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沟镇是吉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位于汪清县西南部。汪延公路横穿全镇,距汪清县城25公里,距延边州首府延吉市48公里,与图们市、珲春市隔山相望。全镇幅员面积588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21000人,其中朝鲜族人口11500人,占总人口的55%,是典型的民族乡镇,朝鲜族能歌善舞、开朗活泼、辛劳朴实、善良娴德的传统文化特征显著。
百草沟镇自然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5000公顷,其中水田1500公顷;林地面积467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6.4%;镇内有五条较大的河流通过,河网面积910公顷;矿产等其他资源均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近年来,百草沟镇以建设“民俗文化名镇”为目标,立足镇情做好转化资源优势的文章,积极创建旅游名镇,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全镇综合发展水平位于全县同类乡镇前列,农村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山区民族乡镇发展新路子。
一、挖掘旅游资源,提升全镇民俗文化品质
一是挖掘资源优势,丰富旅游内容。百草沟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有满天星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区;人文景观包括百草沟遗址、伪警署遗址等。为了充分利用境内旅游资源,百草沟镇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宣传百草沟镇旅游资源,通过努力,引进了多项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工程,实施开发了“百草沟遗址博物馆”、“满天星水墨小镇”、“朝鲜族民俗文化村”、“仲兴村田园风光休闲带”、“仲兴村种养殖一体化园区”等旅游项目,逐渐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文化为主导的百草沟旅游模式。
二是利用特色资源,点燃风情文化亮点。近年来,为进一步挖掘百草沟的旅游资源,发挥少数民族特色乡镇资源优势,镇党委、政府把抢救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宣传民族特色作为创建民俗文化名镇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境内丰富的朝鲜族文化资源,将象帽舞、朝鲜族民俗风情推向世界。
三是开发民俗文化产品,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开发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民俗产品,百草沟镇特色的狗肉、豆腐、小河鱼、朝鲜族酱汤、冷面、打糕、大米酒等各类朝鲜族民俗食品让人回味无穷,深受好评。
二、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
原汁原味的民俗是最大的资源。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确定了“六围绕六加强”工作措施,围绕提升旅游知名度,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围绕拓展景区旅游内涵,发展乡村旅游;围绕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加大退耕还林工作力度;围绕改善景群关系,加强和谐新农村建设;围绕增强景区发展后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景区改革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共开展主题宣传60余次,并采取抓项目的形式落实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600余万元。
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全镇其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有机水稻产业发展上,全镇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50公顷、绿色水稻500公顷、300公顷水稻推广了高光效栽培技术。通过招商、自筹、项目投入,做大做强“众心牌”大米品牌效益,逐步提升水稻产品附加值。在绿色蔬菜产业发展上,依托仲兴村千亩蔬菜园区基地优势,投资300万元,整合12公顷土地,采取农民合作经营方式,建立4个瓜果蔬菜采摘园、3个城里人租地自行种植园。同时,积极争取县扶贫资金1045万元,建设百草沟镇绿色有机种养殖一体化园区,在仲兴村再建设12公顷12个蔬菜大棚、1000平方米鸡舍和1500平方米猪舍。在优质烟叶产业发展上,在政府推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延吉卷烟厂协调,积极与州烟站的对接,培育了4个专业烟叶基地,发展烟叶135公顷。
三、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民俗文化旅游特色
一是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民间组织。成立了“朝鲜族象帽舞艺术团”。目前,全镇以文化站为阵地,成立了34个群众文化组织,拥有文化骨干800多人,形成了以民间文化组织为纽带,覆盖镇、村、组的民族文化组织网络体系,并辐射影响了周边乡镇。
二是加强民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克服资金困难,积极推进镇、村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朝鲜族的旧式村落为样式,建设了一组反映朝鲜族迁徒历史的窝棚、地窨子、木楞子、草房的朝鲜族传统村落,民居室内陈设完全再现古代朝鲜族生活原貌,包括织布、打糕、椿米等生产工具村头有水车、磨房、泉眼等。展现了穿旧时衣,着旧时裳,使用旧时工具,按旧时习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的小农生活。
三是加强民俗文化挖掘和保护。大力开展朝鲜族文化遗产挖掘、抢救、整理、保护工作。建设了一座放大的朝鲜族标准民居,外观按传统风格修建,内部按现代标准装修。平时按传统婚礼的习俗进行布置,通过图片、放像、解说等多种手段进行介绍,定时进行婚礼等各种人生礼仪表演。
今日的百草沟镇政通人和,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必将成为前来旅游和投资的乐园,大展鸿图的发祥地。
(省新农村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