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哈萨克族冬不拉研究综述

2015-07-24 21:28龙婧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冬不拉阿依特斯

龙婧

哈萨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与其生活密不可分的因素。哈萨克族著名诗人阿拜·库南拜[1]曾经这样比喻过:“歌儿替你打开世界的大门,你的身躯又伴着歌儿被埋进坟墓”,由此可见,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充满了音乐的韵律和诗意。这些美妙的旋律和歌曲在历史长河中被艺人们世代传唱着。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被誉为“人民心中的夜莺”[2],在民族悠长的文化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哈萨克族的民族文化符号。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区,因此本文就有关伊犁的哈萨克族冬不拉研究进行综述。

国内有关哈萨克音乐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建国后至80年代初,研究视角、方法较为单一,成果相对匮乏,进入90年代后,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学界开始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有关哈萨克族音乐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3]。据了解对哈萨克族乐器较为全面的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研究乐器的学者和论著比如毛继增教授的《冬不拉和冬不拉音乐》[4]其中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冬不拉的弹唱技巧、乐器形制特点以及部分的乐器的渊源历史。同时在这一时期不少少数民族学者也开始较为系统的对哈萨克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在哈萨克文刊物《木拉》等发表了20余篇相关的研究成果。此后进入20年代,哈萨克族冬不拉的研究就主要围绕跟其相关的弹唱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并且有大量在研究性刊物发表的论著,以及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硕士论文。

另外笔者在知网中搜寻的关键词“哈萨克族”、“冬不拉”有573条,用关键词“冬不拉”进行搜索有331条。其中硕博士论文相关信息的有60条[5]。通过笔者的整理发现跟冬不拉乐器形制相关的只有9篇,其中以冬不拉这件乐器为主要线索讨论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的专业性论述仅有1篇,剩余的都是与冬不拉的弹唱研究相关的论文和期刊文章。

通过笔者对上述论文、期刊杂志、书籍等总结、分类,目前对哈萨克族冬不拉的介绍与研究,大致可归为如下两大类:

一、以冬不拉弹唱为介绍或研究对象

近年来以冬不拉的弹唱为研究对象的情况很常见,相关文章大致有100篇左右,据笔者总结其中大致有60篇较有研究价值的文章。大致分为冬不拉阿肯弹唱概况10篇,阿肯阿依特斯对唱[6]大致有26篇、大型说唱器乐曲形式7篇、人物类8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8篇等类型。

为避免概念混淆,笔者在此对“阿肯弹唱”和“阿肯阿依特斯”进行界定:阿肯弹唱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即兴赋诗弹唱。当众吟唱,出口成章。第二种,弹唱叙事长诗。但这不是每一个普通阿肯都能胜任的,这只能由少数专门从事长诗演唱的高级“阿肯”担任。第三种,对唱。其中的对唱阿肯弹唱即“阿肯阿依特斯对唱”[7]。

阿肯弹唱总结的文章当中具有研究价值的硕士论文有2篇,其中有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古那尔·艾则孜的《哈萨克民间阿肯弹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8],文中主要以传播学、口头传播、文化传播等理论和方法为视角和基点对哈萨克族阿肯弹唱艺术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探讨。另一篇是2007年新疆师范大学牛媛媛的《新源县坎苏乡哈萨克族阿肯弹唱传承现状的考察与研究》[9],论文着眼于新源县坎苏乡这一特定空间来进行考察和研究,根据田野考察运用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和视角来反思阿肯弹唱在民间自发传承和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较为全面的将阿肯弹唱在民间真实的面貌展现出来。

阿肯阿依特斯方面的论文较多,硕士论文就有5篇。主要有2007年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娜斯拉·阿依拖拉的《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的特点及研究概况》[10],文中建立在对富蕴县阿依特斯对唱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富蕴县阿依特斯的传承、演变规律以及阿依特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另外还有2014年新疆师范大学的谢新洋《青河县哈萨克阿依特斯文化研究》[11],作者在文中以青河县胡尔曼别克文化艺术节暨第十七届阿肯阿依特斯文化艺术节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对当地哈萨克文化环境、音乐、田野实录、传承演出现状等做出了描述和介绍,并且总结了当地阿依特斯文化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传承保护这一文化的方式。另外阿依特斯的研究在重点期刊上较少,主要集中在新疆艺术学院和伊犁师范学院的学报上,例如在对阿依特斯的定义和名词解释上面,韩育民在新疆艺术学院学报上发表的《阿依特斯源流考》[12],以民族音乐学时空观的视角提出阿依特斯是由宗教、语言、韵文、民俗等多种文化因素构成的集合体的观点。这与著名少数民族研究者毕桪在伊犁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在民间传承中实现对阿依特斯的保护》[13]中对阿依特斯的定义有异曲同工之处,毕桪在文中认为,阿依特斯是一种语言和智慧的竞技,与哈萨克其他民间传统文化和民俗生活是紧密结合的,并且认为只有在其民俗生活和普遍语言环境下,才能真正传承阿依特斯这种文化。

在大型说唱、器乐曲方面,有少量的硕士论文,而更多是发表在新疆艺术学院、伊犁师范学院学报上的研究文章。譬如有对大型器乐曲六十二阔恩尔论述详细的杨振波《哈萨克族<六十二阔恩尔>古典音乐艺术历史渊源初探》[14],文中细致论述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与其他各民族的历史渊源。另外对大型说唱达斯坦的研究有2011年新疆大学阿依努尔·毛吾力提的硕士论文《哈萨克族达斯坦的演唱与传承——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为例》[15],文中除了对达斯坦艺人、表演、传承方面进行了阐述,还着重描述了冬不拉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对研究冬不拉音乐的活态发展有研究价值。

在对冬不拉弹唱人物的介绍中,也多是在学报上的研究文章。譬如有在《人民音乐》上发表的毛继增的《一位未留姓名的冬不拉作曲家——巴赫提汗·塔海》[16],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位当地著名的冬不拉作曲家的生平和部分作品,塔海创作了近50首冬不拉乐曲,广为流传。除此之外还有一篇,是黄中祥的《哈萨克族民间演唱艺人萨里·赛里》[17],文中详细的介绍了弹唱艺人中的一个分支“萨里·赛里”,对其与阿肯艺人的区别、发展渊源、生存环境以及传承发展做了详细的论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除了在学报上发表的文章之外,还有两篇详细论述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篇硕士论文。其中有山东大学阿热爱依·努尔塔依的硕士论文《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18],文章系统的梳理了近几年来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并对其传承和保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另外文章还对冬不拉艺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通过以上研究和论文,笔者认为目前此类研究有以下特点:

(一)对冬不拉为主的院团、艺人为研究范本的专业性研究较少

通过笔者调查,上述研究中在冬不拉弹唱这一部分对院团、艺人为研究范本的论文、文章、书籍较少。其中大多是期刊杂志,专业性论文较少。在艺人方面,多是记者采访,并没有系统成章。例如有上文提到的毛继增的《一位未留姓名的冬不拉作曲家——巴赫提汗·塔海》、托汉·斯马古力的《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家白山布·杜南拜》[19]。还有韩育民《十九世纪哈萨克族著名冬不拉演奏家及作品阐释》[20]。其中较为详细的记述了艺人的生平,以及部分冬不拉曲目。为后人研究冬不拉这件乐器提供了良好的活态生活环境。但是上述这些仅仅是在期刊上的介绍,专门以人物为线索进行对冬不拉弹唱专业性论述的还没有发现,以院团为主要线索进行研究的目前也没有发现。

(二)研究对象多集中在以冬不拉为基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从2006年“阿肯阿依特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陆续的“哈萨克族六十二阔恩尔”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也在 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2008年“哈萨克民间达斯坦”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同年哈萨克族“铁尔麦”艺术也被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至此,论述上述选题的论文层出不穷。其中以概括所有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有2008年华中师范大学加依娜西的硕士论文《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21],文中详细分类并介绍了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还运用民族音乐学比较法将哈萨克族和蒙古族进行了对比。

二、以冬不拉乐器为介绍或研究对象

据笔者了解,目前学术界对冬不拉乐器本身音声研究目前还尚未成熟,研究性的专业论文目前仅有一篇。在分类中主要分为对冬不拉历史文化的研究有2篇、冬不拉形制与制作的研究有6篇、冬不拉与其他乐器的比较有5篇。

(一)冬不拉乐器形制的研究

据笔者调查,在研究冬不拉乐器形制与制作方面,除了在20世纪80年代,毛增继发表了4篇相关文章外,笔者仅发现2013年新疆师范大学刘卓群的一篇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冬布拉制作传承研究》的研究性论文,可见在冬不拉乐器形制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其中刘卓群《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冬布拉制作传承研究》[22]对冬不拉乐器形式制作方式的流程以及乐器本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历史和文化都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并且以一个国家级传承人阿迪力汗·阿布都拉为个案,进行了田野调查,对冬不拉在历史、形制、制作、传承现状和传承人方面的研究方面的论述都很有研究价值。还有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专家毛继增《冬不拉和冬不拉音乐》[23],文章虽然发表时间较早,但是其中对冬不拉形制的研究如今依旧有参考意义,以及他的《冬不拉的制作与改革》[24],此论文基本奠定了当代对冬不拉艺术音声方面的基础,其中对流传下来的冬不拉曲目以及乐器改革形制都有很详细的论述。

(二)冬不拉乐器与其他乐器的比较研究

这方面的专业性论文还处于空缺状态,笔者查阅到的文章多是期刊杂志方面的小型文章。有探讨冬不拉这件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的关系的雷嘉彦《冬不拉与库姆孜的比较研究》[25],文章对冬不拉与库布孜的合奏曲方面做了记录,并且还介绍了相关艺人演出。另外从东西方比较方面进行分析的文章,有沙莎《冬不拉与钢琴的对话——析随想曲的艺术特色与声部分配》[26]。其中对一次冬不拉与钢琴的合作曲目中,在曲式作品分析上对其进行了音乐风格的比较。除此之外,还有从不同民族乐器之间比较的论述,王建的《从锡伯族民间乐器谈民族影响与融合——以东布尔与默克纳为例》[27],其中从锡伯族民间乐器东布尔和冬不拉之间传承和融合的关系做了描述和比较。

伊犁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单一到多彩多姿,从贫瘠到生机勃勃。可见哈萨克族民族传统文化借由“非遗”的翅膀,逐渐树立起自己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研究枝脉,培养属于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人。然而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发展,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研究领域还亟待挖掘和填补。例如哈萨克我国在对哈萨克族国外与国内的发展研究;哈萨克族民间艺人的研究;其他相关民族对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哈萨克族各个地区民族乐团的研究等等。发展与传承,融合与碰撞,如何在现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系统生态化的构建,是以后也需要重视的一部分。

注释:

[1]阿拜·库南拜:(1845年8月10日—1904年7月6日),哈萨克族伟大思想家、哲学家、诗人。

[2]刘卓群:《冬不拉艺术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思考》,《大众文艺》,2012年第03期,第24-25页。

[3]雷嘉彦,杨娇娇:《新疆哈萨克族音乐研究六十年(1950年—2010年)》,《中国音乐》,2013年第04期,第108页。

[4]毛继增:《冬不拉和冬不拉音乐》,《音乐研究》,1980年第03期,第74页。

[5]根据知网搜索得知。

[6]由于阿肯弹唱中的阿依特斯对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论文集中,故列为一类。

[7]朱瑜:《新源县哈萨克族阿肯弹唱的发展思考》,《科技创业家》,2012年第20期,第6页。

[8]古那尔·艾则孜:《哈萨克民间阿肯弹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牛媛媛:《新源县坎苏乡哈萨克族阿肯弹唱传承现状的考察与研究》,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10]娜斯拉·阿依拖拉:《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的特点及研究概况》,《新西部(理论版)》,2011年12期,第4-6页。

[11]谢新洋:《青河县哈萨克阿依特斯文化研究》,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12]韩育民:《阿依特斯源流考》,《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02期,第6-9页。

[13]毕桪:《在民间传承中实现对阿依特斯的保护》,《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03期,第8-11页。

[14]杨振波:《哈萨克族<六十二阔恩尔>古典音乐艺术历史渊源初探》,《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01期。

[15]阿依努尔·毛吾力提:《哈萨克族达斯坦的演唱与传承——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为例》,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1年。

[16]毛继增:《一位未留姓名的冬不拉作曲家——巴赫提汗·塔海》,《人民音乐》,2006年第11期,第44-45页。

[17]黄中祥:《哈萨克族民间演唱艺人萨里·赛里》,《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04期,第21-24页。

[18]阿热爱依·努尔塔依:《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济南:山东大学,2012年。

[19]托汉·斯马古力:《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家白山布·杜南拜》,《中国音乐》,2005年第03期,第124-125页。

[20]韩育民:《十九世纪哈萨克族著名冬不拉演奏家及作品阐释》,《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1期,第41页。

[21]加依娜西:《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2]刘卓群:《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冬布拉制作传承研究》,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23]毛继增:《冬不拉和冬不拉音乐》,《音乐研究》,1980年第03期,第74页。

[24]毛继增:《冬不拉的制作与改革》,《乐器》,1983年第04期,第21页。

[25]雷嘉彦:《冬不拉与库姆孜的比较研究》,《大舞台》,2013年第7期,第236-237页。

[26]沙莎:《冬不拉与钢琴的对话——析<随想曲>的艺术特色与声部分配》,《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6期,第79-80页。

[27]王建:《从锡伯族民间乐器谈民族影响与融合——以东布尔与默克纳为例》,《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01期,第1-6页。

参考文献:

[1]刘卓群.冬不拉艺术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思考[J].大众文艺,2012,(03).

[2]雷嘉彦,杨娇娇.新疆哈萨克族音乐研究六十年(1950年—2010年)[J].中国音乐,2013,(04).

[3]毛继增.冬不拉和冬不拉音乐[J].音乐研究,1980,(03).

[4]朱瑜.新源县哈萨克族阿肯弹唱的发展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2,(20).

[5]古那尔·艾则孜.哈萨克民间阿肯弹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牛媛媛.新源县坎苏乡哈萨克族阿肯弹唱传承现状的考察与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娜斯拉·阿依拖拉.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的特点及研究概况[J].新西部(理论版),2011,(12).

[8]谢新洋.青河县哈萨克阿依特斯文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9]韩育民.阿依特斯源流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02).

[10]毕桪.在民间传承中实现对阿依特斯的保护[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11]杨振波.哈萨克族《六十二阔恩尔》古典音乐艺术历史渊源初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12]阿依努尔·毛吾力提.哈萨克族达斯坦的演唱与传承——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1年.

[13]毛继增.一位未留姓名的冬不拉作曲家——巴赫提汗·塔海[J].人民音乐,2006,(11).

[14]黄中祥.哈萨克族民间演唱艺人萨里·赛里[J].民族文学研究,2003,(04).

[15]阿热爱依·努尔塔依.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年.

[16]托汉·斯马古力.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家白山布·杜南拜[J].中国音乐,2005,(03).

[17]韩育民.十九世纪哈萨克族著名冬不拉演奏家及作品阐释[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01).

[18]加依娜西.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9]刘卓群.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冬布拉制作传承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20]毛继增.冬不拉和冬不拉音乐[J].音乐研究,1980,(03).

[21]毛继增.冬不拉的制作与改革[J].乐器,1983,(04).

[22]雷嘉彦.冬不拉与库姆孜的比较研究[J].大舞台,2013,(07).

[23]沙莎.冬不拉与钢琴的对话——析《随想曲》的艺术特色与声部分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6).

[24]王建.从锡伯族民间乐器谈民族影响与融合——以东布尔与默克纳为例[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01).

猜你喜欢
冬不拉阿依特斯
路特斯与“驾驭者”对话
路特斯ELETRE
Jiao Ayi| 《娇阿依》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越西笔记
会唱歌的冬不拉
买买提的冬不拉
冬不拉艺术与演奏研究
阿依朵朵
贝奈迪特斯与安全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