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电器化时代,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电,照明、通讯、洗衣、做饭、取暖、纳凉……生活及生产对电的需求没有最多,只有更多。科学家们也在发电的征途上“上下求索”着……
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对电量的需求,人们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火力发电站主要以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生产电能。利用这种方式发电,电是有了,可滚滚浓烟却污染了空气。环境皱着眉头说:“别再建火力发电站了,否则空气要脏透了。”
鉴于火力发电站污染环境,以及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人们不再兴建火电站,改为新建水力发电站。大江大河被拦腰截断,大坝耸立,蓄水成湖。可是,水电站对环境的危害也不可小觑:江河鱼类产卵洄游受阻,有些鱼类直接面临灭绝的危险。水电站还会带来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自然灾害。环境无奈地叹了口气,说:“筑坝截流,是断‘水脉’、毁自然的灾害之举,还是让江河自由流淌吧!”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永不枯竭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可风力发电需要占用大片土地,且不稳定、不可控,噪音污染大,影响鸟类。
火电站、水电站都是环境的“敌人”,世界各国为了保护环境,开始建核电站。本想核电站能给人类带来“绿色电”,谁料大地震把日本的核电站震坏了,对环境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环境痛心地说:“核电站也不安全,会毁家园呀。”
难道就没有真正绿色的发电方式吗?眉头紧锁的科学家们仰望天空,太阳微笑着说:“我这儿有绿色电,来取吧……”
受太阳的启示,科学家发明了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利用太阳能发电,既不污染环境,也不危害生物,而且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太阳能发电绿色环保,可也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天黑和阴天时,太阳就不见了踪影。冬天,太阳虽然竭尽全力放射光芒,可与其他季节比起来,能量、热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都暴露出太阳能发电一个弱点,那就是不稳定。
如果把光伏电板送到太空中,组建一个太空发电站,阳光不就能时时有,电源不就稳定了吗?
没错,你能想到的,科学家们自然也想得到。用太阳能电池板在太空组建发电站的技术也已经成熟,国际太空站的电能就源于一个小型的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可问题是,太空发电站发出的电能如何输送到地球上供我们使用呢?架高压电线输电肯定是不行的。
太空发电容易输送难,面对这一难题,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太空发电站的电能无法用架线的方法输送,那能不能用“无线”的方法输送呢?
当然能呀!2001年5月,一位叫皮尼奥莱的科学家在大峡谷一侧,把电能转化成微波(一种电磁波)向大峡谷另一侧的微波接收器发射。微波接收器顺利接收到微波,并将其转化为电能,而且这些电能成功点亮了1只灯泡。这个实验说明,电能是可以用“无线”的方式输送的。
2015年3月8日,日本科学家将1.8千瓦电力(足够用来启动电水壶)以无线方式,精准地传输到55米距离外的一个接收装置。3月12日,科学家又将10千瓦电力转换成微波后输送,其中的部分电能成功点亮了500米外接收装置上的LED灯。
这次实验的成功使得无线输电商业化成为可能,科学家们计划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内,在距地面3.6万千米的太空轨道上,建造一座面积达6平方千米的大型太空太阳能发电站,源源不断地为地面上的城市供电。
这座发电站清洁、安全,不受恶劣天气和昼夜的影响,也不会发生传统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不过,建造太空太阳能发电站还需要克服几个重大问题。比如,如何把能量传递到地球上。目前的方法是用微波或者激光,日本科学家的方案是通过微波远程传递把能量接入地面。轨道电站的重量将达到1万吨,当前的运载火箭还难以担起此“重任”。美国宇航局正在研制的超级火箭一次也仅能将120吨的载荷送入轨道。同时,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也是个问题,而且需要定期更换,这些都涉及庞大的资金。不过,相信这一梦想终将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