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林遵义县遵沿煤矿
煤矿安全事故的技术成因分析
曾祥林
遵义县遵沿煤矿
煤炭开采这种传统的采掘业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随着国家各项工业计划的进程加快,伴随着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开采的技术水准在不断地提高,并加快同国际生产技术的接轨。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煤炭开采的安全事故,为了保证和监督煤炭开采过程的安全性得到不断提升,国家对每一次新出现的煤炭事故成因越来越重视。造成煤炭事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甚至是复杂的,可以说大多数的事故都有着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的问题。本文试着从技术要素的角度去深入分析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隐患和生产管理问题,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煤炭事故;事故成因;安全管理;煤炭安全技术
煤炭生产的工作者都知道,煤矿井下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这五大因素的影响。而在生产的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也会造成重大的故障和事故,事故的严重性可以直接威胁到工人的生命安全。排除安全隐患的技术管理工作关乎煤炭生产作业的安全管控。我们知道,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何种各样不安全的因素。只有通过提升管理水平,不断研究并跟进最先进的煤炭生产管理技术,才能有效地查处生产中的隐患,适时确认安全防患的重点,同步加强和规范煤炭的生产过程,最终保煤矿作业的安全。
举例来说,在煤炭井下开采过程中,对新出现的瓦斯局部区域不合标情形,采掘的工作面接近含水层等这些短期隐患,应当明确技术责任,迅速做出补救的措施。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短期隐患可以说是技术管理的重点,因为需要着重根据理论进行分析,同时测试,探究隐患的关联因素,制订出可行性措施。
工程技术几乎涵盖了关于煤炭开采的全部流程。本文所提到的相关技术要素只涉及造成煤炭生产事故隐患的那些重要要素,而关于煤炭生产的后面环节,比如制煤,洗煤等则不进行探讨。
一座矿井先期的勘测与开拓技术,甚至一个开采区的相关工程设计,都可以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开掘技术的实施难度和后期的生产安全稳定性,所以开采设计的工程技术要素就显得至关重要。矿井结构规划与管理水平其实就是重要的工程技术要素,而这种结构的设计技术水平显然是可以直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和频次的。矿井的先期勘测工作是最为基础的,重要的影响后续生产的事故隐患的因素,这个环节所涉及到的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对于煤矿的开拓开采,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设计方案,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的先期的评估测试工作。可以说,任何一个细节出现了问题,或者忽略了其中一些不确定的要素,都会切实影响到煤矿后续开采作业的最基本的安全环境,这就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验证,开展全面的技术勘察,然后将各项数据进行详细认真的汇总报告,接着进行一系列的数据测试与纠正分析工作,再依据科学的原则逐步慎重地制定出开采方案。
比如说,对煤矿的开采进行相关结构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各项因素的混杂作用,会对开采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这不仅仅要考虑到开采前期的各项因素,而且要对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故进行充分的考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措施进行有效地补救,这样才可将损失降低到通过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的水平。而同样的,开采过程中所采用的相关开采技术以及所使用的开采设备,都要求将开采的技术流程进行整合。
再比如说,巷道的布置力求合理简单,各系统的设施与设备首先就要在技术上有可行性,这自然是为了减小巷道后期其他相关路径,框架施工的技术难度,同时规避施工的事故风险。这些结构的布置,严重依赖技术的支持,而且需要进行相关的技术论证。
目前,中国在跟进世界上的采煤工艺水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丰富着自身的采煤工艺。煤炭开采技术再为发达,也是一种工具,如果这些配套的技术,设备,机器,测试的仪器没有配套的操作技术,没有专业的人才使用,就无法保证这些技术所应发挥的整体效能。
综合来看,煤矿开采本质上是一项技术性极其高的工作。而我国现在的状况是,存在着许多不合规的煤矿企业,特别是那些小型矿场,普遍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作业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要知道,只有充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采矿技术和知识,才能够保证开采的安全,自身的生命安全甚至是周围环境的安全。煤炭生产如果仅仅保证矿区工程的物理环境安全,而没有符合实际要求的,高素质的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作业,那么即便有再多的技术保障和物资支撑,也一样不能保证煤矿的生产安全。而且,据统计,绝大多数煤矿事故的技术因素都归结到了人为的技术操作不当上。
具体来讲,在煤矿的技术操作上,作业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煤炭生产相关的安全制度和规范的,如果没有技术人员的遵守,就会是一纸空文。这些操作的技术要素在作业过程中显得较为琐碎,但是责任意识重于天,如果操作的一个细节不够到位,都有可能点燃引发事故的导火索,这最终将造成不可控的局面,综观世界上的煤炭事故,许多都是这种技术操作失误的情形。所以技术人员不但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样要对工作的技术要领不断总结,积累相关的操作经验,监督其他作业人员按照正确的,规范的操作流程去操纵机器,使用仪器或进行其他作业。
[1]胡冬红.煤矿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2]杨武.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特点、成因与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机电信息,2012,09:179-180.
[3]刘志华.煤矿安全事故隐患的成因与消除措施分析[J].煤炭工程,2006,06:33-34.
[4]刘志华.煤矿安全事故隐患的成因与消除措施分析[J].煤炭工程,2006,06:33-34.
[5]梁幸慈.浅析预防煤矿重大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J].煤矿安全,2001,02:48-50.
[6]段明泽.煤矿采矿技术应用问题的探讨[J].能源与节能, 2012,06:13-14.
曾祥林(1966-)男,贵州省遵义县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煤矿安全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