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兴
摘要:本人在多年家电维修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只有正确运用职业教育本身规律,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训出优秀的家电维修专业人才,下面分析运用职业教育本身规律的原因和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以及深深体会,以求与广大同行商讨,有欠妥之处,望指教斧正。
关键词:深奥;抽象; 浅显;理论实践;有机结合;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教学相长;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教学改革;分类教学;个别辅导
首先电子技术深奥难懂,电子技术非常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大脑理解,推导、思考,靠实践来验证。但培训学员大部分基础较差,接受知识能力较弱,如果课堂语言全面采用电子技术专业术语讲解,学员就难以接受,这样就会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听不懂的现象,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对理论学习有畏难情绪,甚至有厌倦态度,造成教师无信心,学生情绪不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在于违背了职业教育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的规律。
其次,电子技术公式推导频繁,例如,在讲半导体管的原理和特性时,专业术语深奥难懂,公式推导频繁。如:ni=pi=AT3/2e—2-G/2KT,CT=ESb/d等等。这些公式推导起来复杂、繁索,学生更望而生畏,学起来头疼难熬,味同嚼蜡,原因在于违背了职业教育应理沦联系实际的规律。
另外,有的学员原理讲起来头头是道,可一但去实际维修却无从下手,出现这类现象,原因在于违背了职业教育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规律。经以上分析和讨论,我们不难看出,职业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理沦联系实際,理沦联系实践等职业教育本身的规律,化难为易,使学生易与接受,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一、化深奥为浅显,尽量避免公式推导。
职业培训学员的基础知识较差,对于抽象的原理及公式推导,很难听懂,所以我们应该把抽象的原理化为浅显的道理,让学员听着顺耳,易与接受。例如:在讲本机振荡器振荡原理时,把电子振荡比作“荡秋千”的机械振荡。在讲检波电路时,把它比作“卸货物电路”而把电台信号高频载波比作大车,把中频载波465KHZ比作小车,把音频信号比作货物等等。而对于繁索的公式推导,只让学生记住结论,而不追求推导过程。近几年来,以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和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编著了一系列家电原理与维修培训教材,如《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手控、遥控、I2C总线控制数码彩电原理与维修》、《液晶等离子数字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以及《最新数码手机原理与维修》等多部教材,这些教材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认可和肯定,特别是使广大学员有书可依,有利于他们复习和保存所学过的知识。
二、理论联系实际,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实际维修用不上的深奥理论与公式推导,一慨不讲,而对于元器件好坏判断,各种接收机的原理及故障分析详细讲解。原理与实际故障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无线广播接收机时,先把整机原理分成六个部分,即输入回路,变频,中放,检波,低放和功放。讲每一部分时,要求学员熟记各个元器件的名称和作用,并对各部分元件损坏后,产生的故障现象加以分析。最后讲完每种机型之后,而对其常用元器件型号加以总结,指出易损元器件。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际维修操作能力。
实践是检验理论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只有理论而无实践,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在教学工作中,严把实践关,对于焊接技术逐人过关,并且在每讲完一种家用电器原理之后,立即让学生实践,有机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如讲完电视机后,立即让学生组装一部电视机,老师出故障,让学生实际维修处理故障,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力争成功,这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参谋和后盾,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与动手,强调操作中一定要以理论为指导,绝不能盲目胡拆乱调。这样学员一次一次地复习以前的知识,一次一次的看原理图和实物图,一次一次的改变维修方案。故障排除不了,他们饭吃不香,觉睡不好,学员之间交流成功的经验体会,述说走弯路的教训。实践的结果,必然会使学员对已所学的知识用实践得到验证,使其技能和能力迅速提高增强,能力的增强又反作用于知识的学习,使知识掌握得更快更牢。”
四、沟通好师生关系,教学相长。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也”。在教学上经常找学员谈心,听取学员在学习上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生活上的困难,大胆改革,不断进取,另外,在讲完一种机型之后,我都要留下几节,让学员畅所寓言,当堂发言,提出疑惑,逐一给于解答。因为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双边活动,把学员的疑惑解除,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勾通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与学的互相促进。
五、以实际出发,因势利导。
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做好社会性服务,在市内街头或乡镇设置维修服务点,让毕业学员下去实习或组织学生3—4人一组,走村串户,搞上门维修,让学员自己和别人打交道,谈“生意”凭自己的知识技能,在种类繁多的故障机前以及不同用户面前接受“考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因材组织,有的放失,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
六、电子专业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
职业教学规律必须服从市场需求,以学生综合素质为依据,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现行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前形成的定向教育模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各门课程的设置及学时安排,都是依据学科地位而定,而忽视学生特点及社会所需的要求。这就难以满足多元化发展。势必为未来毕业生的就业设置了绊脚石。我们的做法是依据不同基础类型人的特点,加大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课时比例。总体上满足全部学生对基础知识需求,同时克服了未来就业面窄的问题。
七、电子专业发展的潜力及后劲。
依照上述电子教学改革模式,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已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经过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现在已明显.取得了社会效益。目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分类教学为模式的电子方面教学改革,仅仅是一个开端,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光阴似箭,岁月飞逝,电子世界更是日新月异,高新电子产品不断上市,对家电维修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作为在家电培训领域工作的一员,更应当勤奋不止,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地优秀家电维修专业人才。我相信真正的大道并不崎岖,真正的科学并不神秘,科学的道理并不难懂,真正的职业教育,只要遵从职业教育的本身规律,一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张红.职业教育的应用与发展专题 [R].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教材
[2]孙义芳.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3]石小法.电子技能与实训.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