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仲飞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战略抉择。在新形势新要求下,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好科技经济结合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3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持续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为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全球创新指数2014》排名中,我国创新综合表现突出,位居第二十九位,明显超出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是创新领域的领头羊。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引领下,科技进步已经摸索形成了一条支撑经济发展的改革之路,实践证明,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科技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
——科技体制改革为引领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动力源泉。30年的科技体制改革之路,明确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改革方向,开展了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国家高新区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主体和核心载体,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额已跃居世界第一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为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提质增效注入强大动力。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8万家,超过七成的上市公司、58%的中小板企业和93%的创业板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115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0万亿元,增加值4.4万亿元,全口径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0.4%,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9.3%,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科技体制改革为创新产权制度提供了动力源泉。30年的科技体制改革之路,明确了“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科研院所产权制度改革方向,通过技术入股、个人持股、社会参股等产权制度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了大批应用开发类院所长期游离于企业之外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市场化改革步伐。全国1200多家应用开发类院所先后完成企业化转制,社会公益类院所分类改革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科技人员市场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体制改革为优化市场配置体制提供了动力源泉。30年的科技体制改革之路,明确了科技面向经济主战场的改革方向,通过推动建立技术市场,建立健全市场配置技术成果的交易转化体系,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较好地解决了技术创新体制与市场配置体制的“两张皮”问题。去年全国近30万项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转移转化,全国经统计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从1985年23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8577亿元。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新突破,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换档、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战略抉择。在新形势新要求下,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好科技经济结合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强化法制保障。当前,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命题,推进依法行政,激发市场活力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法制保障和智力支持,只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法制建设,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利的法制环境,营造一个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才能有利于创新要素的集聚和辐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创新立法重点,要求“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因此,必须紧紧围绕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有关创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规范科学发现、技术开发、商业化应用与市场推广等活动,保证财政对创新的投入,逐步形成以保障和促进创新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图/金川
——突出市场导向。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从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到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再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市场化改革这一主线贯穿始终,但时至今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时仍没有完全发挥决定性作用,制约企业创新的障碍依然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以企业和市场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
——促进创业创新。当前,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代表了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走势。经过近30年的科技体制改革,我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创新创业规模不断增大,效率显著提高,但是原有的体制机制已无法满足创新创业迅速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蓬勃需求。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落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吸引和激励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创客、创新、创业”三创融合。
营造创新法制环境,从需求端推动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现阶段各项事业改革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强保障。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着力从需求端建立健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制环境,强化对创新技术开发、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市场拓展的法制保障,以市场引领创新,以应用促进发展。一是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环节,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保护职务发明人和单位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保护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处置权限,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产业化业绩作为应用型研究人员职务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充分调动职务发明人转化成果的积极性。二是在创新成果到企业成果转化特别是小试中试环节,要建立健全鼓励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的法制环境,积极推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结合,以产权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形成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三是在企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市场拓展环节,要加快制定和修订相关政府采购、市场培育、需求创造和风险补助等法规政策,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法制保障。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处理好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关系。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科技与经济相结合问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又要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一是对于市场竞争充分的一般性科技活动,主要借助市场力量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活动,政府主要采用普惠制的支持方式,同时引导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和各类基金对科技创新进行投入,将商业机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对于基础研究、公共服务和新兴产业等领域的科技活动,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聚焦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支持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投入机制,优化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方式,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力度,前瞻布局一批科技创新基础工程和重大战略项目,政府重点支持产学研结合获得若干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三是对于始创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市场对小微企业往往出现资源错配和价值倒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很难依靠自身力量来改变现状,政府要通过设立种子资金给予无偿资助、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创业服务平台、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引导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种方式,为科技型小微企业“送上马、扶一程”,通过政府服务来纠正市场失灵。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发展众创空间激发创业创新活力。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重点是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推动创业服务新业态快速发展,形成要素集聚化、服务专业化、运营市场化和资源开放化的大众创业新格局。一是以高新园区、大学科技园和有条件的现代产业集群区域为重点,积极培育各类新型的众创空间,树立一批示范平台。鼓励各类创新主体根据创业者的需求,有效组织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各种要素,兴办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新型孵化机构。二是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传统孵化机构的基础服务资源优势,与新型众创孵化机构形成涵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商业加速和后续支撑的全过程孵化链条,并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三是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创客提升商业价值,打破物理空间局限,为创客企业提供“送云服务”,为创客提供在线、实时和精确的数据计算服务,加快产生商业价值,依托电子商务线上销售平台,开发创客产品的销售专区,加速实现市场价值。
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突破,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要抓住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突破传统产业块状经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限,聚焦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把加快促进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予以谋划,集成配置各类有效服务手段和服务资源,集中力量,强化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和服务,推动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实施。二是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要瞄准技术前沿,确立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构建重点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孵化一批高精尖优的“大项目”、推动一批产业结构大调整,实现新兴产业存量提升、增量优化、总量扩大和质量提高,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特色产业。三是以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创意产业、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科技金融、现代物流等高技术服务业,形成实体新兴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必须依靠量更多、质更优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就必须发挥金融在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中的突出作用,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要通过技术要素和资金要素的有机融合,带动相关创新要素向市场主体有效集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在市场中实现创新价值。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性科技创业资助政策性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等各类基金,支持天使投资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带动民营企业和民间创业资本、金融市场投资资本和服务的倍增效应和服务效应,引导带动金融资本、民间投资等支持科技创新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二是加快推进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探索开展先行先试,在严格审查准入和定期检查监督的基础上,选择部分专注于高科技金融服务的银行开展一定比例的直接投资和债转股业务,并进行跟踪监管,促进科技金融市场的发展。三是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方式。改革目前科技专项经费“项目直补”为“基金引导”方式,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风险资本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或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利用市场机制,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