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瑜
同安采访的最后一天,我们走了一段从同安通往泉州的古官道,就在城区南门外楼宇之下、大同街道碧岳社区里。若不知古官道,可先找铺前街。铺前街的铺,就是商铺之意,这里是同安县治时期商贸繁华之地。如今的铺前街,被填高不少,路边的红砖老宅,半个门都被路面遮挡了,显得更为破败。在知名的肥栋满煎糕旁,一条往下斜沉、延伸的道路出现在左侧,路边楼房“架”着一座不高的旧牌坊。这就是颜立水所说的厦门第一座“小妾坊”——蔡宗德妾杨氏贞节坊。这是同安很重要的涉金文物,蔡宗德是金门名人蔡献臣的爷爷,这座牌坊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同安知县等人为杨氏建造。
“小妾坊”所在的这条道路便是古官道,沿途走走,还能看到些老商铺的破旧门面。路过一座甘露亭,旁有清代所立“苏颂故里碑”,不远处是纪念同安县令谭维鼎带领军民击退倭寇的“铭恩亭”。
碧岳社区岳口里78号旁,是明代古牌坊“凤山钟秀坊”,纪念的是同安县举人洪敏,据说洪敏是同安有科举以来首位受官方立坊彰显的举人。这座牌坊高大、完整,带路的小杨说,当年解放军也是从这座牌坊下进城。当然,我们找它的原因还有一个——洪敏也是金门人。
其实现存的古官道只有近千米距离,但这是我们此行最喜欢的行程之一。官道虽有些脏乱,但它错落交叠的格局,文物的多样与完整,以及安静,让我们觉得仿佛真的走在古道上。它好像是藏在城区里的一段文化暗语,我们在这里找到古同安的痕迹,也找得到切切实实的金门的痕迹。
如果一定要说这条路上有适合“旅游”的地方,那一定是穿过“小妾坊”即可见到的“郡马府”。“郡马府”是南宋皇室郡马叶益所建。叶是同安大姓,明代任内阁首辅大臣的福建福清人叶向高家族,也是同安叶姓分支出去的,“郡马府”内也有他的画像。我们还找到了苏东坡知交佛印禅师,他也出自叶氏。“郡马府”也是涉金文物。金门花厝是叶氏聚居地,花厝的叶姓人就来自同安。
“郡马府”所在地方最初叫岭下,后因区域内有七宫八庙,改为佛岭。这栋宅子被很好保存、翻修,虽然可能失去了原来的味道,但还是有些古意。尤其建筑的格局很有趣,主体建筑是回字,但在正门前方又有单独的一面照壁,还有活水从正厅门前经过。屋子由叶姓的宗亲老人照看,打理得倒也清爽,植株茂盛。
这只是我们循着颜立水老先生提供的线索,行走的一段千米路程。而在如今的同安,金门与同安的关联,更密更多。
譬如,一片陆地与一座岛屿的关联。
颜立水出版的书籍中提到,“发源于加张山经长兴里的五显溪,是通往金门的水路”。在同安影视城旁东溪之上,仍架着同安的古老桥梁——五显第一溪桥。金门与同安两地交流一直频繁,金门人常到同安购买陶瓷器、粮食等,他们也带来海产、花生等金门产物。而同安地瓜藤运往金门更是一种产业,据说金门人但凡种地瓜都得靠同安本土的地瓜藤做秧苗才能有好收成。
五显第一溪桥是在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也就是金门建“浯洲盐场”的时候,为了适应贸易运输所需而建的石桥,同时建成的还有五显第二溪桥。明崇祯年间,金门阳翟人陈基虞(任广东按察司副使)特地捐金倡修这两座石桥,可见金门人对这条水路的重视。
颜立水是同安人,祖籍金门。在《祖地情缘》一书中,他这么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家乡(玉堂)祖厝(六柱宗祠)读初级小学时,听村中老人说:我们姓颜的是从金门过来的,每年“吃冬”的时候,村上要派人“坐菜船”到金门祭祖,金门宗亲还发给回来的船费。那时我对“金门”毫无概念,到大宗祠看到“桃源世泽分浯水,鲁国人文焕玉堂”的楹联,也不懂“浯水”是何方。
1981年同安县(含今翔安区)首次文物大普查,颜立水有意识地将“金门历史名人遗留同安的文物古迹”列为普查专题,从而积累了一些田野调查第一手资料,也获得了阳翟陈氏、桐屿许氏、东园张氏、王公楼王氏、吕厝吕氏、彭厝彭氏等“金门移民”的信息。他告诉学者彭一万,他老家所在新店彭厝是金门沙尾彭氏的分支。
同安人称金门为贵岛,颜老最初一直不明白为何,“金门经常有风沙,地方又小,也没什么物产”。在多年文物搜集工作之后,他明白了贵岛的含义——因为环境恶劣,金门人很会读书,故而出了很多“贵人”,比如洪敏。而根据颜老的统计,古同安自有科举考试以来,共有225名进士,金门占了50人。明代文探花林釬是金门人,同安官最大的蔡献臣也是金门人。“人丁不满百、京官三十六”,讲的是金门西洪村,“九里三提督、百步一总兵”,说的也是清代武官盛行时金门的人才兴旺。历史上“薄饼嫂”的老公蔡复一,也是金门人。
因为名人多,金门人为古同安的文明留下非常多的痕迹。同安县城是全县(包括今天的金门县)中心,所以很多金门人在县城或城郊置业、定居,其中以金门琼林蔡献臣(光禄寺少卿)和阳翟陈健(三郡太守)两个家族最为庞大,而阳翟陈氏又是琼林蔡氏之娘家。蔡氏在同安城北有东山草堂,城南有望洋庵和怡园别墅;陈氏有前宅99间、松田世大夫第和北门诰命堂,这两个家族为古同安的文明留下厚重一笔。人们常说“无金不成银、无金不成铜(同)”,颜老觉得对这句话最恰当的解释是:同安的文明缺了金门就不完整。
阳翟
同安祥平街道的阳翟,来自金门的阳翟,金门阳翟则来自“中州固始”之阳翟,是座有着1100年历史的古村落。金门阳翟社,日据时改为“洋宅”,日军撤退后改作“阳宅”,1996年参加同安阳翟陈氏宗祠奠基庆典时,发现同安族谱书写为“阳翟”,终于1998年复名“阳翟”。
沙尾
金门沙尾彭氏先祖彭子安(1325-1392)于元末到金门投靠母舅,其三子彭用斌徙居长兴里后萧保后萧村(今作后烧,属五显镇),用斌两子又分支同安东半县鹊山之下的民安里蓬莱保,以金门原籍地沙尾为村名(今属翔安区新店镇)。后来,地名不断雅化,但有趣的是,金门沙尾雅化成了沙美,翔安的沙尾现在也叫沙美。
吕厝
金门吕厝据说已无吕姓居民,但却是吕氏始居地的冠姓地名。同安区西柯镇吕厝社区就是以金门祖地吕厝为名,这里的送王船也是同安很重要的民俗。
东埔
厦门有不少东埔与金门东埔陈氏有关,从地名而言,今翔安区新店镇祥吴社区有“东浦”,后溪也有东埔(今属集美区后溪镇),至清初后溪陈氏又分居现在的海沧区东孚镇,也叫东埔(今作东浦)。
欧厝
今属金门金城镇珠沙里的欧厝,其祖地为同安县翔凤里欧厝保欧厝社,原为欧姓始居地,现属翔安区新店镇的欧厝村,但村民多姓王,每年农历二月十二都到北山拜祭开闽王。
小西门
同安小西门住有同安戴氏开基祖,明洪武年间,戴一材由同安小西门迁居翔风里十九都古贤保,仍以祖地小西门为名(今属金城镇珠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