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馨
生性硬汉、改革厂长、耄耋之年……步鑫生的一生跌宕起伏,却又白首不渝。
6月6日晚,叱咤一时的改革明星步鑫生在家乡浙江海盐去世,走完了他81年的人生历程。步鑫生十多年前已淡出商界,也屡屡避开媒体,尽管上年纪的人对他还颇有印象,但在很多年轻人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
“改革本来没有路,是一块块铺路石铺出来的,我步鑫生也是其中的一块。”
步鑫生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最知名的“改革厂长”,中国改革开放的标杆人物。
1934年1月,步鑫生出生在海盐一个裁缝世家,1980年出任县属集体企业——海盐衬衫总厂厂长兼党支部副书记,第六届全国政协增补委员,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获得者。
步鑫生到底在衬衫厂做了什么?现在看来很是普通。
当步鑫生接手厂长时,企业有300多职工,却状况不佳,老工人的退休金也无处可支。在这种情况下,步鑫生觉得必须进行改革,首先就是学习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车间实行了“联产计酬制”。当时安徽凤阳等地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已经见到很好的成效,步鑫生参考其中的做法,在工厂里实行工人做多少衬衫,就拿多少工钱,上不封顶,下不包底。当时时髦的概括是打破大锅饭。
其次是抓质量,“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做坏一件衬衫要赔两件。三是规定请病假一般不发工资,若真生病要由步鑫生来决定是否补贴。当时,“泡病号”在企业中很流行,即使在企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出勤率也只有80%,而真正生病的不到“泡病假”的三分之一。步鑫生当时的做法就是要治一治这种“流行病”。
改革的阻力很快就出现了,一些老工人的不满,告状信一时满天飞,步鑫生成了一个不太讨人喜欢的人。但与此同时,衬衫厂效益大幅提升,全厂面貌焕然一新。这家当时全厂固定资产仅两万多元、年利润5000元、职工连退休金也领不到的城镇集体企业,短短3年后一跃成为浙江一流的专业衬衫厂,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到1982年,该厂年产衬衫130万件,固定资产增加到113万元。
1983年,《人民日报》登载了《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的报道,并配编者按称:“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的精神值得提倡……”
此后,海盐衬衫总厂改革的事迹迅速走向全国,并在全国掀起学习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热潮。短短两个月里,全国各地到海盐衬衫总厂参观人数达两万多人。步鑫生也成为当时全国家喻户晓的“改革明星”,成了那个年代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家。
抓品牌“靠创品牌能传代、靠拉关系要垮台”、抓质量“谁砸我的牌子,我砸谁的工资”、抓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抓管理“生产上抓紧,管理上从严,经营上搞活,生活上关心” ……迄今,步鑫生留下的一些朗朗上口的“改革顺口溜”依然令人乐道,他的分配原则、管理思想、经营思路、经营理念,在成为那个时代无数企业经营者最生动的市场经济启蒙课的同时,依然为当今的企业所借鉴、吸收。他的改革精神和改革实践,则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
“现在回过头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曲曲折折,来来回回。改革本来没有路,是一块块铺路石铺出来的,我步鑫生也就是其中的一块。”步鑫生如此激励着无数的改革者大刀阔斧的向前。
“厂长要对企业的效益负责,对工人负责。”
说来难以置信,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企业一直存在着“吃大锅饭”的现象,大家干多干少都拿同样的工资,泡病号、磨洋工、混年头的状况非常普遍。企业也因此无法发展,生产效率低下。正是步鑫生捅破窗户纸,让中国企业的管理有了现代化的色彩。当时包括新华社在内的权威媒体都对他进行了报道,有媒体统计,步鑫生是《人民日报》创刊后报道第二多的人物,第一名是雷锋。
现在看起来像家常便饭一样的效益工资,在当时实行需要很大的勇气。社会任何一个进步都会有阻力。在阻力之下,总需要有一个人能站出来顶着压力走出关键的一步。70年代末,安徽小岗村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帷幕,而步鑫生,则是城市经济改革的冲锋者。现在人们拥有着商品丰富的市场,认为勤奋努力工作生活就有指望,未来就有希望,很大程度上应该感谢步鑫生这样的人。
打破“大锅饭”,狠抓生产质量,破格提拔人才,自创品牌,租小汽车接送客户……这些做法现在听来不算什么,在当年却无一不是充满争议甚至冒着政治风险。
关于当年的氛围,步鑫生说起个事儿:有个领导下来视察,步给他泡了杯绿茶。领导当时眼睛就瞪大了:“买茶叶的钱哪来的?!”
这是工厂卖边角余料的钱,用作迎来送往的茶水费,但严格来说当时并不允许。步鑫生当年改革的每一步,都顶着这样那样的争议,冒着或大或小的风险。
“改革关系到利益的再分配,哪一步是容易的?老好人有什么用?只对他本人有好处,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步鑫生说,他知道自己得罪了很多人,不止一个人曾写信告他的状,不过他依然我行我素,有次直接将一位领导批的条子撕了。
“厂长要对企业的效益负责,对工人负责。工厂效益一好,你们跳出来说这说那,当初工人没积极性,厂里工资都发不出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喝下一口家人递上来的药,步鑫生又拍了茶几。
无病装病者拍桌子问:“你凭啥乱扣工资?”步鑫生火大:“工钿工钿,做工才有钿;劳保劳保,有劳才有保。”有人告他“抹掉了社会主义优越性”,他反驳:“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有工人熨烫折叠衬衫不合标准,又不肯写检讨,气得步厂长一宿没睡:“靠牌子吃饭可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倒台!”
经济问题的罪状也山雨欲来——海盐衬衫总厂每年租用皇冠小轿车,县委书记也没这派头; 已经有架300多元的相机,他看不上,说要拍款式花型,结果花1800元买个进口“长焦”;厂里搞绿化,6株龙柏3000元,心痛啊!他邀请全国百货公司负责人来海盐开订货会,吃住行全包……
面对调查,步鑫生不慌不忙,抽起自买的香烟,给人灌输起一套套理论——
你说小汽车?从4个轮子中追求的不是气派风头,而是经济效益。客户谁愿意一身土、两脚泥跋涉到海盐这偏远小城?用轿车把客户从上海直接接到厂里,这是客户肯登门,死店活人开。
你问厂区绿化?日本客商跑到一船厂,见厂区杂乱无章,说:“先把垃圾扫干净再谈生意!”我建花园工厂,让客商心悦诚服,给工人们缓解视觉疲劳,难道社会主义工厂注定要邋里邋遢?500元一株龙柏,种在地里,一年贵一年,好比定期储蓄。
你问订货会?花8000元接待费,订出80万件衬衫,全年任务落实。海宁一针织厂,派采购员千山万水推销,推销掉10万件,花了近5000元,后来开个订货会,也推销了10万件,花了2900元。天天讲抓经济效益,你说哪个效益好?
母亲说他,“命硬,个性强”
事实上,这位硬汉一生多病多灾。
1934年1月,步鑫生出生在海盐一个裁缝世家。母亲说他“命硬,个性强”。
起初家境不错,但9岁时父亲去世,家就破落了,11岁才有条件上小学。他自小体弱多病,却也贪玩,在马路上打虎跳、滚铁环、踩高跷,瞒着母亲去海里游泳,还能用口琴吹100多个曲子。
50年代末,吃起了政治运动的苦头。用老朋友赵荣华的话说,文革前每一次运动,步鑫生都没能幸免,吃足了苦头。可运动一过,他又振作起来了。
2001年9月,步鑫生被查出肾癌,脾脏和一个肾脏摘除。家人说,术后大概半年,他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一用药就吐,以往无肉不欢的他一顿勉强吃下三四个馄饨,真担心他要过不去了。
可步鑫生自己一点不悲观,能坐起来就不躺着,能下地就不坐着。待元气稍稍恢复些,他把包中药的方块纸收集起来,写毛笔字。他喜欢写榜书,不爱写小字,一张纸写一个字。
“我步鑫生能成为一名改革先行者,是党和政府、是历史给我的。”
1988年,因扩张过速,步鑫生的海盐衬衫总厂陷入困局,他也因此黯然出局。
在免职的消息宣布几十天后,步鑫生就离开家乡,在上海身无分文的步收到了鲁冠球的两次汇款,一共500元。“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在鲁冠球和其他企业家朋友的帮了我”,他对此至今心存感激。
步鑫生曾经对鲁冠球坦言,“咱们是靠办厂子吃饭的,离了这一点,真的一钱不值。”鲁冠球后来说,这句话如刀削斧凿,深深刻在了他的潜意识中。此后两年多,鲁冠球按月给步鑫生寄去500元的生活费。
他随后北上,先在北京承包一家亏损的服装厂,创办了“金宝路”衬衣,后又接受亏损状态中的辽宁盘锦服装厂推出“阿波罗”衬衣。 1993年,到秦皇岛创办步鑫生制衣公司。步鑫生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上,是1998年11月,他以步鑫生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的身份去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工商界高峰会。
2001年9月4日步鑫生因患肿瘤切除了肾脏、脾脏。出院后,决心淡出江湖,定居上海。“我不愿再回海盐住,那是我的伤心之地。”
2008年7月,步鑫生荣获“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拒之不敬,受之有愧。”他告诉记者。
被誉为国企常青树的青春宝冯根生当年也曾经到步那里取经,“步鑫生他们在30年改革开放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告诉后来者,这里有地雷,那里有漩涡,绕过去,这就是步鑫生的贡献。”他如此评价步鑫生。
2014年6月,步鑫生回到阔别26年的家乡海盐定居。在向家乡海盐捐献自己收藏的珍贵字画、印石和全部证书、信件等物品仪式上,他说:“我步鑫生能成为一名改革先行者,是党和政府、是历史给我的。”
“改革都是被逼出来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步鑫生这一代人用勇气和实践,在计划经济的铁壁上硬生生炸开一个又一个缺口。有他们在前,才有后面的这些企业家们。
步鑫生曾留下许多“金句”,后来被当作格言口口相传,比如“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老好人有什么用?”,又比如“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比如“靠牌子吃饭可以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倒台”,也包括后来那句“失败的是政企不分”。即便将时间坐标移到今天,这些当年石破天惊的话语依然显得针针见血。说这些话要冒巨大的风险,事实上步鑫生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但他的价值恰在敢于担起这样的风险,并无悔自己付出的代价,还有那颗自始至终的“公心”——步鑫生曾说,“凡靠‘转制和钻改革空子将资产转给自己而发财的,我都不服气”。言辞骄傲间,体现的是改革者的独特担当。
记住步鑫生,不只是因为他具有历史性意义,更因为当下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步鑫生那样的闯路人、拓荒者。正如步鑫生所说,“改革都是被逼出来的!”经济新常态何尝不是逼着我们拿出足够的胆识勇涉改革深水区,开启一次新的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征程;何尝不需要3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步鑫生式改革者、创业者的勇气和魄力;又何尝不呼唤更多步鑫生式的改革明星涌现?
改革成本不断加大,改革风险持续提高。以往的经验证明,改革不可能是无成本、零风险的过程,其中必定有人要付出成本和代价。在多种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也会随之而带来各种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甚至政治风险。如果改革者就此畏难、避险,那么改革事业就容易半途而废。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的风险更大。因此,在新一轮改革攻坚战中,我们需要更多步鑫生式的人物。他们能够引领大众冲破思想藩篱,敢于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不怕困难和挫折,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矛盾进入高发期的关键时刻,努力为改革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这既是改革创新的基本内涵,也是时代变化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对以步鑫生为代表的第一代改革者的最好纪念。
步鑫生的背影已经远去,但重温这个名字,仍能感受到当年热气腾腾的改革氛围。敢为人先,率先在车间实行联产计酬制;拿出魄力,根治“泡病号”现象;提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的生产方针,实行“日算月结,实超实奖,实欠实赔,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步鑫生谦称自己是“铺路石”,这一自喻,也正凸显了他的独特价值。于此而言,步鑫生获誉“在计划经济铁壁上炸开缺口”,可谓名副其实。尽管历经坎坷,乃至中流折戟,他仍以“铺路石”的勇气,成就自己的不俗人生,更为后来者提供了镜鉴。
【背景】“步鑫生神话”曾轰动全国
1980年出任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在他的带领下,小厂打破“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企业飞速发展,一年后成为全省行业领头羊。
1983年其事迹成为全国典型,“步鑫生神话”轰动全国。
1988年海盐衬衫总厂资不抵债,步鑫生被免职;后曾在上海、北京、辽宁、福建等地办厂。
2015年6月6日晚7时许去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