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坤 陈 璐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的路径
◎闫 坤 陈 璐
当今社会,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传播的资讯全面深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并对其产生深刻影响。但作为弱势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想要获取媒介信息并通过其发出自己的声音仍显得很困难。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并不太乐观的媒介素养现状出发,目的就在于提出有效的手段来提升其媒介素养,帮助他们融入城市。
新生代 农民工 媒介 素养
从1984年中央1号文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的第一步算起,农村大致走出了三代农民工:第一代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第二代人出生在1970年-1979年;第三代人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1]
本文所指定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上文中提到的第三代农民工。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末或者21世纪初开始进入城市,主要工作是打工、经商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年龄在16岁到30岁之间,拥有农村户口。目前这批人在总数为1.5亿左右的农民工里占到约60%的比例,大约1亿人。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50%,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2];2.消费观念更加开放,不再局限于家庭储蓄,懂得享受生活;3.生活目标明显转移,更希望留在城市中生活;4.生活方式与城里人相似,他们注重日常穿着、谈吐及生活习惯。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的解读能力、批判能力,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当中运用媒介为自己服务的能力。关系到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文明程度的良性发展,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具备的生存本领。[3]
媒介素养的内容包括媒介认知、媒介使用、媒介参与、媒介评价四个维度。涵盖了使用者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过程、对媒介的了解过程、再到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再处理的过程,以及更进一步的,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再创作过程。
(一)媒介认知情况。
媒介认知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媒介功能的大致了解程度,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媒体对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所产生的影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268位受访者中,认为使用媒体可以增长知识的人数是174,占受访人数的63.5%;认为通过媒体可以了解新闻的人数占59.1%;可以接受信息的占48.2%;认为媒体可以帮助和社会接轨的人数是121,占44.2%;认为能帮助自己与城市接轨的,能提供娱乐,帮助自己与朋友沟通的人数各占23.4%,29.2%、26.3%。[4]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对媒体的作用给予了肯定,而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媒介使用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百分之5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每天会接触媒介1-3小时以上。[5]互联网和手机是新生代农民工使用频率较高的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生代农民工与网络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而手机则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体。
(三)媒介参与及媒介评价情况。
他们在某些时候会有参与媒介信息生产的意向,以及在财产、政治权益受损时,会主动向记者寻求帮助。但总的来说,这种媒介参与意向并不强烈。
新生代农民工对媒体的评价不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认为媒体对农民工群体的报道不够充分,其次认为报道的可信度不是很高。媒体对农民工的报道确实存在着 “刻板化”、“妖魔化”的倾向,而且对农民工的报道只限于特定时期,如春运期间或农民工返乡期间。
总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媒介有一定的认知,并肯定媒介的作用,但还有待于进行更深层次认识;(2)媒介使用偏向于对电视和手机,对纸媒的使用比较少;(3)具备一定的媒介参与意识,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参与渠道;(4)既不愿轻易相信媒介的报道,又缺乏质疑精神与批判精神。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现状并不乐观,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不对其加以改善及提出切实可行的媒介素养提升策略,那么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首先将会拉低我国社会成员的整体媒介素质。其次,可能会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盲目信赖大众传播媒介,视媒介为权威。再次,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
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提升其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国内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而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教育则少之又少。所以为了进一步丰富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统筹城乡建设、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扩大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对象和提高弱势群体的媒介素养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主要表现在只有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才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获取媒介信息、增加媒介参与的机会、争取话语权以及政治参与等。
(一)获取信息方面。
媒介素养的提高能让新生代农民工对各类媒体有大致了解。这能帮助他们更便捷地使用各种媒体来获取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媒介知识的学习和熟练使用媒介,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利用网络等新工具来获取并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以及对新闻和广告的关系有更好的认识,认清广告的真实面貌,使自己不被虚假广告所欺骗。
(二)争取话语权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维护权益的重要方式是通过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获得舆论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关注。所以农民工只有在媒介素养提高后,才能更好地通过媒体维护自己的利益,才能在权益受到损害后努力争取公平,保护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
(三)政治参与方面。
政治参与是受众自身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表现和实现形式。而现如今的情况是,新生代农民工对政治的热情还比较低,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不相符的。通过媒介手段增加对时政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可以获得最新的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信息。由此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度,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由此可知,媒介素养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一种尤其重要的能力。基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较低的现状,笔者认为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
(一)树立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教育意识。
一方面,这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自我教育的动机,而这一动机一旦养成,将强于其他任何外在的教育;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主动学习,比如读报、学习上网技术等来提高媒介素养[5]。这种自我教育意识一旦树立起来,新生代农民工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提高自我,改善自我。本文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自我教育。
1.学习媒介基本知识,增加对媒介的理解。
媒介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通过学习,新生代农民工可以明白新闻的产生方式,报道是如何策划出炉的,以及报道会产生什么影响。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接触和利用媒介。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社区广播等资源。这些资源非常丰富,又免费向人们开放。在工作之余,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到图书馆去阅览书籍,并拿出部分积蓄购买书籍,培养读书的习惯。
其次,新生代农民工应充分利用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调查显示,新兴媒体正日益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信息工具。但新兴媒体的利用率非常低,还处于低端水平。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应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增强使用新兴媒体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外面瞬息万变的世界。
再次,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参加一些培训班。如今电脑技术被视为新世纪工作者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各种计算机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多参加一些培训班,提高媒介使用水平。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自我教育。
2.掌握媒介基本操作技术,提高使用媒介的能力。
媒介基本操作技术主要是指掌握与媒体交往的常识,并懂得如何合理使用媒介完善自我及服务自我的技能。比如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热线电话联系电视台,与主持人进行交流;或者通过给记者发短信、发送邮件提供新闻线索等。都能够提升其话语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媒过程中。
3.强化理性判断和分析能力,培养媒介使用道德。
在了解和掌握了媒介基本事实和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广大新生代农民工还要培养能够透过表层信息洞察其深层含义的能力,看透其价值取向及传播者的意图,从而做到理性判断和分析。
在利用互联网时,一个负责任的媒介使用者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媒介素养就是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散播虚假消息,不进行人身攻击。只有当新生代农民工具备这样的高素养时,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公共讨论的资格。
(二)规范信息传播者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新闻报道。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为了商业利益,往往将道德操守和职业精神抛在脑后,导致新闻朝着愈加朝煽情化、低俗化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弱势群体如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并且失去了新闻报道本该有的真实性,导致他们媒介参与意向并不强烈且对媒体的评价不高,笔者认为,要想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就必须规范媒介信息传播者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新闻报道。
传播者要做到一下几点:
1.应为新生代农民工“正身份”。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对媒介评价的结果显示,他们之所以认为媒体报道的可信度不是很高,原因就是因为某些报道存在“刻板化”,“妖魔化”的倾向;一些媒体人的主观色彩太过强烈,并没有完全客观地去报道新闻。所以笔者认为,要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对媒体的信任度,对媒体人进行“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培养十分有必要。
2.应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关怀。
当今社会,传播者主要考虑的是城市高收入人群的需求,忽视低收入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因为城市中高收入人群,因其知识、财富、社会地位等条件,拥有更强的信息关注、获取与消费能力。而传媒者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就把市场受众定位于城市中高收入人群,这是传播者社会责任的缺失。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传播者就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介功能,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需求,主动承担起大众媒介应有的社会责任。
3.应为新生代农民工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
在传播过程中,媒介环境是一个关键的中介因素。传播者应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媒介环境;同时,必须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个性化需求,曝光损害农民工利益的事件(如克扣工资、欺骗行为等)。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在话语权上的弱势,改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现状,维护其合法权益。
总之,媒介信息传播者应该遵循新闻专业主义,客观真实地报道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新闻,使他们慢慢认同和接受新闻媒体的报道;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学习,深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而不仅仅是在他们返乡期间才报道。当然,营造和谐健康的媒介环境,正面报道新生代农民工的新闻,维护他们的权益,这一点也是媒介信息传播者工作的应有之义。
(三)加大政府保障和规范媒介报道的力度。
1.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根本利益。
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实施细则,以便更好地规范媒介信息传播行为,净化媒介环境。首先,政府要制定完善详尽的新闻法律。其次,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因为当人人都处于良好的执法环境中,就会自觉遵守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损害农民工利益的事件就会减少。
2.发展成人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在使用新媒体方面会有一些障碍。所以政府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提高其受教育水平,这也是提高其媒介素养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政府着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行中职免费教育,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问题,争取将他们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3.制定相关政策,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并不高,经济条件较差,因而无力去进行太多的文化消费,媒介占有率还比较低。
政府可以组织他们定期看些免费电影,从而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也可以在媒介版面开设新生代农民工专版。另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让媒体真正贴近新生代农民工。再次,政府应大力提供免费或优惠设施,减少新生代农民工支出,并千方百计拓展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渠道。促进新生代农民增收致富,才能为其媒介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积极对接项目工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政府应充分利用本市重点建设工程和招商引资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优先安排新生代农民工上岗,扩大其就业规模。同时,各下级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项目与劳务输出用工对接工作,做好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
(2)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政府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建立健全工资保证金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严格工资保证金账户管理,强化工资支付监控,防止用人单位恶意拖欠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并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社区”建设。
媒体可以利用自身力量建设 “媒介社区”,为他们提供多项服务。如推出“新闻招手停”节目;创办农民工读者俱乐部;提供送奶、送水等家政服务;举办中考和高考指导讲座等等。以上这些,都能使农民工能够尽情享受“社区”生活之美。
以往的媒介素养研究大多针对家庭和学校,较少论及社会弱势群体。本文从一种新的角度出发,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进行调查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媒介素养教育理论。通过重点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需求很高但供给不足的现状,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传媒工作者和政府三方面出发,倡导这三个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致力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从而达到提高社会整体媒介素养水平的目标。
注释:
[1]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年版
[3]张开:《媒介素养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周葆华,陆晔:《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新闻大学》2008年第4期
[5]陈芳:《中国报业》2012年第12期(下)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2012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村传媒生态问题研究”(2012B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