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视角下柔性管理企业文化的应用——基于中日企业文化要素的评价

2015-07-25 09:52:50朱博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国际商务财会 2015年4期
关键词:词条柔性日本

朱博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东方视角下柔性管理企业文化的应用——基于中日企业文化要素的评价

朱博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文化的不断融合,文化差异的影响也逐渐在各行业当中体现出来。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企业积极进行企业文化管理,并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形成综合、高效的管理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和伦理,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文化,以人际关系为主,追求群体的和谐共存。而日本传统文化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了西方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构建了一套效率优于中国的优秀管理体系。本文首先概括描述东西方人本思想的差异比较,然后结合柔性管理理论,用德尔菲法对当前中日两国企业文化要素做出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企业文化柔性管理中日对比

一、东西方人本思想比较

现代柔性管理企业文化和儒家文化都具有以人为本的特性。古希腊文化是西方人本思想的起源,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商业城邦化,西方文化逐渐从早期古希腊文化单纯追逐人文的精神中独立出来,并逐步演变成了当今的近现代人文思想。西方的人本思想一直处于更新当中,有了很多观念的改观:(1)从单纯认为人的行为由理性支配转变为开始重视其他非理性因素的影响;(2)开始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认为人和社会的和谐性是发展的前提条件;(3)经济效益不再是衡量的唯一指标,更加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同时,企业的行为应当符合整体社会利益。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当中,人同时承担了各种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的角色。人的行为是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如何管理好人是当今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因此,人本思想成为了东西方企业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今后企业文化发展和融通的方向,已经成为了企业推崇的一种优秀文化。

二、柔性管理

(一)柔性管理的内容

柔性管理是以人的心理及行为研究为基础,以非强制的方式,使人潜移默化地将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行动。它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完善,更能充分体现人本思想的特征。由于儒家思想和柔性管理思想都以人为核心,这为儒家思想向柔性管理的逐渐过渡和融合吸收奠定了基础。现代企业文化逐渐意识到柔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儒家文化需要依靠其自身优势,摒弃不足,才能为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柔性管理的职能

1.教育职能

教育职能是使人主动遵守和执行组织所定下的规则和目标,和被动执行不同,是将组织意志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教育能够使管理对象理解行为的内因,能够发自内心地维护组织利益,提高行动力。

表1 东方管理文化15个要素含义

2.协调职能

协调职能是一种经常性工作,通常的执行方式是指挥和控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控制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并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进行协调干预,追求效率的最大化。因此,一般的协调手段只能解决基本的工作关系,无法协调人际关系,只有柔性管理才能在兼顾工作效率的同时,协调好群体和谐性。

3.激励职能

激励职能是一种主动性工作。其重要表现方式是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及时评价,以起到促进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激励职能主要通过奖惩制度来实现。把握住人们最为关注的因素,及时施以影响,从而使人们有更为积极的工作。

三、中日企业文化要素评价

(一)研究设计与假设

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作为基本分析方法,从网络、书本等途径收集企业的文化介绍,归纳、总结其企业文化关键词,然后结合柔性管理理念对关键词做分类统计,再进行深入分析。因为本研究是从东方视角对中日柔性管理企业文化进行比较,所以采用苏东水(1996)所提出的东方管理文化的15个要素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各元素所代表含义如表1所示。

为了考察柔性管理在中日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应用,本文从以上15个东方管理文化要素中选取贴合柔性管理思想的10个要素作为研究因素,分别为:一为“道”,即企业管理的法则、管理的客观规律;二为“变”,即创新,包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精神创新等;三为“人”,即以人为本,取人心、得人才;四为“实”,即指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五为“和”,指以人和为贵、天人和一;六为“信”,是指诚信、信任;七为“圆”,指圆满、求精、求全;八为“谋”,指凡事要有预测、谋略;九为“术”,即方法、技巧;十为“效”,即成效、目标。

(二)样本选择

为了对比中日柔性管理企业文化,本文选择了中日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绩效方面做得最优秀的企业作为样本企业。鉴于本研究主要就近年中日优秀企业的文化表述进行比较,所以我们决定选择2013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获奖者”中的50家获奖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公司,包括了国家电网公司、现代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德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同时,在选择样本公司时,本文参照2013年度日本经济新闻社发布的50家优秀企业名单,这些企业涉及的行业广泛,涵盖了材料、制造、信息、家电、医药、金融、钢铁、汽车等行业。本文选取了佳能、丰田、花王、夏普、东芝、青空银行、住友金属工业等日本知名企业作为样本,从知名度和行业涉及度来看,这些企业都具有一定代表性。

表2 中日企业文化关键词比较

(三)数据收集和整理

通过收集中国和日本各50家优秀企业文化资料,本文抽取了关键词条共289个,排除相同的词条后剩余126个词条。由于日本企业资料中一般不明确标示企业文化的关键词,只有相关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的描述,因此,本文在进行分析和提炼后获得日本优秀企业文化关键词条303个,排除相同词条后剩余138个词条。最后,本文总共得到关键词条264个,其中包括出现频率大于1的关键词条134个。

(四)分析方法

根据所得到的关键词条,按照前文所选取的10个东方管理文化要素进行分类,得到以下对比表2。

1.日本优秀企业文化的特征

从上述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优秀企业的文化特征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以“人本”为纽带

日本企业文化最精华的部分体现在“人本”上,从“人本”出发,注重企业文化的组成要素,强调以人为核心,能力为本位,以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基本条件,适度激励员工,鼓励技术创新、自主经营,保障基本福利,恪守对生命的尊重、精神的健康、修养、诚信、团结、友善等元素。

(2)注重“危机意识”

日本企业将“危机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强调忧患意识,促使日本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注意对地球资源的保护,推崇改良生产技术以减少污染,创新产品和技术以节约资源,将现实主义和长远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

(3)尊重“共同价值观”

日本企业不仅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也注重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这两者并不冲突,日本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将其有机结合并产生互利的作用,以社会效益引导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刺激社会效益。例如松下的“七精神”,其中一条就是强调“产业报国精神”。

2.中国优秀企业文化的特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有目共睹,相比传统企业文化有了新的融合和提升,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展示了其独到、高效的企业文化,如万科、海尔、联想等。新时代的中国企业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融合了西方的管理文化,更新了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管理文化。从前文对关键词条的总结中可以看到,中国企业文化有了以下新特点:

(1)中国企业文化开始“创新、求变”

如今的时代强调创新精神,中国优秀企业也开始汲取这部分优秀文化,将创新精神运用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提升自我,寻求变化。中国企业开始注重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借鉴他国优秀的企业文化完善自己。

(2)注重培养员工“勤奋、进取”的精神

企业的灵魂在于员工,优秀的企业需要有知识、有素质、勤奋、进取的员工推动发展,中国企业的成长也依靠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中国优秀企业都强调员工的公平竞争、勤学敬业、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员工超越自我、奋力拼搏。

(3)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勇气”

为了摆脱过去中国经济落后的局面,中国企业的员工一改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印象,奋起直追、勇敢创业,鼓足勇气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为自己企业争得一席之地。这是在传统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吸取西方冒险精神的最好融合。

四、结论

通过运用东方管理文化元素对中国和日本企业的文化关键词条的比较,可以发现中日优秀企业在柔性管理企业文化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都在自身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理念,将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日本柔性管理文化在不断的更新、学习的过程中日益成熟,成为了东方管理文化的代表,并且仍然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而中国柔性管理企业文化在传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了外来优秀文化理念,在发展中将各种文化因素包容创新,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在如今文化冲突鼎盛的环境下,中国柔性管理企业文化更需要对日本等外来优秀文化兼容并包,舍其糟粕,保留传统文化的独到的生命力,以加强我国的企业软文化实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成中英.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

[2]苏东水.东方管理文化的探索[J].当代财经,1996,(2).

[3]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1.

[4]王椿阳,朱永新.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创建和谐组织[A].世界经济文汇[C].2006,(12).

[5]刘晓莲,高绿化.中日两国企业文化分析[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0,(4).

[6]彭汉香.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理念差异与融合[J].经济师, 2005,(1).

[7]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M]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8]袁秀华,李鑫,张惠萍.中华儒学与日本管理哲学[J].税收与企,2000,(11).

[9]胥敏.日本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J].党政干部学刊,2005,(3).

[10]赵静.论日本人集团意识的成因[J].理论学习,2005年,(6).

[11]孙利.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儒家管理哲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责编:萌娜

【中图分类号】F270

猜你喜欢
词条柔性日本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日本元旦是新年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石油沥青(2021年5期)2021-12-02 03:21:18
探寻日本
中华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9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大数据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