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创造,尝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线路……直到找出适用的那一种。”这种从运动中推敲出的真理,适用于任何人生。
北京的春天一直都是模糊的,只有稍微清凉的一两天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难得的凉爽中,九球美女冠军付小芳雀跃而来。“我们上周去爬山了!”为了备战七月初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九球公开赛,付小芳得令回到北京,参加集训。爬山,是爬在案边的她们的体能课之一。“那天天气很好,大家在一起也很开心,爬山嘛,是有多远就走多远。”被问及感受,她调皮地笑笑。“下周我们还要去踢足球,我同样很期待。”
对踢球、爬山这类花季时分普遍存在的消遣,处于20岁后半的付小芳,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可能是因为在我十多岁时,没有这样过吧。”
又一个为了活着而投身体育的故事。出生在河南农村的付小芳,15岁时因为家庭的贫困,放弃学业,决定外出打工。乖巧女儿的突然宣告,吓坏了父母。“其实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正好我叔叔在佳木斯开了一个台球厅,爸爸就把我送那儿去了。”出于对女儿的不放心,再加上对孤身在外很久没见的弟弟的思念。付爸爸牵着女儿,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穿过大半个中国,来到了东北。
“去那边之前,我没见过台球,也不知道什么是台球。”踏入叔叔家的第一天,她就拿起球馆里普遍存在的只比她高一点的球杆。在堂弟站姿、抓杆技巧的教导下,第一次摸杆的付小芳,打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进球。“我还记得那是一次很简单的中袋推杆,但对于第一次拿起球杆的人来说,打进并不容易。”叔叔意外发现了侄女的潜质,自此,她的生活就在练球中度过。“说实话一开始我是被叔叔逼上这条路的,自己其实并不太愿意打。叔叔当时可能有一些私心,他觉得那时打九球的女孩子很少,没有几个,就想培养我走这条路。”
但这条通往鲜花和闪光灯的道路,遍布荆棘。远离家乡,也远离了自己的朋友和父母,再也没有逛街和贪玩的时光。渐渐地,练习的时间越来越长,每天会超过十个小时,看电视这唯一的消遣也成为了奢侈。花季岁月陪伴她的,是不断的击打,和站在案旁的叔叔。
渐渐地,她越打兴趣越大,越进球,越想打。这杆结束,就想下一杆能不能再进球,最后付小芳脑海里只剩了一个念头:“我就是不想输。”
两年后,看到进步飞速的小芳,叔叔越来越感到能力有限,于是爷俩南下北京,开始寻找专业的教练以便获得更进一步的深造。他们带着一个记满教练电话和俱乐部地址的本子,落地首都。但意外的是,他们踏进的第一家球馆,见到的第一个教练,都在那本“秘籍”上找不到存在的痕迹。“凑巧的是,我认得这个教练。”他是张树春。“2004年哈尔滨公开赛,他获得了第三名,还有那年CCTV5举办的擂台赛上,他也拿了冠军,所以我对他印象深刻。”
最终这份特殊的缘分得以延续,付小芳拜师成功,叔叔把她托付给张树春,17岁的付小芳再次独自转战北京。
但现实总是不如童话那么圆满。在哈尔滨时,付小芳参加了很多比赛,算是小有名气。但来到北京的第一年,为了改正之前错误的姿势,提高思路上的意识,原本打球很有自信的她,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开始怀疑自己。“改正的那段时间很艰难,因为要我吸收的速度很慢,吸收了也不能运用自如,整个人都很烦躁。”
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便陷入瓶颈期,对心智年幼的运动员来说,挑战极大。“但还好有师父在。他说你要再坚持一两个月,突玻这个瓶颈期后,球技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我就按照师父说的,每天练练练,突然有一天,球技就突破了。”
球技提高的不明显,着急是一个方面,另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就是生计。“师父很好,刚开始并没有收学费,但我得生活。”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陪打。在佳木斯,她已经是叔叔球馆里的头号高手。“当时叔叔的球馆一天只能赚一两百块,但我能打到一天赚四五百,这样婶婶会开心。”来到北京,付小芳也开始陪客人打球,在一来一回的对决中,她的水平得到飞快提升。直到2006年,一般客人的水平已经满足不了她的提高和进步。“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专心训练,这时候虽然师父会给我零花钱,但当时一心扑在球上,所以很少有开销。”物质上虽然贫穷,但在球技上的不断进步让付小芳感到充实。来北京的一年后,2007年女子全国九球公开赛上,她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开赛的冠军。
之后,付小芳和师父杨树春一路所向陂靡,夺得了多个冠军。这些奖杯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世锦赛冠军。2009年,本该是属于付小芳的一年,“水平已经达到了冠军水准,但缺少运气。”在世锦赛阳上海公开赛上,她都以9:8遗憾止步四强。“那之后,我就下定决心,明年一定要进决赛。”2010年,虽然在比赛中遭遇强敌无数,她还是坚持到最后,与自己的偶像艾莉森·费雪会师决赛。“我当时状态很好,也是小将,所以压力很小。但对手压力却很大,最终从偶像手中夺得冠军,感慨万千。”
之后的两年,付小芳有些销声匿迹。正如刚入行时那样,她又一次陷入了瓶颈期,但这次,长大了的付小芳显得很淡定。“现在好很多了,正在走出瓶颈期。因为水平到达了一定的高度,想一直保持或是再进一步,就要比以前付出更多。”2014年广州公开赛上,她以冠军高调宣布回归。下一站,是上海。用小芳自己的话说,要顺其自然。“我一直都没有放弃进步的机会,一直都在努力保持状态。”如阳光一样明朗的心智,昭告着花季并没有过去。
Q:这次国家队集训是因为什么?
A:这次集训是为了七月初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九球公开赛,紧接着七月中旬可能还会有比赛。接下来就是世界锦标赛了。
Q:集训的日程安排是怎样的?
A:目前在国家队里,每天的训练时间还是10多小时,但比平时多了一些体能训练,比如会有爬山,踢球这样的户外运动,这样也能感受—下大自然。
Q:贺岁杯是第一次参加吗?有什么感受?
A:对。我觉得首先这个节目对九球项目有很大的帮助和推广。而且这次比赛的形式比较新颖,以前都是正儿八经地打比赛,而这次是在央五,以给大伙拜年的形式,跟大家有一个更好的互动。
Q:参加比赛的“四大美女”中,其他三位的特点是什么?
A:车侑蓝是很稳很冷静的,金佳映是风风火火有激情的,我还比较喜欢她的打法;潘晓婷是一位非常全面,在赛场相对冷静的选手。
Q:你的特色是什么?
A:冷,酷。大家都说我一拿起球杆就有要杀人的感觉。台球就是一旦你投入进去,就必须把所有的关注点都锁定在球上,这种冷酷其实就是认真和专注的表现。
Q:90年代,大家对台球厅的印象都不是很好,您的家长也同意您去吗?
A:因为当时我不上学了,想出去打工。但我叔叔看我这么小还是个女孩子,不太放心。起初,我叔叔没有想让我打台球。因为我们家的亲戚都在河南,东北就我叔叔一个人,他只是想让我呆在他身边。
Q:第一次拿球杆是什么时候?
A:去建三江的第一天,我就拿起球杆开始练了。叔叔一开始先让弟弟教我站姿,怎么去发力,怎么去击打球点。我记得当时打的第一杆球是个中袋球,直线球就给打进去了。我叔叔特别高兴的,因为第一次拿杆还能打进去确实是很难得。
Q:从那时候就开始喜欢台球了吗?
A:我15岁接触台球,之前都没有见过。说实话一开始我是被我叔叔逼上这条路的,自己其实并不太愿意打。那时候小,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我叔叔当时可能会有一些私心,他觉得那时候打九球的女孩子很少,没有几个,他就想培养我走这条路。其实这条路挺枯燥的,就是每天对着球台练习。那个年纪的女孩子,也喜欢出去玩或者是逛街,但我的15、16岁,就是被坐在球台旁边的叔叔盯着练球,慢慢的,我就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门运动。
Q:什么驱使你最终喜欢上台球?
A:来北京以后吧。之前也喜欢,一开始是叔叔逼的,每天练练练,后来每次进球的那种感觉我觉得挺好的,打完比赛拿到成绩以后那种成就感,使我变得越来越喜欢上这项运动。
Q:来北京是个什么机缘?
A:因为那个时候叔叔觉得我应该去找一个更好的教练,去深造—下。他在一个本子记了一些教练的号码和俱乐部的地址。当时,唯独这家球馆也唯独这个教练没有写在本子上,我的教练是在2004年哈尔滨公开赛上,拿了第三名的成绩,也是那年在CCTV5举办一个擂台赛,他好像是拿了冠军,所以我对他印象深刻,也是一种缘分吧。我来北京以后找的第一个教练就是他。那之后,叔叔把我托付给他,跟着教练学习的1年时间后,我就拿到一个全国冠军,慢慢的就到了现在。
Q:跟了这个教练以后,训练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吗?可以进步这么快。
A:在东北练球时比较自信,因为我的球很准,杆法上面懂了很多。但是,对于思路、线路上面我缺的太多了,教练针对我这些劣势开始给我专项训练。那时候每天10个多小时的训练,练到大拇指都磨出血。刚开始的时候,师父会修改我在姿势上的错误,教我打一些点位、杆法,还会与别人对抗,慢慢地就吸收了一些新知识。但是,吸收了也不能完全运用自如,我开始遇到第一个瓶颈期,那个时候很烦躁。对于来之前很厉害,来学了小半年,什么也不会了这个问题很困扰,整个人变得很矛盾很纠结,但师父会一直鼓励我,要我再坚持一两个月,突破这个瓶颈期以后,球技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我就按照师父说的,每天不停地练习,突然有一天,球技就突破了。
Q:当时有什么目标一直催使你坚持到底不断前进吗?
A:刚开始打九球的时候,我的偶像是艾莉森·费雪,我就想有一天可以和她站在一个赛场上,输赢都没关系。真正碰在一起比赛的时候,这种平和的心态也帮助我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Q:参加这么多比赛,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场比赛?
A:应该是2010年世锦赛,因为那是我打了这么多年,一直梦寐以求的冠军,也是我第一个世锦赛冠军。2009年的世锦赛,我是打进四强的唯一一个中国选手,上海公开赛也是。但当时感觉自己还能往前走一步,因为这两次止步半决赛的比赛我都是9:8输了,所以觉得自己还是有实力的。其实这两场比赛的失利对于我来说打击很大,也可能是运气还没到。2009年世锦赛结束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来年世锦赛一定要进决赛,之后还去去菲律宾努力训练了大半年。
Q:为什么会选择去菲律宾?
A:因为想跟国外的选手学一些东西,自己真的是欠缺很多。菲律宾那边的台球氛围很好,离中国也很近。半年后的2010年世锦赛,我打得很过瘾。因为整个比赛中,从小组赛到八强,我碰到的选手都是来自台北,那个时候台北队的实力都很强。赛前我告诉自己放开了打,没想到反而打得很好,一路到决赛,遇到了我的偶像艾莉森·费雪。
Q:与偶像对决很难忘吧?
A:对,其实那时候一路打下来,我的状态可以说是非常好。决赛的上半场我延续了这个好状态,打得很顺,上来就一个5:2。但在暂停之后,就有点乱了,可能是太过于自信,犯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失误。对手抓住这些失误后一直在拼命追赶,但还好最终的分数停留在9:7,我很幸运地战胜了自己的偶像,拿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冠军。
Q:您觉得这么多冠军,哪次比赛带给您的最多或收获最多?
A:每场比赛我都能得到很多东西,你都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每场比赛对我来说都很重要。
Q:2013年你的职业生涯进入了瓶颈期,当时是怎么度过的?
A:当时我不想过多地训练,努力让自己每天保持很好的心态,多在户外走走,把心态放松下来,比赛也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Q:所以对九球而言,意志比技术要更影响比赛成绩吗?
A:对,九球的变化特别快,基本没有时间做考虑,对方稍微一领先,就会给你造成很大压力。因为,能登上国际赛场,其实大家的技术都差不多。都有清台的能力。有时候对手开完球以后,如果特别顺的话,你可能就没有上场的机会了。
Q:您觉得自己现在还存在哪些不足?
A:我觉得自己在体能方面还需要加强,因为这么多年打下来,总感觉自己比到最后,体能上会跟不上。以前刚刚开始打比赛时劲头特副足,但现在打得多了有点疲劳了。
Q:接下来的世界九球公开赛,有给自己定目标吗?
A:我想每个运动员都想拿冠军,每次给自己定高目标的时候,都会打得不是特别理想,这应该是压力太大吧。虽然有时候压力也是动力,但我还是希望在比赛前的训练能有所保征,这样打起来才会更有信心。其实九球这个顼目最看重的是自己在赛场的发挥,所以就顺其自然吧。
Q:台球近两年在中国的发展很迅速,身为职业球员,你的感觉是什么?
A:以前都是我们跨出国门去比赛,去适应当。地的时间、气候等等。但这两年有很多大型的赛事在中国举办,我们也占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出成绩也比以前快,大家对台球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这样中国举办的比赛又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我觉得很好。
Q:您在场上是很冷酷的形象,私下是什么样的性格呢?
A:私下我特别爱笑,跟赛场上反差特别大。平时训练时师父对我要求很严格,不能玩手机、不能说话、不能笑,也不能打不能闹,要把训练当做是比赛一样对待。所以久而久之,我就练成了这样一个拿起球杆就能进入状态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