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聪 李恩根 李晓梅
舒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诱导的效果观察
梁晓聪 李恩根 李晓梅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全麻)气管插管中的诱导效果。方法 将10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n=50)、芬太尼组(F组,n=50),分别选用舒芬太尼、芬太尼行麻醉诱导,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 组内比较:较之全麻诱导前(T0)心率(HR)(73.4±3.6)次/min、平均动脉压(MAP)(95.0±11.4)mmHg,SF组患者在诱导后3min(T1)HR(60.1±3.8)次/min、MAP(70.0±11.9) mmHg,插管后3min(T3)HR(71.2±3.6)次/min、MAP(74.7±12.3)mmHg,插管后5min(T4)HR(70.9±4.1)次/min、MAP(75.1±11.6)mmHg均明显下降(P<0.05),插管即刻(T2)HR(78.7±3.7)次/min、MAP(100.6±11.1)mmHg明显上升(P<0.05);F组患者在T1的HR(64.3±3.4)次/min明显下降(P<0.05),T2(88.4±3.5)次/ min、T3(81.1±3.4)次/min、T4(75.1±11.6)次/min,均明显上升(P<0.05),T1MAP值(77.3±12.2)mmHg、T3(79.3±12.0)mmHg、T4(80.4±12.5)mmHg,均明显下降(P<0.05),T2(108.8±11.7)mmHg明显上升(P<0.05);SF组和F组的BIS在T1、T2、T3、T4均明显下降(P<0.05);各时间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T1、T2、T3、T4的HR,T1、T2的MAP,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BIS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时,达到适当镇静深度,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血流动力学较芬太尼更为稳定。
舒芬太尼;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
全身麻醉(全麻)气管插管作为伤害性刺激,可引发机体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如心率(HR)加快、血压(BP)上升等是其间接表现[1],可影响循环功能,也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因此,选择恰当的麻醉诱导药物十分关键[2]。本研究通过回顾10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了舒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诱导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美国麻醉协会麻醉分级(ASA)Ⅰ或Ⅱ级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普外科胆囊手术、骨外科脊柱手术、五官科鼻窦手术等的100例患者,排除:有明显插管困难者;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疾病者;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者;有糖尿病、内分泌疾病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SF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3±7.9)岁,体质指数(25.8±5.5)kg/m2;F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39.4±8.4)岁,体质指数(25.5±5.8)kg/m2。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室后,所有患者开放静脉,连接Mindray多功能监护仪,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护仪等,监测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BIS等。2组均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面罩吸氧去氮3min后开始诱导,依次静注0.05mg/kg咪达唑仑、2.0mg/kg丙泊酚、0.1mg/ kg维库溴铵,SF组0.4μg/kg舒芬太尼(〉60s),F组4μg/ kg芬太尼(〉60s),获得满意肌松后插入气管导管,接Drager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根据呼末二氧化碳调节呼吸参数,术中吸入1%~2%异氟醚,维持BIS值在40~60,并持续微量泵注
0.2 μg/(kg·h)舒芬太尼(SF组)、2μg/(kg·h)芬太尼(F组)进行麻醉维持,间断静注0.04mg/kg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40min停止舒芬太尼(SF组)、芬太尼(F组)给药,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异氟烷吸入。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全麻诱导前(T0基础值)、诱导后3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的HR、MAP、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IS。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内比较:较之T0,SF组患者在T1、T3、T4的HR、MAP均明显下降(P<0.05),T2的明显上升(P<0.05);F组患者在T1的
HR明显下降(P<0.05),T2、T3、T4的明显上升(P<0.05),T1、T3、T4的MAP均明显下降(P<0.05),T2的明显上升(P<0.05);SF组和F组的BIS在T1、T2、T3、T4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T1、T2、T3、T4的HR,T1、T2的MAP,组间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BIS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全麻诱导期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IS比较
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由喉部刺激引发的神经传入冲动,容易诱发心脑血管反应,引起神经反射,进而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儿茶酚胺释放量[3],使得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据报道,较之静息状态,BP波动超过30%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明显提高;血流动力学的瞬间剧烈波动对于老年患者、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者是相当危险的[4]。舒芬太尼、芬太尼均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抑制应激反应、抑制肾上腺素分泌等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经由影响下丘脑交感神经、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降低抗利尿激素、儿茶酚胺等水平,从而抑制喉部传入神经冲动。因此,近年来它们已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5]。
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强效阿片类镇痛药,激动阿片类μ受体,镇痛效价为芬太尼5~10倍[5],本组研究发现,在等效剂量的麻醉诱导后,舒芬太尼组(SF组)患者的HR、MAP较芬太尼组(F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P<0.05),但未影响患者健康程度,说明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更深,可能与其诱导下周围血管阻力下降更明显相关。在气管插管即刻(T2),较之诱导后3min(T1)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升高,提示这两种方法均未能完全抑制插管应激反应,但SF组的上升幅度明显小(P<0.05),说明舒芬太尼具有更大优势,能更好的抑制插管应激时的高血压反应,以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提示其诱导较芬太尼更平稳。
其可能原因有:舒芬太尼的脂溶性是芬太尼的2倍,而其分布系数却低于芬太尼,故它能更为迅速地穿过神经膜、血脑屏障,加快其在机体内的效应;舒芬太尼、芬太尼与血浆α1酸性糖蛋白的结合率分别为83%、44%,提示芬太尼更易分布到组织中[6];舒芬太尼可直接作用在血管平滑肌,发挥其血管舒张作用;舒芬太尼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芬太尼强5~10倍,且较μ2受体,其对μ1受体有更高的选择性及激动作用,前、后者分别与介导镇痛效应、呼吸抑制效应相关,故能更好地降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7]。
BIS作为评价麻醉镇静的指标之一,因不受肌松状态影响,常用于麻醉深度监测[8]。本研究中,麻醉诱导后2组BIS均在
4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组麻醉镇静适度,均无过浅情况,同时2组的HR、MAP也有下降,而在气管插管后,HR、MAP、BIS均有上升,提示BIS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有一定相关性,也说明BIS虽能很好地评估镇静深度,但对于镇痛程度反映缺乏灵敏性。另外,气管插管后SF组的BIS较F组明显低(P<0.05),提示SF的镇静作用更好。
综上所述,在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时,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0.4μg/kg)、芬太尼(4μg/kg)均可达到适当的麻醉深度,且可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虽然都能满足插管条件,但舒芬太尼对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血流动力学相对更加稳定,说明其维持麻醉诱导期循环更平稳。对于希望获得更满意血流动力学表现的患者,可选择舒芬太尼替代芬太尼行麻醉诱导,以提升安全性。
[1] 段立杰,张蕊,高洁,等.布托啡诺、舒芬太尼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比较[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6):530-532.
[2] 牛晓娟,刘炜,孙红芳.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7):593-594.
[3] 吴书平,张春艳.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及BIS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3):77-78.
[4] 徐金金,王龙.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老年人颅脑手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8):3123-3124.
[5] 徐露,李元海.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1,15(3):375-377.
[6] 许艳荣,徐凯智,靳彦涛.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诱导对老年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17.
[7] 姚益冰,李懿,徐峰,等.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7):180-181.
[8] 邓玉萍,黄焕森,高崇荣.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小儿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10):857-85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101
广东 518107 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 (梁晓聪 李恩根 李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