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褚旭,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201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移人情”是文学作品能透彻表现主题的关键,也是作品能否打动读者的首要因素。丹增的小说以其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性打动读者,《江贡》正是这样的一部史诗般的创作。小说不仅记录了十一世江贡活佛的转世阿措的成长史,也记录了藏族人民从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到获得自由的过程。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06-01
文学向来以“移人情”来塑造文学典型的灵魂,每部作品只有渗透了情感,才能对主题开掘的够深,并且对题材所蕴含的意义表现的更加透彻。丹增的小说《江贡》,正是这样一篇注入了灵魂的作品,向读者打开了一扇散发着人性光辉的智慧之窗,其内容中所呈现出来的真挚的情感和敏锐的思想性,让读者感觉仿佛是在与智者对话,心与心的交流,行云流水间,带来的是雪域高原的圣洁与虔诚。
奔腾不息的怒江在寺庙前日夜流淌,喇嘛们所诵的经文也如江水滔滔,在西藏人神未分的时代,大地上的慈悲多来自于那些刻苦修行的出家人,他们是藏民族的智者,也是苦难的引导者和承担者,无论是活佛还是藏民族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画下了深刻的烙印……这是始终萦绕着小说《江贡》的那种浓厚而神圣的宗教氛围。雪域高原上的人民看天种地,看草放牧,锻炼出了淳朴而又坚强的品格,在活佛的言传身教之下与人为善,自强不息。《江贡》是一部史诗般的创作,不仅记录了十一世江贡活佛的转世阿措的成长史,也记录了藏族人民从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到获得自由的过程。这是人性涅槃与重生的锻造过程,是藏族人民的成长史,也是对灵魂的深层次的叩问。灵魂是最神秘的存在,但是宗教却可以将它审慎地歌颂,信仰并不等于约束,那是对崇高最虔诚的膜拜。丹增的小说语言自然流畅,以真诚之心绽放情感,让读者与阿措共同在雪山下成长,在怒江边荡涤灵魂。
创作的过程是自己人格展示的过程,是完善自我的过程,是自己生命留存的过程,也是坚守人格独立的过程。在拜读过丹增的自传体散文后可以发现,《江贡》中的小阿措是有了作者自己的影子的,那些童年的经历,那些心灵的碰触,都埋藏着作者自己的人生印记,这样,便使作品更加真实而富有情感,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丹增的作品从不躲躲闪闪,而是直面内心,我们知道,一个怀着卑劣的心的人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这和人格有直接关系。人格的高下制约着作品的意境,人格有魅力,作品才有魅力。真正的文学家,应该是一个处处都充满了诚挚和真率感情的人,它的原动力又应该是一种维护正义和公道的人生信念,如果不是这样,又怎么能写出具有高风亮节又深明大义的文章呢。丹增的为人是真诚的,因此他塑造的阿措和达普活佛的内心是纯洁的,面对人民是以一颗赤诚的心在普度众生,从《江贡》中达普活佛以及阿措一尘不染的心灵映衬下所做的善事可以看出作者鲜明的人格倾向。
丹增在以个人生命体验世界的同时,也升华着整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尽力促使整个社会走向真善美的境界。只要顾自己踏踏实实的做文章,聊以慰藉虔诚人民的内心和灵魂,从而完美地诠释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当然,对抱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丹增来说,这个观点应该改变为“我写故我在”。就像活佛对众生的悲悯一样,这种责任感让自己更加努力和虔诚,为苍生奋斗才是大爱,而用爱来包容一切则是对信仰最真诚的回应。丹增的作品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灵动的,真诚的,无论从叙述语言还是故事情节中都包含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也包含了他对藏族人民深切的厚望。大爱无疆,包容众生的情节何尝不是一种根底情节,以不显露在外的姿态谦卑的生长,汲取营养,恩泽天下。也许正是这种情节牵动了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历史,向人们展现一个全面的自己,一串拥有着淳朴灵魂的成长脚印,和一颗向往淳朴却炙热跳动的心,从此让人性的光辉得以延续。
写作,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写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思考的过程。《江贡》不仅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情感,也表现了作者极其敏锐的思想。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选取和挖掘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西藏地区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从文化、人性等不同角度深入探索了人性的奥秘。西藏文化对作者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就像扎西达娃在《聆听西藏》中所表达的那样,作者在聆听西藏文化奏响的神秘圣歌,而这圣歌正是民族文化的圣歌,是作者灵感的源泉,是创作的源泉。总体是也就是西藏文化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正式这种独特的影响,恰恰早就了像丹增这样的作家,在才华和地域特征双重的影响下,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佳作。在阅读《江贡》的过程中,我尤其被文中所蕴含的那种“思想的力量”所深深震撼和打动,作者那种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于宗教信仰的沿袭和传承,都融入了其深刻与厚重的思想整合。作品中小阿措在被选为转世活佛的时候,那种懵懂,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怀疑精神,完美的呼应了阿措之后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活佛的结局,在这个过程中,阿措也调皮过,也倔强过,他对复杂的礼节疑惑和生命的叩问,也使读者更加真实的了解了这个拯救藏族人灵魂带领他们脱离苦海的活佛也曾是有血有肉的懵懂孩童。与人为善是个简单但却深刻的思想主题,作者能在作品中点滴渗透这样的观念,也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江贡》虽然是一篇民族风浓厚的小说,作者在注意到文学的民族性的同时关注了文学的通俗性和大众化的问题,他就是要将小说写的让所有人都可以欣赏,都可以从中把握到属于自己参悟的禅意,这是作者经过大量的思考和酝酿得到的结果,把小说表达的意义进行到底,做到极致。平实的场景,简单却充满禅意的语言,淳朴的风土人情无不让我们感悟,文学,很多时候没有必要故作高深,当我们在太过刻意故作高深时,真正的文学精神可能便离我们而去,文学自有高深,但却绝对拒绝“故作”,离读者越近,越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心里的潮水会随着作者的笔调起伏而起伏,一旦合卷,暗涌不已。好的艺术总是这样美,让人感受艺术之美的享受同时,又能让人感受到人生时常经历的深深的苦难之感。活佛的责任就是解脱人们与苦难之中,让人们对生命的产生敬畏与尊重,丹增笔下的活佛就像是一位德艺双馨的画家,用高深的手法层层渲染刻画了一个远离尘嚣至真至诚的世界,带领人们远离痛苦,向往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