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方华
四面山以水为载体,以或温柔或狂野的瀑布形式,来展示青山、断崖、绝壁的力量,来展现从古至今的绝世美景。鸳鸯们过着上班族一样的规律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如果在工作时间来到洪海湖,你能看到的鸳鸯都必定是单数。富硒的山泉水,含硒的大米、大豆和各种蔬菜,每单位负离子含量高达 2.9 万个的新鲜氧气,造就了令人称奇的“双胞胎村。”
距今1.3亿年前,四川盆地还是一片汪洋。后来,随着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壳持续挤压,一座座山峰孕育而出,大约在6500多万年前,四川盆地东部的重庆市江津区境内,悄然形成了一片地质奇观——这片奇观堪称移步换景,由丹霞赤壁、瓮形围谷和高山瀑布组合而成。
这就是以绝美的山水风光和绝佳的生态环境备受世人瞩目的四面山。当年剧烈的地质运动,不仅造就了当地众多的奇峰、深谷、陡崖与河流,更是营造出了“高瀑蕴丹霞”的独特美景——那些丹霞赤壁,宛如美人脸颊上的一抹粉色胭脂,将群山翠岭映衬得十分迷人、妩媚……
水色映丹霞
世所罕见的“天下第一心”
如果说“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奇景是四面山的本色,那么,“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的流泉飞瀑,就是四面山的灵魂。在地质学上,瀑布被称为“跌水”,所处地势越陡、水量越大,瀑布就越壮观。四面山的丹霞地貌经流水切割和重力崩塌,形成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峡谷、陡崖,为瀑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于是,在赤壁丹岩之上,许多高山瀑布飞溯而下,形成“千丈丹岩作巨幕,片片云霞缠绵带”的磅礴景观,诗意而大气,令人惊叹。
白练般的瀑布,映衬在红色的丹霞赤壁间,再配上翠绿欲滴的绿色植物,让四面山如同人间仙境,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最令人惊奇的是:四面山的大型瀑布都悬挂在红色的丹霞崖壁上,而绿色的植被,则只生长在峰顶和背坡处。为什么会如此呢?这得从四面山独特的地壳演变说起:大约在一亿年前,四面山一带气候炎热,山体中的铁元素被氧化,变成红色,这正是四面山丹霞地貌“鲜红如血”的秘密;此外,由于这里的山体主要成分为钙质和砂砾,被流水冲刷、切割之后的山崖,往往变得光滑,植物无法扎根,所以只在鲜有水流冲刷的峰顶和背坡才有茂密的植被。四面山气候湿润,降雨丰富,处处都是瀑布和溪流,最终与丹霞、绿树一起构成“水色映丹霞”的天然奇观。
在四面山多达100余处的瀑布中,最有名的当属“望乡台瀑布”。它高158米,宽48米,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单级落差最大的宽幅瀑布,被誉为“华夏第一高瀑”。站在瀑底抬头仰望,只见白色的激流似群龙翻滚,如万马奔腾,吼叫着从垂直的丹霞岩壁上飞泻直下,坠入深潭之中,仿佛玉珠落绛盆,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飘逸俊秀,又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恢弘大气。在瀑布下方,因巨大的落差而产生的水雾弥漫开来,加上周围绿树成荫的点缀,勾勒出一幅空灵氤氲的水墨画卷。
如果远观瀑布,你会惊奇地发现,瀑布所在的丹霞崖壁被周围的植被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心”形,世所罕见,因此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心”,那奔流直下的瀑布就是这颗“心”的命脉,犹如爱神丘比特射出的利箭在“心”的两端一箭穿过。如遇天气晴朗,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还会形成美丽的彩虹,七彩霓虹从“心”形的瀑布前一直连到天边,浪漫得无与伦比。
四面山的每一道瀑布,虽然形态各异,但却有着相同的信念——毫无畏惧地纵身跳下丹霞崖壁,完成了从温柔到灵动的转换。在瀑底,跌碎的水珠形成密雾,化千钧情思为一缕柔肠,若隐若现,颇有儿女情长的那番悱恻缠绵。四面山正是以水为载体,以或温柔或狂野的瀑布形式,来展示青山、断崖、绝壁的力量,吸纳云蒸霞蔚的飘逸灵性,接纳千山万壑的灵秀之气,展现出自古而今的绝世美景,让人们感受到原始森林的风雨清润。
在过去的无数岁月里,由于山岭陡峭,罕有外人到访四面山,这些最美的水相就长期保持了自然天成的状态,有水雾,有水滴,有瀑布,甚至还有“海”。在这片典型的西南山岭地区,有着含量丰富、变化万千的水体资源,令世界各地的众多名山都难以望其项背。这里或许没有江南水乡纯粹的浪漫柔情,也没有大湖大海狂野的惊涛骇浪,但无论是山水相成、苍翠掩映的高山湖泊,还是飞流直下、洋洋洒洒的白练瀑布,抑或是清澈见底、款款流淌的谷涧小溪,四面山的水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出尘气质,仪态万千——雾、水滴、瀑布、海,形成了四面山的“水色四绝”,用不同的曲调,为自然谱写赞歌。
洪海湖的万种风情
按时“上下班”的鸳鸯
四面山素以“奇山、异水、红石、厚文”而闻名,其中尤以“异水”为胜,不仅有众多瀑布、飞泉映照丹霞赤壁,更有众多湖泊环抱青山,山水的缠绵,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缱绻柔情。
这些湖泊中的头把交椅,当属以广垠著称的洪海湖,它包含了大洪海湖和延伸的小洪海湖两部分,因纤长深邃而显得意蕴悠长。湖水清明如镜,岸边树木葱茏,野生植被的分布纯属天然,或直得高大挺拔,或斜得旁逸水中,深得自然之趣。这些茂密的森林在湖中的倒影清晰可辨,在湖底形成别具一格的奇观,被称为“四面山的水下森林”。
从大洪海荡舟前行,碧绿的湖面波光荡漾,山水相连,一切都那么和谐共生,让人分不清是青山还是绿水。岸边常有麋鹿、野山羊等野生动物悠闲地饮水,不时还有白鹭飘然飞起,不过最令人惊喜的,还是那些偶尔才会出现,并伴舟而行的鸳鸯。
在人们的心中,鸳鸯是永恒爱情的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曾写诗赞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不过,四面山的鸳鸯颇为与众不同,尽管它们也很忠贞、恩爱,但并不是整天都腻在一起,而是过着上班族一样的规律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非常勤劳。每天清晨,你都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湖边嘀咕、呢喃,那是它们每天出门前的道别;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它们都会兢兢业业地“工作”,中午和法定节假日也舍不得休息;晚上6点“下班”后,鸳鸯们才会“回家”团聚,互相依偎着欣赏湖面静谧的夜色……所以,如果在工作时间来到洪海湖,能看到的鸳鸯往往都是单数。沿着大洪海抵达大山深处,就仿佛是从现代文明穿越了时空,回到古老的世外桃源。举目环顾,入眼尽是青翠欲滴的茂林修竹,流水跌落山谷发出的清脆声响萦绕耳旁。如果恰逢雨后的晴朗日子,往往会有一道彩虹横贯天际,一头连着大山,一头伸向山外……
每当清晨和黄昏时分,薄雾轻起,那便是洪海湖最温情的时刻。淡淡的雾气,像纱巾一样舒缓地飘逸在空中,慢慢由树梢、湖面升腾而起,时而丝丝扩散,时而片片聚集,似奔腾骏马,似绵柔羔羊,似婵娟轻抚,忽然一瞬间弥漫群山,随即又消弭无形……看着多姿多彩的雾中景象,仿佛走进了天宫瑶池,显得静谧、安逸而又神秘。这些千变万化的雾,总是动静相生,仿佛画家尽情挥洒的画笔,描摹着世间万物,或典雅壮观,或磅礴大气。
有人说,薄雾笼罩的洪海湖就像历史长河中的一卷编年史,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不同的传奇、不同的故事。当风景被浓雾掩映,就像顽皮的孩子和人们捉着迷藏,看不清它在哪里,但随着脚步的深入而移步异景,一幅幅别具风韵的山水画一一跃入眼帘的时候,又总能给人带来无限惊喜。不经意间,倏地从湿漉漉的枝叶上掉下数滴水珠,晶莹剔透,翻转着,偶有两滴触及肌肤,“啪”地散漫开来,碎成无数小水星,与人相亲,一种冰凉的舒爽感顿时传遍全身,很是惬意;有时,水珠从树梢跌落,也有的会粘在衣袖上,抓不到,摸不着,却又挥之不去,呼吸所及之处,弥漫的也全是新鲜湿润的水滴气息,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样的小水珠占领……
土地神岩的瑰丽壁画
孕育“双胞胎村”的秘密
在无数次春、夏、秋、冬的枯荣轮回中,四面山的植物换了一茬又一茬,青葱、枯黄、霜红、雪白等各种颜色不断交替,记录了时节的变换,但它们扎根的赤红的山体,却从未改变过颜色。当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绝不会满足于简单的一片红,它随手就可以在岩石上画出许多惟妙惟肖的风景——藏于四面山深处的土地神岩,便是极具迷幻色彩的“丹霞壁画”。
土地神岩长376米,高127米,面积近5万平方米,是一块发育完整的丹霞地貌的代表之作,有“亚洲神岩”之美誉。站在岩壁下抬头仰望:直立陡峭的悬崖绝壁之上,裸露着大片丹红色的岩石,岩石的层次因常年的风吹日晒、水流冲刷而形成了顺滑的纹理,暴露在大自然之中,远远望去,形成了栩栩如生的阿凡提、美女图、万卷书等各类图案,让人浮想联翩。
在土地神岩的壁画对面,也有一道优美的瀑布,它高约90米,悬垂于绿树红岩之中,三面赤壁环绕,与巨幅丹霞壁画两相呼应,形成了“四山锁绝谷,一水落幽林,绿树映湖色,丹霞醉画屏”的绝景。据说,每逢阳光明媚的下午,这道瀑布附近总会如期出现七色彩虹,那瑰丽的色彩映照着奇特的地貌,化成一处丹红色的地质奇迹,散发出令人过目难忘的魅力。
行走于土地神岩峭壁中的小道上,会看到巨石岩壁下有一股清澈细小的涓流,正淌入岩壁下一个天然的石碗里,被称为“一碗水”,碗中的清泉被称为“圣水”,对于山下的一个小村庄——柏林镇青堰村的村民来说,“一碗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青堰村被称为“重庆第一双胞胎村”,全村百余户人有38对双胞胎,甚至有的家庭三代都出现过双胞胎。如此超高的双胞胎几率,引起了广泛关注,无数猎奇者来到村中寻找答案,最后,所有人都被村民带到了这口清泉面前。原来,四面山的水中富含钾、锂、锌、草酸、偏硅酸等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硒元素含量非常丰富,而科学研究证明,硒元素有助于女性排卵,并且提高卵细胞的分裂能力。
事实上,四面山的地方物产,大都富含硒元素,各种富硒产品远近闻名。由于“一碗水”的清泉是从地底深处浸润而出,经过重重岩层过滤,不仅纯净,还在渗透的过程中吸收到更多硒元素,因此才有了神奇的“双胞胎功效”。村民们长期饮用富硒的山泉水,食用含硒的大米、大豆和蔬菜,呼吸着四面山中每单位负离子含量高达2.9万个的新鲜氧气——正是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良条件,才造就了令人称奇的“双胞胎村”。
从远古的白垩纪开始,四面山就在地质作用下逐渐形成,不过直到距今6500万年前,这座奇秀山峰才最终定型。山中的众多飞瀑、丹霞、奇峰、密林等绝美风光,在寂寞中沉睡了无数岁月,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最终被人们彻底发现和了解,直到今天,它的山水一直焕发出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