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改革的探析

2015-07-31 12:54丘界贞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丘界贞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探析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改革;职业技能;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118-03

中国旅游地理是中职旅游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边缘学科,与地理学、考古学、生物学、历史学、园林学、民俗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对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省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推动其课程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终身一体的人才发展理念”和服务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将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科本身发展等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 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全国中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受到新的教育观念的挑战。新的职业教育观念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终身一体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重视基础与终身职业发展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结合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范围的扩大和专业口径的拓宽,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以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要求。

(二) 完善学科体系,优化课程结构的客观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本身具有基础理论性、边缘交叉性、典型区域性、实践应用性等特点。其基础理论性要求我们主动吸收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主动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边缘交叉性要求我们立足中国旅游地理研究领域和范畴,兼顾历史、民俗学、生态学等等学科的发展动态;典型区域性要求我们根据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特色,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实践应用性要求我们围绕旅游业发展人才规格发展的需要,把课程教学和旅游产业走向和社会对人才技能发展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三) 适应社会生产,加强教学实践的内在要求

“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教育终身一体发展是当前社会市场对中等职业学校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时代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是社会市场培养与输出人才的重要基地,因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勇于教学改革,既注重学生人文素质,也注重强化对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赞可夫的教育发展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围绕社会大环境构思。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学习资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性,扩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学习者就可以快速地从网络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信息与知识。如果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上仍以传统意义的教科书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手段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必然会落后于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二、中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充实,教学手段和方式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对象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认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总体得到了提升。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

(一) 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知识模块与相关课程重复较多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材版本很多,共性十分突出。一般先是旅游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然后从总体上阐述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其成因,最后划分成旅游区域。在总论部分象一部百科全书,在区域地理内容上,像一本旅游指南。许多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侧重于景点描绘,而忽略了学科的系统;在景点介绍上侧重于外形特征的描述和形容,而轻于成因和美学特征的概括;在各区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特征的评价和归纳上,没有突出重点和主要特征,而求面面俱到。这就带来以下的问题:一是旅游专业其他课程重复内容较多,课程重点不突出。例如,有关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方面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在《旅游学概论》《旅游规划》《导游业务》等课程中都有介绍,人文旅游资源在《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文化》《中外民俗》等课程中也都有介绍。二是同一内容在教材总论和分论中重复也较多,如总论中介绍各种旅游资源类型所举典型例子,在分论中也都是所在章节的重点。学生重复学习,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果较差。

(二) 教学内容过于繁难,知识点罗列众多,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

近年来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发展较快,教材分本科、高职、中职等,但就内容结构上来看,不同层次的教材分阶不明显。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知识点罗列众多,

难以反映社会发展、现代科技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这样使中职教学陷于困境,一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困难;二是学生理解能力有限,造成学习障碍,甚至失去信心;三是不利中高职衔接,造成教学的重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四是不利学生终身职业教育发展。

(三) 教学模式传统化明显,不利于中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教育兴起时间短,《中国旅游地理》教材编写受传统的学科形式影响深刻。这形成了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时候沿用的是普通教育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活动大多以课堂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基本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和掌握知识为中心。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单向粗放的教学模式,必然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太令人满意,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高。中国旅游地理与基础教育中地理课程侧重点是不同的,其教学应是以追求职业能力的养成为本质。

(四) 教学中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中国旅游地理》“既是旅游科学与中国地理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又以服务于中国旅游业发展为宗旨。欧美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也都把各自国家的旅游地理视为应用性很强的科学。所以,高度的综合性和显著的应用性是本学科的两大特点,也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根据林东于2002年5月一10月分别对福州部分中职学校进行的职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教学实践中轻视职业能力培养。例如,约有52.78%教师对学生要求是掌握资源分类体系、成因等理论知识,27.78%教师仅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分类知识,而要求学生能用口头表达资源特征与成因的仅11.11%,要求在实践中能准确判断资源类型,并能说出特征与成因的则仅占8.33%。笔者所在学校在2013年10月进行的教学调查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三、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新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注重基础性、开放性、多元化和现代化,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针对旅游专业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同课程中重叠的内容用此详彼略的灵活方法加以解决。如旅游资源的内容最宜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详细讲解,在其他相关课程则宜略讲。并且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学科中的基础课程,宜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前。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要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体设计,要严格遵循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三个原则。从旅游地理的整体性出发,在对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貌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注意旅游地、旅游客流与旅游交通地理的相互关系分析,形成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整体概念;突出中国区划地理环境与旅游发展相互关系的主线,突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培养学生对中国区划旅游发展的地理分析能力;结合各区划旅游开发的实践,发挥旅游地理学的应用性特点,紧扣我国旅游开发和建设的主题,把学生将来就业的重点地区作为教学的重点。还要注意推陈出新,把握学科的前沿发展方向,把国内外旅游地理最新的研究动态引入课堂教学中。

(二) 明确教学目标,逐步调整教学内容

如前所述,由于我国旅游教育处在探索阶段,包括《中国旅游地理》在内的教材都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必须针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逐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和取舍,如加强同其他课程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不同课程间重复的内容简化处理,重点放在新内容上;对教材前后内容进行融合,区域重要旅游景点在总论相关旅游资源类型中作为典型资源讲解过的,在区域部分教学时重复部分可以略过;选择部分内容让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自学,只利用少量时间进行总结辅导。不断增减和调整教学内容,及时把最新的信息充实到教材中去,增强教材的活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调整后教学特色鲜明、重点突出,节省下的学时则加强实践环节。

(三)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越是直接具体的经验,越易于学习和掌握,实践教学中的现场教学、实地调研是地理学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增加现场教学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地实地调研。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一定要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学习的旅游地理知识才会全面和扎实,学生的视野才会宽广。讲述地貌、植物、水体等自然旅游资源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旅游景区进行现场调研教学,加深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理解和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讲述人文旅游资源时,可以到当地主要人文景点进行现场教学。

注重教学实践指导,加强与企业实践专家联系,提高实践效果。旅游地理与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学术专业内容聘请学术水平最高、实践能力最强、最具权威的人士来完成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增长学生的见识和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聘请专家、景区专家、知名导游和旅行社经理等业内人士进校园,开设讲座,指导模拟实训教学。另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在第三年的实习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由企业派出实践专家指导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课堂难以完成的实操实训,如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设计等。

(四) 优化评价体系,积极创新考试方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因此,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1.建立多维评价体系,优化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再单凭考试的卷面成绩,更应该从学习态度与方法、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注重日常教学过程的考核,确立灵活多样的科学的考核方式。评价既有过程,也有结果,既有课堂讨论、课外调查,又有开卷和闭卷笔试与随机口试等考核形式。增加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减少平时不学习,考试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3.注重基础,进行考核命题改革。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不断补充完善基础知识试题库,在标准化命题的基础上,减少死记硬背题型,增加主观题型和开放题型,培养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特别是开放题型,没有答案限制,鼓励标新立异。

(五) 师生共同建立教学网站,共同充实数字化旅游地理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学生既是教学的客体,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这是处理教与学关系的基本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也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师生合作,充分实现教与学实践。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投资教学基础设施,有校园网络中心,完全有条件进行师生合作的“教与学”实践。

1.师生共建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网站。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大容量、多媒体等优势。许多学生沉迷网络,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和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师生共建旅游地理教学网站。首先由教师提出网站的课题框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然后根据相同的选题分组收集和整理材料,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课题,与教师的网络课件一起组成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网站,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系统总结教学网站的成绩和不足,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2.师生共同充实校完数字化旅游地理教学资源库。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量大而杂,对于教学缺乏针对性,学习过程中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取舍和甄别。校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就运用而生。然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资源都在动态地变化中,知识碎片化,且日新月异。因此,校园数字化教学资源亦需要随时更新充实,师生可以将中国旅游地理的新发展、新动向内容上传资源库;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传资源库;可以将教学内容碎片化,合作制成新的学习资源,如慕课、微课、动画、视频等。

这些活动整个过程充满探究、发现和创造,既新奇又充满挑战,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能真正地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能较好地改善教学的效果,能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在帮助教师创设参与型教学环境中,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以上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会提高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旅行社经营和导游工作、旅游地建设与区域旅游开发的工作打下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3]范秋梅.《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硕士论文.

[4]冯琼兰,肖艳玲.关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8(2).

[5]桑庆庆.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实践研究,2010(4).

[6]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调研报告.2013.

[7]田喜州.旅游创新教学探讨[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增刊:72- 73.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