了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和心理疏导,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避免了恶性循环。研究数据显示行为转变阶段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时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问题,这种认知不利于术后的疼痛管理。行为转变阶段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个人信息,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健康宣教,加深患者对疾病、手术及预后知识的掌握[10]。此时,护理人员应着重强调行为转变对术后恢复和疼痛管理的影响,使患者明白行为转变的必要性,进而产生改变行为的意识[11]。研究证明,术前部分患者曾尝试作出改变,但因方法不当导致失败,从而产生沮丧、放弃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现象,通过自制力和药物辅助可有效缓解,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行为转变方案,并对患者疑问作出详细解答,使患者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12]。行动阶段,护理人员对患者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各方面进行正确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13]。告知患者术后疼痛的应对措施,改变患者对止痛药物的抗拒心理,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合理的止痛方式[14]。此阶段过程中患者有所改变,但时间较短,并不能产生满意的应用效果。同时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重点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长时间治疗进行解释,使患者认识到治疗的珍贵性。其次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式,教给患者一些自我护理行为,使其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护理和保护,能够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改善健康,提高患者的健康功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行为转变进行持续监督,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采取鼓励、表扬等方式使患者坚持下去[15]。本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治疗,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情绪进行指导训练,通过心理治疗和放松训练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使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得到宣泄,保持患者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使患者的心理-神经-免疫达到平衡。行为转变护理模式主要依据护理研究,结合以往临床实践,进而制定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转变了护理人员以习惯及经验为主的护理工作思想,促使每个护理人员积极思考问题,重视患者身心护理,有助于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临床治疗及护理配合度。同时,护理人员将患者过分集中于自身症状的注意力转移到外界,也能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疼痛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行为转变阶段模式能够明显改善外科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我们认为,行为转变阶段模式各个环节紧密相联,缺一不可,完成整个干预过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理状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Stanisic MM,Rzepa T. Attitude towards one's illness vs. attitude towards a surgical operation,displayed by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symptomatic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nd asympto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 International Angiology,2012,31(4):376-385.
[2] 张依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者19例自我管理行为转变阶段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26-27.
[3] 孙柳,苏春燕,唐雯,等.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腹膜透析患者容量控制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640-643.
[4] Karin Harms-Ringdahl. How should we use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in rehabilitation outcomes Ⅲ:On the validation requirements for assessments using VAS with ratio properties[J].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2, 44(14):801-802.
[5] 潘建琴,范利平.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16-17.
[6] 张庆玲,李会琴. 心理护理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应用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37-538.
[7] 张维民,徐翠平,林海鸿,等.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610-2611.
[8] 魏新社. 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135-136.
[9] 黄秀玲,李新友.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心理干预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123-124.
[10] 陶敏,周舸. 行为转变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3,28(17):83-84.
[11] 吴萍,高祝英,陈建萍,等. 行为转变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4,12(5):964-965,969.
[12] 庞旭哲,吕会新,刘素波,等. 阶段改变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2014, 13(12):1894-1896.
[13] 支尼亚,沈小华,陈继庆,等. 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运动自我管理的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2014,14(10):1061-1063.
[14] 张晴,汪晖,黄海珊,等. 阶段转变模型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1343-1346.
[15] 赵淑青,刘国萍.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151-2152.
(收稿日期: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