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娟 周妤琪
通过对物流职业群体的调查与分析,仓储与配送在物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切物流活动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点,现代仓储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仓储与配送实务》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与《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实务》、《货代与报关实务》等几门课程构成了物流管理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框架。
该课程打破传统的方式,根据岗位梯度层次设置情景推进项目式教学,共计设置3个学习阶段、9个学习项目、9项工作任务,需64课时,其中讲授32课时,项目设计实践32课时。讲授、实践交融进行,工学结合,学、做合一。
(1)基础阶段——仓储配送相关认知
“走进仓储与配送”模块内容的选取就是让学生对“仓储”形成初步的认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仓储、仓储管理管什么、货架有哪些类型及分别具备什么功能。通过参观物流企业,让学生知道仓储工作在物流企业运营中发挥的作用。
(2)作业阶段——岗位作业能力的训练
“仓储配送岗位技能”模块内容选自仓储流程的各作业岗位的任务和职责,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完成仓储流程中的各项具体任务,为保证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顶岗打下基础。
(3)管理阶段——规划布局与成本管理素质培养
“规划布局与成本管理”模块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仓储配送流程控制能力的基础上知识与能力的延伸。在学生初步掌握配送成本构成和影响仓储绩效因素的基础上,再借助具体企业案例,锻炼学生的仓储配送成本分析和控制能力以及建立仓储配送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名优秀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为学生在入职3-5年内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完成了知识储备。
表1 理论与实训课程结构
为了能够培养出企业认可,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本课程在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对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与探索。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指导思想为理论加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性地在每个学习项目中设计相对应的学习情境、项目任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项目任务则以具体实训操作为载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员分工真实体验货物在仓储与配送过程中各个流程上的实际动向与操作,详见表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实施,采用“观、模、练、评”四部曲完成教学过程。每个项目开始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项目前的准备。以项目五为例:第一步,观。教师针对仓储货物常用的几种编码方式进行示例讲解,并就物流实训中心的现有货物就地进行堆码示范,学生此时的重点应该是观看与学习。第二步,模。教师在对货物进行编码和堆垛示范后,要求学生进行依次模仿,并随机干预指导。第三步,练。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完全放手让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分工、协作进行训练。第四步,评。实训结束后,教师对实训过程及效果进行点评打分,对操作不当的地方进行指正,学生亦可以参与进行小组互评打分。整个教学过程都以此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步骤贯穿始终,让每一堂课、每一个项目都充实饱满地进行,并有实际结果,激发学生学习与动手兴趣。
表2 实训项目具体安排表
通过32加32理论加实践的课程设计,同学们可以生动形象地认知、学习、实操,一票货物从选择仓库、签订合同、验收入库、在库管理、出库操作、配送拣货、组织运输、异议处理、客户维护的整个过程。教学过程轻松,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气氛活跃。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很强的主动性、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进行。在学期中和学期末,我们对本课程在同学们中以评教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发现同学们对本课程新的教学模式非常满意。就物流专业本身的专业特性来看,此种理论加实践的工学教学模式是非常适用的。
依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遵循“以社会需求为驱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为途经,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专业建设理念,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普适性要求,采用此种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考虑到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低的情况,本课程将通过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一票货物的“经历”,使专业知识与日常所见所闻密切联系,降低专业知识难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模、练、评”四部曲自主性的操作,以团队的形式一起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解决问题,最后积极参与评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1]王瑜.仓储与配送管理项目是教程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晓琴.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J].中国商界 (上半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