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5-07-31 23:43于勇名
当代医学 2015年26期
关键词:丙氨酸乌司尿素氮

姜 楠 于勇名

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姜 楠 于勇名

目的 探讨烧伤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12例烧伤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急救处理措施,乌司他丁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20万U乌司他丁加入平衡液)静脉滴注,2次/d,治疗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整,一般为10d。比较2组患者入院即和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变化情况。结果 入院后3d、7d、10d时对照组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分别为[(16.3±2.5)μmol/L、(15.0±2.2)μmol/ L、(12.3±2.1)μmol/L]、[(562.8±50.6)U/L、(185.9±17.4)U/L、(68.2±14.3)U/L]、[(85.9±32.1)μmol/L、(136.0±30.5)μmol/L、(75.4±24.3)μmol/ L]、[(5.9±1.2)mmol/L、(11.4±1.3)mmol/L、(5.2±0.2)mmol/L],均较入院即刻明显升高(P<0.05),在相同时间点乌司他丁组分别为[(15.2±1.3)μmol/ L、(13.8±1.7)μmol/L、(10.5±1.3)μmol/L]、[(496.3±60.4)U/L、(193.8±12.2)U/L、(58.6±11.6)U/L]、[(68.5±22.7)μmol/L、(75.6±23.8)μmol/L、(47.4±19.5)μmmol/L]、[(5.3±0.4)mmol/L、(4.9±0.6)mmol/L、(4.6±0.3)mmol/L],乌司他丁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分别为30.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9%、3.6%(P<0.05)。结论 对烧伤患者尤其是严重烧伤患者,在采取常规的急救措施同时使用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微循环灌注,减轻患者肝、肾功能损伤,降低SIRS、MODS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烧伤;乌司他丁;预后

烧伤易致患者皮肤及肌肉等多处组织器官受损,严重者则会引起全身生理和病理的改变如休克、感染等。因此,在烧伤早期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急救效果。乌司他丁具有广谱酶的抑制作用,可清除体内氧自由基、调节机体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促炎因子的过度释放[1]。本研究对烧伤患者进行早期急救处理同时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探讨乌司他丁的早期应用对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12例烧伤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65岁、伤后<24h入院的严重烧伤患者。(2)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疾病者。(3)排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4)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19~63岁,平均(33.2±2.8)岁;烧伤程度:轻度9例,中度20例,重度25例,特重2例。乌司他丁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33.6±3.1)岁;烧伤程度:轻度10例,中度19例,重度24例,特重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补液、抗感染和抗休克等治疗,具体步骤如下:(1)对严重烧伤患者在入院后即刻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在第1个24h补充胶体与电解质溶液,同时补充2000mL液体。第2个24h补充胶体与电解质溶液量降50%,液体补充量为2000mL。若患者有血压低、呼吸频率快、尿量少、烦躁不安等症状,则提高输液速度,并观察呼吸道通畅情况。(2)补液同时进行创面烧伤处理,避免全身性感染。若发生感染则及时给予抗菌治疗,伤后48h内应用青霉素(上海江莱药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10510HC)、头孢菌素(连云港端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10822PA)治疗。待感染症状有效控制后则停止抗菌药的使用。(3)皮肤处理。Ⅰ度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若患者烧灼感重可涂抹薄层油脂。Ⅱ度烧伤清创后,若水疱完整则只抽去其中水疱液,并消毒包扎;若水疱皮被撕脱掉则用无菌油性敷料包扎;若创面感染则需勤换敷料,将清除其中脓性分泌物,确保创面清洁。对重度烧伤患者则使用碘伏等外用抗菌药物消毒,同时在早期进行切痂,及时行皮肤移植术。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多需皮肤移植[2]。(4)严重烧伤患者入院后给予高浓度吸氧治疗,使其血氧浓度降到正常,随后逐渐降低吸氧浓度,一般吸40%浓度的氧。协助患者进行自主咳痰,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生[3]。

1.2.2 乌司他丁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10614A)(将20万U加入平衡液)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整,一般为10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伤后入院即刻、入院后3、7、10d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同时记录2组治疗期间SIRS、MODS的发生情况。

SIRS诊断标准[4]:(1)体温<36℃或>38℃;(2)心率>90次/min;(3)过度通气,PaCO2<32mmHg;(4)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10%。满足上述2个条件即可诊断。MODS诊断标准[5]:在急性发病过程中出现≥2个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肝功能指标和肾功能指标比较 2组入院即刻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后3d、7d、10d时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较入院即刻明显升高(P<0.05),但在相同时间点乌司他丁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期间SIRS和MODS发生情况比较 乌司他丁组患者的SIRS、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大多数烧伤患者病情紧急,需在早期及时进行救治,救治措施包括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抗感染、吸氧治疗等预防休克及吸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烧伤患者若同时并发SIRS和MODS,则病死率极高。烧伤严重程度、感染程度及休克等情况引起SIRS、MODS发生重要影响因素。虽然烧伤患者适度的炎症反应可对其机体产生保护作用,但炎症反应过度则会造成机体的极大损害[6]。因此,注重SIRS的预防有利于降低MODS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烧伤患者受伤后,其胃肠道易受炎性因子的损伤,故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可保护患者的肠道粘膜,这为烧伤患者的成功救治提供了保障。严重烧伤患者易发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利于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故尽早复苏、实施切痂手术可改善其肝脏血流灌注量,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研究报道,烧伤后患者机体产生某些介质引发肝循环功能障碍[7]。严重烧伤患者若持续存在肝低血流灌注,则可致细胞代谢障碍,从而患者复苏后机体大量产生氧自由基,加剧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肝结构和功能损害[8]。

表1 2组烧伤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肝功能指标和肾功能指标比较(x±s)

表2 2组烧伤患者治疗期间SIRS和MODS发生情况比较[n(%)]

乌司他丁是由肝脏分泌糖蛋白,其具有广谱蛋白酶相似的抑制作用,具有稳定细胞膜、抑制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释放、抑制自由基,改善微循环灌注,同时可抑制磷脂酶A2、纤溶酶、多种蛋白酶等的活性,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入院3d血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高于入院即刻,入院后后7d、10d逐渐降低,提示烧伤患者在入院3d内肝功能、肾功能出现明显的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机体功能逐渐恢复,肝、肾功能也逐渐改善,但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3d、7d、10d时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乌司他丁对患者的肝脏、肾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其原因是烧伤患者早期大量体液渗出、血流重新分布降低循环血量,导致肝脏、肾脏组织处于低灌流和缺氧;应用乌司他丁极大的抑制了患者机体炎性介质的释放和氧自由基的产生,同时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少脂质的氧化反应,从而改善心心室功能,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改善肝脏、肾脏的微循环灌注,减轻肝、肾功能损伤。巴特等[10]研究发现,严重烧伤休克其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血肌酐和尿素但明显降低,提示乌司他丁具有明显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本研究进一步观察2组SIRS、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乌司他丁治疗的烧伤患者SIRS明显降低,无一例发生MODS,提示乌司他丁对烧伤患者预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与其对患者各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对烧伤患者尤其是严重烧伤患者,在采取常规的急救措施同时使用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微循环灌注,减轻患者肝、肾功能损伤,降低SIRS、MODS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1] 范友芬,张淳,陈粹,等.乌司他丁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3):318-320,360.

[2] 孙永华.严重烧伤后液体复苏及早期救治的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7):385-387.

[3] 杨宗城.中华烧伤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

[4] 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1.

[5] 王今达,王宝恩.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5):346-347.

[6] 高维谊,郭振荣,郝岱峰.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的防治[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26(5):341-345.

[7] 黄永新,詹新华,刘世康.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严重延迟复苏烧伤患者肝功能损害的治疗作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2):16-17.

[8] 张水良.甘草酸二铵对烧伤患者肝功能异常的疗效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45-46.

[9] 杨宁,何小兰,刘政军,等.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休克期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7,47(34):45-46.

[10] 巴特,周彪,王凌峰,等.乌司他丁治疗重度烧伤早期炎性反应的临床研究[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9,4(4):384-3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6.023

山东 264200 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 (姜楠 于勇名)

猜你喜欢
丙氨酸乌司尿素氮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2017-2019年湛江市不同职业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情况的比较
乌司他丁对中暑急性肺损伤HIF-1α、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意义研究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二水合丙氨酸复合体内的质子迁移和氢键迁移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