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平
【摘 要】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抗HEV转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茵陈五苓散;戊型肝炎;急性期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064-02
戊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类型,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其起病急,症状重,主要表现为黄疸、发热、乏力及明显的消化道症状[1],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重型肝炎,严重时可引起肝功能衰竭,甚至引起死亡。目前在临床中多采用护肝、降酶、退黄及对症支持治疗。笔者采用五苓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戊型肝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0例,均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中的诊断标准,血清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IgM)均阳性,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0.3±4.8)岁;病程5~12d,平均病程(7.4±0.8)d。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9.4±5.0)岁;病程6~13d,平均病程(7.2±0.9)年。排除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甘草酸二铵(正大天晴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90)、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67),150mg/次,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1次/d;门冬氨酸钾镁(远大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318),20ml/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茵陈五苓散(组方:茵陈20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5g、白术15g、桂枝9g)治疗,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100mL/次。加减法:血瘀气滞者酌量加香附、薤白,瘀热蕴结者酌量加板兰根,血瘀气虚者酌量加人参、黄芪,肝肾阴虚者,酌量加枸杞、女贞子;脾肾阳虚者,酌量加仙灵脾。两组疗程周期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评价,并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等肝功能指标进行测定。
1.4 疗效判定[2] 显效: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乏力、腹胀、肝区痛、陶土样大便等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TBIL、ALT等降至正常值2倍以下,血清抗HEV转阴率显著;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其中,TBIL、ALT等下降≥50%,血清抗HEV部分转阴;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TBIL、ALT等下降<50%,血清抗HEV无转阴。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T、ALB、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转氨酶及黄疸指标ALT、TBIL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ALT、TBIL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ALB水平升高方面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后两组血清抗HEV转阴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32例抗HEV转阴,转阴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有20例抗HEV转阴,转阴率为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戊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多见,表现为淤胆型肝炎和重型肝炎较多,中医学认为本病与湿温相类似,湿温疫毒侵袭人体后,蕴结脾胃、瘀滞肝胆、阻遏气机,胆汁不循常道,故而发黄[3],湿热相交、癖阻血脉是其主要病机,肝胆失疏、脾胃失调是主要病理改变,中医将其辨证为肝郁脾虚、肝胆湿热、肝脾血虚三种类型。本研究中所选病例,多为肝胆湿热型,宜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主要治则。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以保肝为常规治疗方法,本研究中所用的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保护肝脏的合成、解毒、灭活激素等功能,并促进胆酸代谢,而门冬氨酸钾镁亦主要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细胞功能不全及其他急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医则宜采用以具有利湿退黄功效的复方药物进行辨证论治。茵陈五苓散是以《伤寒论》中名方五苓散与倍量的茵陈相合而成方。五苓散方中以泽泻为君药,利水渗湿;茯苓、猪苓为臣药,可增强泽泻利水渗湿之力,白术为佐药,燥湿健脾、运化水湿,桂枝亦为佐药,温经通脉、助阳化气,而在此基础上再倍量加入茵陈,即可发挥健脾和胃、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效,适用于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之证[4]。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茵陈五苓散对戊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患者血清ALT、TBIL等肝功能指标显著改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珺,郑丹,王萍,等.利巴韦林治疗急性戊型肝炎临床观察[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2):110-112.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S].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3] 田素琴.熊去氧胆酸联合祛湿活血汤治疗急性戊型肝炎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390-391.
[4] 陈波.茵陈五苓散对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12,31(3):162-164.
(收稿日期:2015.04.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