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
2015年6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式合并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这是国内出现的第三家核电巨头。据了解,国内核电企业皆出自上世纪80年代的核工业部。中国广核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前身是负责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的核工业部改组的核工业总公司,成立于1988年。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其前身是二机部、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正式成立于1999年。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则与我国引进三代核电技术有关。2007年,我国为了引进美国西屋公司设计的AP1000技术,才成立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相较于中核与中广核,国家核电是一个轻资产的技术公司,这也为其今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方案的竞争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下称“国家电投”)的出世,并不算一帆风顺。
这一合并方案发端于2014年初。据了解,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下称“中电投”)的合并设想是由原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首先提出来的。
差不多在方案提出的同时,上述核电版图中的另外两家集团也向高层提出了自己的诉求。据熟悉情况的人士透露,当时提出的几种方案中,除国家核电与中电投合并的方案之外,中广核提出的方案是希望与中国核电建设集团(下称“中核建”)合并。
中核集团的方案则希望将中核、中广核、国家核电与中核建合并到一家公司,被业内俗称为“大一统”方案。由于这个方案对现有核电格局的影响过大,难度不小,中核希望至少将中核建重新收归己有。
2014年4月,率先有媒体爆出中电投计划与国家核电合并。2014年5月,中电投与国家核电也各自对内确认了合并计划。6月中旬,双方企业高层均肯定了这一传言。此后,关于核电产业体制的争论开始热闹起来,其中最激烈的是中核“大一统”方案与国家核电与中电投重组方案之间的争论。
虽然这样的争论一度让合并进程受到影响,不过到了2014年底,形势逐渐明朗,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合并方案得到进一步确认。2015年2月初,“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合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原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与原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共同担任领导小组双组长。合并工作开始实质推进。至5月29日,中组部宣布了即将新组建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主要领导配备,王炳华担任国家电投董事长,原中电投副总经理孟振平担任国家电投总经理。
目前,新公司虽未挂牌,但预计在7月底前正式挂牌成立。而关于双方公司合并之后的具体架构,目前还需公司内党组会议之后决定。新公司将继续负责AP1000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
当谈到合并对于国家核电和中电投的影响时,有核电企业人士坦言,国家核电是一个轻资产技术公司,需要有持续的资金来支持研发创新。与中电投的合并无疑解决了这个问题。中电投超过6000亿元的资产规模,将支撑国家核电持续在核电技术上投入研发。
另一方面,对中电投而言,其在核电设计、工程总承包乃至核电站运营领域,比中核、中广核都有差距,通过合并,国家核电在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积累将对中电投是补充力量。
三巨头的时代
多方受访人士都认为,随着国家电投的成立,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巨头并立将成为国内核电的产业格局。这一方面意味着大一统模式将不会推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其他公司控股核电站的希望短期内将非常渺茫。
目前,五大发电集团中,除开中电投之外的华能、国电、大唐、华电这四家电力公司都在努力进入核电领域,并且都已经有参股在运或者在建的核电项目。
2014年底,国家能源局曾经就《核电管理条例》草案征求各方意见,据介绍,条例中一条关键的内容就是对新的核电业主资质的界定。在该草案中,这一门槛被设定为在核电项目中参股不低于25%,参与核电项目开发十年以上。
对几大发电集团而言,目前在运和在建的核电项目中,除了国电只在海阳项目中参股5%而未能达到要求外,其他发电集团都在参股比例上达到要求。不过国电在中核集团即将开发的漳州项目参股49%,也即将迈过这个门槛。而对参与核电项目开发十年以上究竟如何界定,还未有定论。
不过这个给了发电集团控股核电希望的《核电管理条例》,在征求各方意见之后,至今没有下文。有发电集团人士表示,对该条例短期内出台并不抱希望。
有核法律专家表示,条例中这一条款的拟定,意味着核电业主资质放开从长期来看是趋势,但是短期内不太可能有变化。
几大发电集团中,华能集团是除中电投之外,唯一拥有控股开发核电案例的公司,华能控股的高温气冷堆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正在山东石岛湾进行建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华能也已经可以视作准核电业主。
除开发电集团外,作为建设集团的中核建也在为做核电业主而努力。中核建参股了石岛湾高温气冷堆,该核电技术在清华大学设计的1万千瓦高温气冷实验堆的基础上研发而来。该项目控股方华能并未与其他参与方签订排他性协议,所有参与方都可以独自开发高温气冷堆技术。
有核电企业人士表示,在国家电投成立之前,包括国家核电在内的其他公司都会努力去争夺第四张核电牌照,不过随着国家电投成立,短期内其他公司再进入核电领域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市场有这三家公司来开发已经足够了”。
技术路线之争
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还将对未来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带来新的变数。
在AP1000引进过程中,中核、中广核研发的自主三代技术通过国家能源局牵头,融合成了统一的型号“华龙一号”,目前的方案中,二者采用相同的堆芯技术,但在安全系统的布置上有所差异。这一现状也已经获得了主管部门的认可。
某种程度上,AP1000引进的漫长过程为华龙一号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期,目前华龙一号已走完融合、审批到开工的流程,首两台采用华龙一号的福清5号、6号机组已经于今年5月在福建开工。除此之外,中广核旗下的防城港二期项目也计划采用华龙一号技术。中广核还计划在宁德三期项目也采用华龙一号,开工两台机组。
对于AP1000技术,可以肯定的是,原来中电投旗下拥有的尚未开发的核电厂址,包括广西白龙、广东湛江、江西彭泽、吉林赤松、广西桂东、湖南小墨山、重庆涪陵将都将采用这一技术。
目前形成的三大核电巨头都拥有自己的设计、施工队伍,同时拥有核电开发和运营资质,各大核电公司都不太可能将自己手中的核电项目交由其他核电公司来进行总包,采用其他核电公司的技术。
随着国家核电并入国家电投,国家核电失去了中立的技术公司地位,这将影响我国核电技术的路线,但我国的核电市场规模空前,能容得下三家公司来共同发展。
根据2012年出台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在建与投运核电的总规模将达到8800万千瓦。中广核董事长贺禹曾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测算,中国核电到2030年的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至2亿千瓦。这将是目前中国核电在运与在建总规模的3倍到4倍。
正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有中广核人士认为,未来核电企业的发展重心还将是在国内,目前三足鼎立局面已成定局,对开发国内市场也有好处;而在国际市场,三家各自为战虽然会有所损耗,但毕竟国际市场的容量相较国内仍然有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