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建构及教学设计

2015-08-05 16:48邹万全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案学案建构

邹万全

摘 要:以“学案”为载体,基于江苏省东庐中学的“教学全一”、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四川省龙泉十中的“导学讲评式”四种有影响力的教学模式,从另一视角创构出“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导学、讲解、评价、练习、反问”五要素,并合理嵌入在“情景导学、建构新识、巩固新知、小结新知、反思提问”五个主要教学环节之中,该模式的实施目标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渗透德育思想。基于该模式以《大学物理》中“牛顿运动定律”为题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建构;牛顿运动定律;学案;教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7-0072-9

1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学案即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出现在二十世纪90年代末,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学而提出的。而学案的姐妹篇还有教学案、讲学案、讲学稿、导学案等[1]。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教材“心理化”和“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暗含着一个观点: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引导与帮助的学习方案。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扭转那种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主的教学局面,在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的指引下,提出了“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一时间,各种形式的教学法陆续出现,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实验有黎世法提出的“6课型单元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等。这些教学实验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最初提出用“学案”进行教学改革的是浙江省金华一中,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到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三个核心要素。他们认为“教学内容(教材)、教师、学生”的教学链条是不合理的。教师上课时,学生更多的是在做笔记,学生根本无法消化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这样,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他们大胆提出: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于是产生了“学案”。

到了21世纪,学案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有江苏省南京市东庐中学的“教学全一”[2]教学模式,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教学模式,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以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十中的“导学讲评式”教学模式等。

目前,以上四种教学模式仅在中小学层面上推广应用,在大学层面上还是一片空白。基于以上四种教学模式,本文从另一视角提出“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并作为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被批准立项。该模式主要在大学层面上针对物理学基础课程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在大学层面上及中小学层面上,在物理学科领域及其他学科领域进行逐步推广应用。

2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建构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的具体含义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讨论、问题讲解、师生评析、课内练习、反思提问等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问、探究、思考、交流、评价、应用等教与学的活动。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的五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并且都围绕着学生的“学”而展开;“导学讲评练问”五个要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只是每个学习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

(1)导学

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传统教学的优点是知识系统、节约时间、课堂容量大,缺点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将所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连结,能够为学生预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学案”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构新知、理解新知和应用新知时,相当于学生自己身旁有老师形影不离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便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2)讲解

学生通过自学“导学案”,在各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确定出基于问题的所要讲解的主题、内容、方法和手段,同时提出疑问。各组选出代表依次进行“对话性讲解”并提出疑问,以寻求他组的帮助并解决问题。由于学生要进行“对话性讲解”,所以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教材,根据“导学案”的引导去钻研教材,而且还要组织好“对话性讲解”的具有逻辑思维性的语言。学生“对话性讲解”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而且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能力,渗透了德育思想。把过去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现在学生的“群言堂”,把课堂真正地归还给了学生,教师仅仅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3)评价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中的评价实属“学习内评价”,“学习内评价”不是一种独立于学习活动之外的单纯的价值判断活动,而是一种学习本身所固有的、在学习活动之中产生的、满足学习自身需要的认识性实践活动,它是学习的一项基本属性,是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的,既在学习中评价,也在评价中学习。“学习内评价”的目的是认识学习的价值,不是拿预设的价值去判断,而是通过判断去认识、发现、生成、感悟价值,即通过评价创生意义与价值,发挥的是评价的认知功能和生成功能[3]。

“学习内评价”是一种生成知识意义的有效方式,它是“创造性的而非总结性的,其重点在于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能做什么而不在于获得的知识如何适应他人设定的框架”[4]。通过评价评出意义、评出理解、评出价值、评出情感、评出自信、评出生命活动的状态,最终能够学到新的东西。

“学习内评价”作为“导学讲评练问”教学的一个基本学习环节,与“对话性讲解”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交叉,互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它是由三个评价阶段组成的:一是自我评价阶段,学习者通过反思,审查自己按照学案进行的自主学习过程,以确定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是否正确、合理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二是小组评价阶段,通过组内同学间的交流沟通,补充与完善出对知识意义的建构,确定本小组具有代表性的思路、观点与方法,以便在全班进行对话性讲解。三是全班评价,基于对话性讲解的内容,通过师生的比较、鉴别、质疑、辩论、协商,发表各种批判性的观点或看法,在各种视域的融合与碰撞中,提炼知识要点、完善知识意义、分享学习成果,明确自己以及他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认识知识的价值、自身的价值、他人的价值、合作的价值以及学习的价值等。

(4)练习

在每一节课的巩固新知环节,必须及时“对话性的讲解”“导学案”上的练习题。“导学案”上的练习题应包括一些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对比练习等。让学生利用所学新知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实际生产、科技应用等相关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练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定律、定理、原理、公式、法则)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而且可以促成学生将基本技能(实验、测量、画示意图、解题等)转化成为熟练的技能技巧。

(5)反问

基于老大纲背景下的传统式教学模式,倡导“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教案中心”,因此,课堂教学中一定是“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教师评价”的教学形式。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现代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中心、学案中心、学习中心、建构中心”,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构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等学习活动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反思提问,让教师答问,以解决学生心中生成的新疑问,达成教师“授业解惑”之目的。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体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反思问答”的双向交流性和师生地位公平性。

3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能改变过去的“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式为现在的“学生—教材—教师” 教学方式;能改变过去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教案中心”为现在的“学生中心、学案中心、学习中心、建构中心”。通过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背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讲解、评价、练习、反问”为教学路线,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通过反思生长出新的问题。

亦达目标:首先,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会学、乐学、活学。其次,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比如: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分析处理实验证据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讨论交流能力,多维度评价能力,用数学知识表达学科知识能力,用学科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多维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还要渗透德育思想。

4 基于“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设计

4.1 牛顿运动定律学案设计(表1)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学

首先,回忆与“运动”有关的知识。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 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 。

没有不运动的 ;也没有离开物质的 。

其次,回忆与“力”有关的知识。

在力学中,物体与物体间的 称之为力。

在动力学问题中,以牛顿定律为代表所描述的力具有 ;以三大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所描述的力在时空中具有 。

【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建构新知并理解新知

§2.1 牛顿运动定律

(一)惯性定律 惯性系

阅读 2.1.1“惯性定律 惯性系”(P24)条目下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什么是惯性定律?

问题1.1:什么是孤立质点?请举例说明。

问题1.2:请回答书上P24图2在加速运动的车厢内惯性定律还成立吗?为什么?

图2 P24图

问题2:什么是惯性系?

问题2.1:惯性系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问题2.2:地球、太阳是惯性系吗?

问题2.3:什么是非惯性系?

预习后回答以上问题。

(二)牛顿第二定律 惯性质量 引力质量

阅读2.1.2“牛顿第二定律 惯性质量 引力质量”(P25)条目下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

中文表达、数学表达、性质、意义。

问题2: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区别是什么?

预习后回答以上问题。

(三)牛顿第三定律

阅读 2.1.3“牛顿第三定律”条目下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

问题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哪三点?

问题3: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什么?

预习后回答以上问题。

(四)练习题

1.单选题

(1)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错误的是( )

A.该物体可视为孤立质点

B.物体不受任何外力

C.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D.惯性

(2)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 )

A.宏观、低速 B. 宏观、高速

C.微观、低速 D. 微观、高速

(3)光滑水平桌面上有A、B两物体,当A物体沿水平方向去撞击B物体的过程中,A物体对B物体的力和B物体对A物体的力是( )

A.平衡力 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非平衡力 D. 非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2.判断题

(1)惯性与力的关系:惯性不是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惯性的量度是质量,惯性与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 )

(2)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与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数学表达式:■=m■。 ( )

(3)牛顿第二定律中,F、a只有因果关系而没有先后关系,当F发生变化,a同时发生变化,即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时性。( )

(4)牛顿第三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且只适合于惯性参考系。( )

......

3.计算题

(1)一滑雪运动员从倾角α=30 °的积雪平直山坡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如图3所示,经过10 s下滑的距离s=250 m。若该运动员与滑雪装置的总质量为50 kg,g取10 m/s2,求下滑过程中运动员所受到的阻力。

图3 滑雪 图4 v-t图

(2)用力拉住绳子将一质量为10 kg的物体竖直下放,其运动的v-t图如图4所示,g取10 m/s2,试求:

①前2 s内绳子的拉力大小;

②第3 s内绳子的拉力大小。

......

4.2 牛顿运动定律教案设计(表2)

§2.1 牛顿运动定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首先,回忆与“运动”有关的知识。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 性质 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 属性 。

没有不运动的 物质 ;也没有离开物质的 运动 。

其次,回忆与“力”有关的知识。

在力学中,物体与物体间的 相互作用 称之为力。

在动力学问题中,以牛顿定律为代表所描述的力具有 瞬时效应 ;以三大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所描述的力在时空中具有 积累效应 。

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几千年来不断探索的课题。力和运动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这就是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学物理》第2章第1节《牛顿运动定律》。

【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建构新知并理解新知

§2.1 牛顿运动定律

在运动的描述中,各种参考系都是等价的。但实验表明:动力学规律并非是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成立。这就引出了惯性参考系的问题。

一、惯性定律 惯性系(板书 一、惯性定律 惯性系)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 2.1.1“惯性定律 惯性系”(P24)条目下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呈现在上)

问题1:什么是惯性定律?

问题1.1:什么是孤立质点?请举例说明?

问题1.2:请回答书上P24图5在加速运动的车厢内惯性定律还成立吗 ?为什么?

图5 P24图

问题2:什么是惯性系?

问题2.1:惯性系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问题2.2:地球、太阳是惯性系吗?

问题2.3:什么是非惯性系?

教学思路: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首先,学生以“教师角色”、教师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然后,教师以“教师角色”、学生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

问题1:什么是惯性定律?(板书 1.惯性定律:P24)

一孤立 质点 将永远保持其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问题1.1:什么是孤立质点?举例说明。(板书 1.1孤立质点P24)

不受其他物体 作用 或离其他物体都 足够远 的质点。

例如: 太空中一个远离所有星体的飞船 。

问题1.2:请回答书上P24图2.1在加速运动的车厢内惯性定律还成立吗 ?为什么?

在S参考系上观察:(S参考系是地面参考系,是静止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

■=0,■=0,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成立。

在S'参考系上观察:(S'参考系是车厢参考系,是加速运动参考系,是非惯性参考系)

■=0,■≠0,说明: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

可见,牛顿第一定律只适用于惯性系。(板书 1.2只适用于惯性系)

问题2:什么是惯性系?(板书 2.惯性系P25)

相对于 孤立质点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称为惯性系。

或相对于 已知惯性系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也是惯性系。

问题2.1 惯性系的确定方法有哪些?(板书 2.1惯性系的确定)

只有通过 力学 实验来确定惯性系。

即首先选取某一参照系,通过力学实验,若能得到物体的运动遵守牛顿运动定律,则该参照系是惯性系。否则,不是。

根据天文观察,以太阳系作为参照系研究行星运动时,发现行星运动遵守 牛顿运动定律 ,所以太阳系是一个 惯性系 。

问题2.2 地球、太阳是一个近似程度很好或精度很高的惯性系?(板书 2.2地球、太阳可视为惯性系P25)

地球是一个近似程度很好的惯性系

以地球为 坐标原点 ,以地球到太阳的连线作为 坐标轴 的参考系称为地球惯性系。

但因a公=5.9×10-3 m/s2,a白=3.4×10-2 m/s2都很小,可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可视为一个近似程度很好的惯性系。

太阳是一个精度很高的惯性系

以太阳为 坐标原点 ,以太阳到其他某恒星的连线作为 坐标轴 的参考系称为太阳惯性系。

太阳和银河系中其他所有恒心一起都绕 银河系中心 旋转。

但因a日银=10-10 m/s2,更小,可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太阳可视为一个精度很高的惯性系。

拓展——马赫认为:所谓惯性系,其实质应是相对于整个宇宙的平均加速度为零的参照系。因此,惯性系只能无限逼近,而无最终的惯性系。

问题2.3:非惯性系是什么?(板书 2.3非惯性系P25)

一切相对于已知惯性系做加速运动的参照系为非惯性系(见书上P24图2.1)。

我们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前面,我们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接下来,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及其相关知识。

(二)牛顿第二定律 惯性质量 引力质量 (板书 二、牛顿第二定律 惯性质量 引力质量)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2.1.2“牛顿第二定律、惯性质量、引力质量”(P25)条目下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呈现在上)

问题1: 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

中文表达、数学表达、性质、意义。

问题2: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区别?

教学思路: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首先,学生以“教师角色”,教师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然后,教师以“教师角色”,学生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

问题1: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板书 1.牛顿第二定律P25)

中文表达: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板书 1.1中文表达:P25)

数学表达:(板书 1.2 ,P25)

性质:同一性;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同时性;局限性;统一性。(板书 1.3性质,P25)

意义:(板书 1.4意义)

定量的确定了 力和运动 的关系。

拓展:力的叠加原理

若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则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这些力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加速度之矢量和。

拓展:物体之间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两种长程相互作用力——引力、电磁力;

两种短程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问题2: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区别是什么?(板书 2.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

问题2.1惯性质量: 牛顿第二定律 中的质量称为惯性质量。(板书 2.1. 惯性质量)

问题2.2引力质量: 万有引力定律 中的质量称为引力质量。(板书 2.2. 引力质量)

■=-G■■■

G=(6.51±0.12)×10-11 N.m2/kg2

“-”表示m1对m2的引力方向总是与m2对m1的矢径方向相反。

问题2.3: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板书 2.3惯性质量=引力质量(在经典力学中)]

牛顿等许多人通过实验都证明了惯性质量 等于 引力质量。因此,在经典力学的讨论中, 不需区分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 等价 是广义相对论的出发点之一。

前面已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接下来继续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及其相关知识。

(三)牛顿第三定律 (板书三、牛顿第三定律)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2.1.3“牛顿第三定律”条目下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呈现在上)

问题1: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

问题2: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三点是什么?

问题3: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有哪些?

教学思路: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首先,学生以“教师角色”,教师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然后,教师以“教师角色”,学生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

问题1: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板书 1.牛顿第三定律P26)

当物体A以力F1作用在物体B上时,物体B也必定同时以力F2作用在物体A上,F1、F2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且力的作用线在 一条直线上 。

■1=-■2

问题2: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哪三点?(板书 2.注意三点P26)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 成对 出现,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因此绝对不是一对 平衡力 。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属于 同一性质 的力。

问题3: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什么?(板书 3.适用范围和条件)

牛顿第三定律只在 实体物体 之间,且运动速度 远小于 光速时才成立。

拓展:当速度增大到一定值,产生的“相对论效应”是不可忽视时,再这种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达就失效了。此时,取而代之的是动量守恒定律。因此,有人说,牛顿第三定律只是动量守恒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推论。

【三】巩固新知

例题 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方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并对该物体施予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该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方向上做加速度为a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该物体与水平桌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

求:(1)进行受力分析;(2)判定哪些力是平衡力;哪些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在哪一个方向上,可视为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保持其静止状态,遵循牛顿第一定律;(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写出加速度a的数学表达式。

解 :(1)受力分析如图7所示。

图6 题图 图7 受力分析

(2)平衡力:N与G,且N=G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N与N',且N=N'

(3)在竖直方向上,可视为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保持其静止状态,遵循牛顿第一定律。

(4)对物体而言,在水平方向上,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a=■=■ ■ =■

......

【四】练习题(将导学案上的练习题再次呈现在PPT上)

1.单选题

(1)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错误的是( ABC )

A.该物体可视为孤立质点

B.物体不受任何外力

C.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D.惯性

(2)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A)

A.宏观、低速

B.宏观、高速

C.微观、低速

D.微观、高速

(3)光滑水平桌面上有A、B两物体,当A物体沿水平方向去撞击B物体的过程中,A物体对B物体的力和B物体对A物体的力是( B )

A.平衡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非平衡力

D.非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2.判断题

(1)惯性与力的关系:惯性不是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惯性的量度是质量,惯性与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 )

(2)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与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数学表达式:■=m■。(×)

(3)牛顿第二定律中,F、a只有因果关系,而没有先后关系,当F发生变化,a同时发生变化,即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时性。( √ )

(4)牛顿第三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且只适合于惯性参考系。( √ )

......

3.计算题

(1)一滑雪运动员从倾角α=30 °的积雪平直山坡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如图8所示,经过10 s下滑的距离s=250 m。若该运动员与滑雪装置的总质量为50 kg,g取10 m/s2,求下滑过程中运动员所受到的阻力。(解:略)

(2)用力拉住绳子将一质量为10 kg的物体竖直下放,其运动v-t的图如图9所示,g取10 m/s2,试求:

①前2 s内绳子的拉力大小;

②第3 s内绳子的拉力大小。(解:略)

......

图8 滑雪 图9 v-t图

教学思路: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首先,学生以“教师角色”,教师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然后,教师以“教师角色”,学生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

【五】反思提问

预设学生提问

1. 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具有因果性,因此,加速度与合外力应具有先后性。前面又说:加速度与合外力具有同时性。显然矛盾,如何理解?

2. 什么是相对性效应?

......

【六】布置作业

P65:本章习题——2.2. 填空题(2); 2.3.计算题;2.4.计算题。

【七】课后反思

参考文献:

[1]朱义禄.论学案体[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1):111.

[2]何善亮,徐文彬.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探索与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10):46.

[3]王新民,王富英.学习内评价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论坛,2011,(5):5.

[4][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82.

(栏目编辑 邓 磊)

猜你喜欢
教案学案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立定跳远》教案
乡愁导学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建构游戏玩不够
“比例尺(一)”导学案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