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1.苏锐静,(1987年—)女,河南滑县人,汉族,现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理论。
2.周必仙,(1991年—)男,云南腾冲人,汉族,现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3.王莹,(1991—)女,云南曲靖人,汉族,现为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摘要:1996年Willekens,Steele & Milts提出审计行业管制在实施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市场准入、审计准则、法律责任以及价格管制。本文主要从市场准入方面入手,对审计行业管制的实施进行简单的归纳分析,以期能为我国审计行业管制的市场准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206-01
一、研究综述
在市场准入方面,1991年和1998年David Young,Walker & Shacklton分别提出,许可制度通过设定较高的进入门槛与较高的从业技能要求,就可以保证市场上现有的服务质量;1971年Hirschleifer提出,虽然投资者可以通过积累相关信息来对审计服务质量加以评断,来减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信息搜寻成本非常高昂,而且这种信息搜寻只会导致社会福利减少;接下来1979年,1981年和1986年Lelan,Shaked & Sutton,Shapiro分别基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困境与逆向选择问题对许可制度展开了经济分析,并认为许可制度通过提高行业门槛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困境或逆向选择,从而保证较高的服务质量,保护公众利益。
1980年和1995年Parshigian,Schaefer & Zimmer 分别对会计行业的收益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以收入水平作为因变量,分析了许可制度的存在与否对于收益的影响,结论表明获得许可资格的从业者就收入水平较高,研究将这种较高的收益归因于许可制度带来了高质量服务;1989年Stigel & Rigsby提出,20世纪初美国众多州要求审计师获得职业许可之前必须具有若干年的从业经验,其理由是监管者认为一定的工作经验是保证审计师服务质量,保护公众利益的基础;1991年Donabedian提出,管制是保证投资者获得适当审计质量的措施;1971年和1980年Stigler,Pottenberg分别提出,虽然消费者可以从管制中获得某些程度的好处,但是服务的提供者才是管制的最大受益方。
1988年David Young提出,行业许可制度多是由行业从业者提倡的;1998年Roberts & Kurtenbach提出,监管者总是鼓吹管制的目的在于使公众利益最大化,这只不过是监管者的一个托词而已;1945年Friedman & Kuznets对包括会计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管制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他们认为,执业与非执业人在收益上的巨大差异难以简单地归因于较高的技能或教育水平,他们认为这种收益价实际上源自许可制度带来的垄断收益;1979年Pfeffer利用1950—1960年美国的普查数据研究进行了保险代理人、房地产从业人员的收益状况,也发现行业准入考试的严格程度(以通过率衡量)与现有从业者较高的收益水平存在适度的显著性。
1986年David Young较早地专门应用管制经济理论对审计行业展开了分析,他比较了注册会计师与非注册会计师在收费结构以及从业失误上是否存在统计显著的差异,研究发现,行业许可制度并没有提高审计服务的质量,因为注册会计师从业失误的发生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然而规模较小的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所付出的审计收费却显著地高于同等规模的非注册会计师,因此他们认为许可制度还导致小公司付出了更多的费用;1988年David Young又以CPA考试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归检验,他以1919—1977年的数据为样本为样本,以历年CPA的不及格率的变化率为因变量,在控制了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后,对经济的不景气状况(以失业率代替)进行了简单回归,结论表明不及格的变化率与不景气直接相关。
二、结论
本文回顾了国外审计行业管制在实施上市场准入方面的相关研究,概述了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期望能为这方面的理论发展空间和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