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协同发展模式研究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学生社区与学院形成联动机制,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推上更高层次。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28-01
习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党建工作是涉及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动态与意识形态倾向性,尤其是高校党建工作更是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行业性质,涉及众多青年学生,高校党建涉及人数众多,内容庞杂。高校党建工作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学生党员为重点,既包含党党员教育、党员管理,也包含党员服务,高校党建工作是系统性工作,既要注重党建工作顶层设计,又要重视基层党建实务;既要党建部门全力承担,又要相关部门协作支持。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集中性、复杂性、程序性强,学生党建工作量大,难度高。
一、学院与社区在学生党建中的任务量失衡问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多由辅导员兼任,专职从事党建工作的队伍成员较少,辅导员工作的多样性难以实现学生党建工作任务,与其他工作任务的有效平衡。临时性、政策性、宣传性、事务性等各项工作任务量,成为挤占学生党建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重要因素。如何平衡各项工作内容,成为学生社区和学院在学生党建工作中需要突破的重点内容。各项工作平衡纵观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从事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是辅导员队伍,其工作内容、工作设置等等因各个学校任务分配不同而有所偏颇,就工作主要事务来看,学生党建工作只是各类工作中的一环,高校尤其是受地方政府部门管理和干预较多的地方院校,辅导员被各种临时性、政策性和宣传性的工作缠身,工作内容规划难以有效匹配工作变化节奏,各类综合任务量过大,是难以实现有效确保党建工作成效。
二、协同不足带来的学生党建工作定位冲突问题
缺乏有效协同导致学生党建工作及其他学生工作,经常在学院和学生社区之间形成失衡,进而引发两部门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学校采取学院与社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学院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社区辅导员负责学生其他相关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工作虽然表面看起来各负其责,分工明确但从实际工作的开展看,并没有因此提升工作效率。就党务工作而言,主要是学生社区负责学生的党团工作。由于社区辅导员工作地在学生宿舍区,在学生党团工作方面却又很多优势,但作为社区辅导员其所承担的工作不仅仅是学生的党团建设工作,其还有其他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以及安全工作,这使得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显得庞杂琐碎。再加上社区辅导员都只是兼任学生党子部书记,这使得辅导员在学生党建工作上动力发展不足,职业提升空间显得较为狭窄。
三、协同不足带来的学生党建工作互动问题
前面我们提到学校采取学院与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这种分类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学院辅导员和社区辅导员在分别在各自所管领域里发挥作用,有利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但这种管理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学生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将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必然要产生学院与社区的沟通与协调问题。目前社区和学院在学生党建工作的协调沟通上还没有形成较为顺畅的联动机制,学生党建工作效能还不高。而在学院方面,学院辅导员则主要依靠班上的班长以及班长联合会的学生干部,这使得在党员发展倾向上学院与社区会出现步调不一致。另外在工作空间上,学院辅导员主要在学院的办公室,学生社区辅导员在学生住宿区,在校园面积比较大的情况下,学院辅导员和社区辅导员之间的互动很少,从一定上也影响了辅导员之间工作的默契配合,降低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
四、见微知著,社区党建工作成效的细节呈现方面差强人意
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团建促党建,党建带团建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应有之义。目前学生社区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特别是学生党员接待室的创立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人的认可。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90后大学生呈现的新特点,社区学生党建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功利化与盲目从众性所占比例较高。其次社区学院分工模式下,使得学生社区党支部书记发展学生基数变大,增加了培养的工作强度,这导致部分学生党建工作浮在表面,未能真正落实。第三,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方式方法过于单一,未能切合90后学生的特点,未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党员缺乏足够的交流、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交流、带动不够,使得学生党建工作存在做样子、走过场的问题,这些都是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细节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社区与学院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是一种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探索,其是按照职能划分管理部门,目的是要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效率与效能。从社区辅导员角度看,在学生社区的辅导员由于办公地点贴近学生,能够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感,有利于增进辅导员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学院与社区进行专业化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如何在社区辅导员和学院辅导员分工模式下形成较好的联动机制是当前社区学院共管模式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