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方联合西药治疗骨质疏松症45例临床观察

2015-07-31 08:44:36余献忠
新中医 2015年4期
关键词:肾方磷酸酶骨质疏松症

余献忠

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浙江 义乌 322002

骨质疏松症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容易骨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骨病,临床常表现为疼痛、驼背、骨折、身长缩短、呼吸功能下降等,骨质疏松症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绝经后妇女更为常见。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50~68岁,平均(60.9±8.6)岁;病程1~10年,平均(5.4±1.8)年。治疗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51~69岁,平均(61.2±8.9)岁;病程1~12年,平均(5.8±1.9)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1]及《中药新药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关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出现腰酸、骨痛、驼背、小腿抽筋、脊柱畸形、易骨折等症状;检查结果显示骨量减少、骨密度减少2个标准差以上。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文献[2]辨证属脾肾亏虚证。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脾肾亏虚证;②年龄50~70岁;③同意参加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标准者;②对药物出现严重过敏而不宜纳入临床者;③有精神疾患而未按照临床治疗方案治疗者;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者;⑤近期已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者;⑥有严重的心血管、肝、肾等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25μg)、阿仑膦酸钠片(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10 g)及牡蛎碳酸钙片(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25m g)进行治疗,药物用法用量: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每次2粒,每天1次;阿仑膦酸钠片:每次1片,每天1次,第一次于进食前30m in服用;牡蛎碳酸钙片:每次3片,每天3次。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方,处方:太子参30 g,熟地黄、制首乌各20 g,女贞子、旱莲草、淫羊藿、茯苓、续断各15 g,骨碎补、山茱萸、土鳖虫各10 g。每天1剂,加水煎煮,取药汁400m L,分早、晚2次服用。每周复诊1次,开药7剂。

2组均连续治疗3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变化情况;②L2~4、股骨颈及股骨粗隆的骨密度;③主要生理指标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的水平。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无效:临床症状及骨密度等较治疗前未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为95.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8.458,P<0.0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变化比较 见表2。治疗前,2组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碱性磷酸酶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2组血磷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变化比较(x±s,n=45)

4.4 2组治疗前后L2~4、股骨颈及股骨粗隆的骨密度变化比较见表3。治疗前,2组L2~4、股骨颈及股骨粗隆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2~4、股骨颈及股骨粗隆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3处骨密度的增加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

5讨论

骨质疏松症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据文献报道,我国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已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为低骨量患者[4]。因骨质疏松症为进展性疾病,症状不甚明显,大部分患者因出现骨折才发现骨密度及骨量已发生质的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分为3类: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减少骨量丢失的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等;提高骨细胞活力,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如单氟磷酸谷氨酰胺;提高骨密度和骨量的药物,如维生素D、钙等。治疗过程中,常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但长期服用有较大的副作用,影响临床治疗的顺应性[5]。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大的优势,不仅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还可减少西药的用量,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受到了广大医疗工作者的认可。

表3 2组治疗前后L2~4、股骨颈及股骨粗隆的骨密度变化比较(x±s,n=45)

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痹、骨痿的范畴,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脾虚、肾虚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能生髓,髓以养骨,故骨及骨髓的生长、发育等均有赖于肾气的滋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精依赖脾精滋养才能不断得以补充,若脾精不足,则肾精乏源,亦可造成骨骼失养。中、老年患者元气渐衰,气血瘀滞,肾精不足等均可导致骨骼失养,出现骨质疏松症[6~7]。

健脾益肾方中以太子参、茯苓健脾益气,补后天之本。熟地黄、山茱萸、制首乌补肾益精血,女贞子、旱莲草补肝肾之阴,淫羊藿补肾助阳,骨碎补补肾助阳、强骨壮筯,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全方共奏健脾益肾、补肾强骨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方,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钙、碱性磷酸酶水平,增加了骨密度,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中国医药学报,1988,3(5):71-72.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6-362.

[4]罗燕楠,薛传疆.健脾益肾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6):78-79.

[5]Lau RY,Guo X.A review on currentosteoporosis research:w ith special focus on disuse bone loss[J].JOsteoporoses,2011,16(9):348-357.

[6]栾小红.强骨胶囊结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 34例[J].河南中医,2014,34(10):1949-1950.

[7]王昌兴,何建能,董黎强,等.补肾活血中药结合金葡液局部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0):2184-2187.

猜你喜欢
肾方磷酸酶骨质疏松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芪归益肾方通过调控miR-141对UUO小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4期)2018-04-26 07:12:33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救肾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3期的肾保护作用的临床评价研究
磷酸酶基因PTEN对骨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益肾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及胱抑素的影响
中医研究(2013年11期)2013-03-11 2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