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
毫无疑问,电商的突飞猛进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迅速的资本原始积累之后,烧钱似乎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克服发展中的物流瓶颈,“不得已而为之”成为电商大佬花费巨资涉足物流领域的初衷。
物流渐成短板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方式的流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10万亿元,同比增长21.9%,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7%。这只是中国电子商务近年来高速增长的一个缩影。电商的快速发展还带动快递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了140亿件,已位居世界第一,这一数据在2006年仅为10亿件,自2011年3月以来曾连续46个月保持50%的平均增幅。2014年快递业务量也实现同比增长52%,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亿件,有数据显示,去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全网包裹数达到4.09亿个。
一系列华丽的数字背后是电商短板的凸显,在网购大战打得硝烟四起时,快递井喷甚至爆仓现象频频出现,网购商品递送延迟、损坏和丢失、低效的退货程序等等让消费者怨声载道。国家邮政局发起的“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快件延误仍然是目前快递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确保快件时效仍然是快递企业提升服务的关键。
物流的短板几乎是每一家电商不得不面临的问题。2008年11月,京东遇上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爆仓,库房面积不够,订单超过了生产能力,京东不得不在网站发出公告,劝阻用户在京东下单,建议他们到别处去消费。如果用户继续下单的话,会因为严重延误的送货时效造成极大的口碑损失,这损失远远大于因关闭下单功能而暂时损失的销售额,不得不把用户赶出自己网站,对于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种噩梦。
物流的问题同样考验着占据中国电子商务头把交椅的阿里巴巴。杭州工商部门对消费者投诉情况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春节假期消费投诉中,淘宝、天猫等网购投诉仍是第一热点,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方面。
各家电商面对物流短板,开始采取行动,或自建仓配或整合物流建立物流大数据平台,京东和阿里便是其中的代表。
京东:巨资自建仓配
京东CEO刘强东2007年力排众议决定自建仓储,2008年那次严重的爆仓客观上加快了自建仓储的步伐,京东开始在物流上加大投入,2011年完成C轮融资后,刘强东表示“京东将在未来3年投资100多亿加强物流系统”,至今京东已经在物流建设上投入了超过100亿元。
刘强东在中欧二十周年校庆特别活动“大师课堂”上发表演讲时说,京东自建物流有三个原因,首先中国没有UPS,没有Fedex,他认为这部分的市场空白是京东的机会。其次是要降低物流成本,我们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7%左右,而欧洲为6%-7%,日本为5%-6%,实际上我们相当于浪费了10%的GDP。第三就是改善快递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2014年京东启动“渠道下沉”战略。中西部经济的兴起,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进入中国农村,也为这家年交易额达千亿元的电商公司提供了渠道下沉的契机,目前,京东已经将物流体系逐渐下沉到三至六线城市,2015年还将重点发展村民代理,将京东物流延伸到村庄。这个庞大物流体系的背后,是对物流节节攀升的投资,据京东招股书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3年自建仓储投入分别是人民币1.44亿元、4.77亿元、15.15亿元、30.61亿元、41亿元。
经过几年的大幅投入,京东物流目前拥有超过35000名仓储和配送人员,在34个城市拥有86个仓库,总建筑面积为150万平方米,在495个城市设置1620个配送站以及214个自提点。此外,京东还推出“211限时达”业务,当日上午11:00前提交的现货订单当日送达,夜里11:00前提交的现货订单次日15:00前送达。
在谈到京东物流的独特之处时,刘强东说,京东与诸多快递公司不同,京东物流设计核心是为减少物品流动。传统的商贸流通行业,每件物品出厂后平均搬运至少5次以上,而根据估算,快递公司平均搬运达到8次以上,京东则只需要两次搬运,第一次是直接将商品从工厂拉到库房去,第二次就是从库房搬到消费者家里去,成本得以大幅降低,运营效率显著提高。
有调查数据显示,庞大的物流体系建设给京东带来了更多的用户。来自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研究服务“投资参考”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对近2000名网购者的调查中,接近4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在京东购物。在2013年第一季度的调查中,表示经常在京东购物的受访者还只有30%,其在中小城市迅速扩建物流体系,是京东用户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菜鸟:物流大数据平台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同样面临着物流的问题,面对京东的物流布局,它采取不同于京东的物流解决模式。相对来说,天猫作为一个电商平台,仓储和打包主要由诸多商家完成,并不依赖平台本身,天猫的物流平台要解决的是第三方物流的配送问题,这也是阿里与京东物流解决方案不同的主要原因,为此阿里成立了菜鸟网络来打理第三方物流。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控股、顺丰集团、四通一达等合作各方共同组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作为最大股东,天猫投资21.5亿元,占股43%。银泰通过北京国俊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占股32%。富春集团则通过富春物流投资5亿元,占股10%,上海复星集团通过上海星泓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占股10%。圆通、顺丰、申通、韵达、中通各出资5000万元,占股1%。endprint
阿里建立的菜鸟网络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标是打造智能物流平台,依靠广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协作的方式建立物流大数据来完成自己的物流大业。菜鸟成立之初就研发出“物流预警雷达”,成为国内首个物流预警数据信息化产品。系统包含实时预测、实时预警、实时监控三大功能。通过预测、预警和包裹跟踪实时看盘,物流公司可以根据预测负载率,提前对各中转站、城市,进行车辆和人员等资源的精准调度;而商家则可以根据各物流公司预警异常线路调整发货策略,通过分流引导,缓解物流公司压力。2014年“双十一”大促,菜鸟网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以往购物大数据,以及天猫推出的提前收藏商品情况,给平台商家提供囤货方案,合理分配货物存储,让货物更靠近消费者,进而实现快速派件。
值得指出的是,天猫的这一物流解决方案的架构过程虽然与京东大相径庭,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通过“让货物与消费者离得更近”的方式来提高物流效率进而提升购物体验。
菜鸟网络总裁童文红说,菜鸟的最终目标是早日实现包裹国内24小时送达,全球72小时必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早在菜鸟网络成立之初,马云曾表示菜鸟网络将投资3000亿元,而他给出的时间表则是5到8年。
顺丰:物流“包围”电商
5月28日,菜鸟网络成立两周年之际在浙江召开合作伙伴大会,菜鸟物流平台的主要物流服务商悉数到会,然而,正是这次“快递江湖大会”让菜鸟网络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会上,菜鸟网络总裁童文红透露,菜鸟今年将会打破以往平台的完全包容与开放姿态,开始制定“规则”,并推动产品分层与服务分层,运用评价体系推动快递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升。而菜鸟成立的初衷,是要在物流的基础上搭建一套开放、共享、社会化的基础设施平台,在全中国范围内形成一套开放的社会化仓储设施网络。菜鸟网络谋求从平台的建设者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引起不少合作快递企业的不满和反弹,其中最重要的则是顺丰,也是唯一缺席本次“快递江湖大会”的快递业巨头。
6月6日,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联合发布公告,共同投资创建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运营“丰巢”智能快递柜,以提供平台化快递收寄交互业务,由于聚合了中国在国内快递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的“两通一达”,蜂巢科技大有与菜鸟分庭抗礼之势。
不过,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即使排除菜鸟的原因,顺丰与菜鸟分道扬镳也是早晚的事,顺丰领衔的丰巢科技更像是顺丰电商梦的一部分。众所周知,近两年顺丰扩张迅速,通过顺丰嘿客(已更名为“顺丰家”)建立线下网点,依托物流优势大力发展顺丰优选电商平台。虽然顺丰自己的电商平台远远不及阿里旗下天猫,但是依托物流优势主打生鲜和食品的差异化竞争,却是正中阿里下怀。顺丰的策略与京东和阿里都不同,京东和阿里是在电商平台海量订单的基础上着手打造物流体系,而顺丰则正好相反。顺丰仓配四川区总经理王政辉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顺丰布局商业领域,是顺理成章的事:“顺丰今天仓配、金融、速运全都有了,只剩下商业。”他认为,顺丰商业跟其他电商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有实体店顺丰家,可以给顾客提供体验,这是其他几家电商平台做不到的,但是顺丰优选可以做到,这是顺丰的一大优势。
盖棺定论为时尚早
菜鸟网络总裁童文红说:“京东必须阿里化,阿里却不会京东化。随着京东的平台开放,他的服务品质一定会下降,因为整个市场的服务品质就摆在那里。今天某些程度上,菜鸟是替京东在服务,我在把整个中国快递的水位拉高。” 这一席话似乎是在下一个定论,菜鸟才是中国物流的未来,
然而,无论是阿里着力打造电商生态链条,还是京东构筑的垂直领域的竞争堡垒,抑或顺丰围绕物流做垂直生态链,归根结底,都是在围绕“物流”这个关键词做文章,在行业本身已经做到极致的情况下,物流已经成为新的竞争点或者优势。孰优孰劣,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只有整合并掌控供应链,才能有机会实现电商物流所需的理想化状态:在限定的时间,以限定的成本,将限定的商品,送达限定的地点,全力满足用户不限定的服务需求,创造用户体验价值的最大化。用户体验价值的最大化,亦即企业本身利益的最大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