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广播电视制作中心的建设与探索

2015-08-06 21:30陆薇,武琦
人间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分中心广播电视影视

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系 陆薇 武琦

摘要: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实验中心“广播电视制作分中心”,自2010年获批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来,秉承“宽口径、厚基础、一专多能、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思路,树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协调发展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学生本科四年能不间断地获得锻炼创新实践能力的机会。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33-02

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中心是深入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展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本文以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制作分中心的建设为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实验教学的理念、体系、运行模式等问题展开探索。

一、中心概况

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实验中心2010年获批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广播电视制作分中心是该中心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分中心始建于2004年。2006年,学院提出按专业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决定对广播电视编导与戏剧影视文学系(现电影电视系)等系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2008年,1.3万平方米的视听中心大楼建成,2010年9月,第八教学楼建成,其内设非线性编辑实验室(15间)、摄影基础实验室(5间)、节目制作实验室(7间)、平面媒体实验室(1间)、广播电视一体化实验室(8间)、新媒体实验室(2间)和影视剧创作实验室(2间),使分中心的水平和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2011年,学院为分中心购进数字3D高清“8+1”转播车,国际领先水平的3D、RED系列高端数字电影机10余套,国际先进水平的飞思大画幅数码变焦后背等。优良的教学设备使学生在校能得到“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全程化实践锻炼。

目前,分中心承担了学院5个专业的相关实验课程,每年上课学生在4000余名,实验人时数每年约20万人时。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下,分中心着力建设与“传统媒体、电子媒体和新媒体”相关的教学实验,充实广播影视的传统实验教学,并带动其它实验课程的建设。开设“数字媒体艺术解析”专业选修课,以及开设“3D高清转播车工程”拓展课等新课程,层次分明,衔接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更加完整。

二、中心特色

(一)树立“专业+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分中心突出学院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和电影电视系(原编导与戏剧影视文学系)提出的“五自三出”(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制;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专业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中心任务,树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协调发展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充分考虑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特点,深刻认识和把握广播电视类课程的基本规律,科学设置实验课程,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在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个性化、创新性的教学环节,构建学科基础厚实、专业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纵向分层、横向贯通的实验教学体系。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依附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独立地位,难以形成独立的、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也影响到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的教师的积极性。分中心在原有教学计划基础上,打破课程壁垒,将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组成一个完整的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实验教学体系。

首先,实验课程按照不同专业,打破年级壁垒,把实验课程进行纵向整合。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验证到创作,由基础到创新,逐步提高。由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个性化创新性实验,有序地向纵深发展,组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学生的实践能力阶梯式的提升。其次,实验课程横向互动,打破专业壁垒,实施跨专业整合,培养综合创作能力。分中心建设成一个由多个实验室平台组成的完整而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特别强调对本科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影视创作技术和艺术思维的训练,使实验内容体系在“自编、自导、自演、自拍和自制”培养上进一步优化。

(三)打造产学研合一的创新平台。艺术实验室不能简单地定位于教学实验,应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建设,要赋予艺术实验室更多的功能,如科研、生产等。中心采用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维一体”实验室建设思路,尽可能地实现实验室功能的多样化,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把实验室建设成产学研合一的创新平台。

第一,中心部分实验室,实行工作室制,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合一。影视专业的毕业生要具有很强的影视专业实践技能,其科学的影视实验教学管理也功不可没。分中心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成立以实验室为单位的非社会化的工作室,模拟社会影视制作的环境进行教学,聘请在影视专业制作机构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教师,以项目驱动的方式组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社会化的影视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参加实验的主动性。实验中心下设的惠普卓越中心、联想创新中心是发展得较为成熟的工作室,在过去几年中,这些工作室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参与了《巴山女红军》、《父亲》、《战火西北狼》、《热血英雄》、《亡命天涯》、《国战》等电视电影作品的策划、拍摄与制作,其中一部分作品已在中央6台、中央9台、四川电视台播放。

第二,中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验教学平台。中心根据影视专业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恰当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合作模式,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教育。一是组织影视公司进学校。利用校内影视实验设备,将影视公司的师资和项目带进高校。二是自建实验实训基地。目前,中心已与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四川网络视频台、雅安上里古镇影视拍摄基地、峨眉电影制片厂影视摄影大棚、成都华域欢乐数字娱乐有限公司等10个单位长期签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此同时,中心也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已与惠普公司共同建立的惠普卓越中心、与联想公司共同建立的联想创新中心,而即将修建的综合性教学实训基地影视制作摄影棚,将承担影视合成、灯光照明、声音、影视美术等多项课程的教学实训工作。

第三,加强科研科研建设,以科研新成果带动实验教学。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心承担了多项省级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通过广播电视一体化综合演播室建造、高清影视合成、影视制作摄影棚设计等项目的研究,积极探索实验室建设的最优性价比方案,利用中心的辐射作用,为其他专业和同类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加速新技术、科研成果和教研成果向实验教学领域的转化。

(四)通过竞赛氛围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专业竞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践为主的影视艺术类创新创业大赛是检验大学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新的舞台。中心积极组织我系学生参加全国性影视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硬件支持、技术支持、教师指导、组织保障。中心常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国大学生校园DV大赛、华语大学生影视奖等大型专业赛事,已获奖60余项。

其次,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中心组织各专业(方向)定期举办各类“作品汇报展播”或“汇演”,要求每个专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将自己的课程实践教学成果面向全校师生进行汇报展示。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打造出一批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形成品牌效应。例如,演(导表)专业的学期小品汇报,高清影视剧制作方向的DV作品展映等,而由我系主办的“金芙蓉”校园DV大赛,从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被推荐参评国内外高级别的专业赛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中心的应用前景

(一)符合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从传媒行业看,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成为传媒行业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从高等教育来看,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近两年,河南驻马店连续召开了两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178所国内高校发表了《驻马店共识》,《驻马店共识》就明确提出,建立“中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特色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模式。可见,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时代正悄然来临。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顺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既是全国新建院校的共同使命与挑战,也是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

中心的建设理念就是通过中心的建设,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现实验教学多样化、实验项目层次化、实验内容现代化、实验评估系统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个性化、创新性的教学环节,构建学科基础厚实、专业特色鲜明的从基础应用实验、综合设计应用实验到个性化创新实验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更与现代以至于未来的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要求不谋而合,更符合了当代教学模式的新形势。

(二)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教学模式。中心建设主要围绕“影视基础理论培养”、“专业技能方向培养”和“项目实施能力培养”三大模块互为依托,打造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教学平台。影视基础理论培养主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以引导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形成系统性的学科基础知识体系。专业技能方向培养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为今后在行业实践中解决相关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运用基础。项目实施能力培养主要是指充分利用中心条件与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业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动手能力的全方面培养,该模式形成职业与教育的特色,充分体现“就业导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原则:培养的人才既有专业特长同时兼有岗位适应性和创造性。在“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培养”的前提下,在“应用型”“地方性”“融媒体”的政策方针下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应用型教学定位的“四性特征”,即:教学的应用性,专业及方向设置的地方性,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现场性。

(三)提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近年来,我系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影视剧制作为中心设置专业和方向,目前已形成全面覆盖影视制作各环节,各专业间相互依托、相互哺育,应用型特色鲜明、结构完善的专业体系,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保障。近两年,积极寻求校外合作,带领学生参与拍摄微电影作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握作品的宏观导向。以广播电视制作中心为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创新训练,多出作品、出成绩、出效益。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广播电视制作中心提供设备,提供场所,提供实践基地,于2013年至今,成绩显著,2013-2014年间,我系学生荣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9项、省级项目93项。

四、中心未来发展

经过10年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建设实践,广播影视制作中心已初具规模。分中心现有仪器设备2050台(套),总价值7000万元。中心独立完成多部电视电影广播作品,这些作品先后在中央6台、中央9台、中央10台、旅游卫视、四川电视台播放,多次承办“四川电视节影视教育与传媒发展高峰论坛”等业内大型活动,共获批4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特色专业和1个“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包含26个子项目)。未来,中心将从下几方面努力,加强自身的发展。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不断强化培养掌握“五自”能力,达到“三出”的目标,紧密结合影视类专业特点,努力把分中心建设成为支撑新时期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第二,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内涵式发展为着力点,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及传媒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合并、优化、更新。

第三,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引进、调整和补充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建立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

第四,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多渠道争取政策和建设项目支持,扩大经费来源,以项目带动分中心建设。

猜你喜欢
分中心广播电视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浅析河南省体育彩票(地市级)分中心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影视
全国首个民族出版产品质检分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