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从山林走向海洋

2015-07-23 09:27钟祥瑜
海峡旅游 2015年7期
关键词:同安宋元安溪

钟祥瑜

驱车前往前格村五里林,山路蜿蜒,真可媲美《头文字D》中“秋名山”的发卡弯。古道入口难寻,如果没有当地向导,需下车询问村民。对于五里林村民来说,古道曾经是他们通往泉州安溪的必经之路,一问便知。村里有一些石砌枪楼(碉堡)守卫,如今已用作民房,有村民居住。碉堡一般建在山地高的视野开阔处,防御匪徒,保护村民财物,可见当年古道商业往来之繁华。开放的古道入口处,立着一个标识,上头记载着古道的简要历史。

我们的向导杨志刚是同安莲花镇人,当年他骑着自行车啃着馒头,满同安寻找古道古迹宫庙碑坊的时候,同安的历史渊源还极少被厦门城里人热衷,也少有厦门寻根一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同安人,他被一本《同安老地名》启蒙,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探知的欲望,进而走街串巷,翻山越岭,从一个线索顺藤摸瓜下去,拎起来就是一段古同安的精彩过往。他说,小时候村子里的马尾松棵棵壮实一个人抱不过来,很多树上都刻着名字,待百年之后这棵树便是这个人的棺木。如今环境变化政策层出,习俗不再,家乡变了一个模样,同安也变了。多年前搜寻到的古道,有些被后来的民房隔断,古道边的商铺、庙宇,也多被毁坏不见踪影。每每听他脱口而出的古迹历史,不论多冷门的亭台石碑都能说上个所以然来,我们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热爱。此行寻访同安古道,由他带路真是再对不过。

古道上葱郁的林木高高护卫两旁,地上阔叶陈腐,轻轻踩上就是千年。杨志刚说,这里是宋代的高速路,路面平坦宽阔,当年此地物品流通频繁,村庄兴盛。古道上有合理的排水设施,一座土地公庙,一处貌似茶寮遗址,还有旧时挑担歇脚木棍杵下的痕迹。后人为了方便行走或适应新的交通工具,将古道旁的山土翻下覆盖,古道也因此得以更好地保存。古驿道上,每经过一个村落,就设有一座土地公庙,以保佑一方水土的平安。拾阶而上,一边听志刚娓娓道来,一边试图用意念穿越千年,无意间俯首拾起一块瓷片,志刚一打眼就说出这是宋元的旧物,寻宝的心情瞬间被点燃。在古道上,我们寻访到一个貌似当年茶寮的遗址,陶瓷碎片零星散落,一行人再也无心纠结历史,投身到挖古董的热潮里去,一心想着找出几片宋元时期同安生产的珠光青瓷来。淘金般的狂热不外如此,一会儿找到一片明朝的古瓷碎片,一会儿又是宋朝的裂釉工艺残片,时不时的尖叫声,惹得山下的蜜蜂越发嗡嗡响起。志刚也从文史向导,摇身一变,成了给古董验明正身的专家。一路我们惊喜连连,抓着一把骨瓷碎片自认为颇有收获,志得意满地往前行,古道尽头便是半岭村了。

杨志刚带我们走的这段宋元茶马古道,南起汀溪镇前格村五里林,北至半岭村,全长2.5公里,是一条从同安县城通往泉州安溪的必经之路,翻过同安和安溪交界的东岭,过龙门岭东北面高山古道到达安溪桂瑶。它承担着同安、泉州之间的地方货物往来,输给内陆粮油、盐、海产和日用杂货,运出木材、竹器、茶叶等,并一路南下至同安上埔、草仔市,从县城小西门进城关,运往五显第一溪桥,再辗转赴泉州刺桐港。

半岭位于同安汀溪镇北部杉际山脚下,与安溪交界,毗邻南安市,距同安城区20公里,正是前文所说野路民宿所在之地。旧时,半岭借着茶马古道的东风日渐繁华,客商多在此休憩,热闹一时。如今,这里还完整地保留着古客栈、古商铺。和前格的五里林相似,为了防止商旅队伍遭山贼抢掠,半岭的村民在古道旁的山顶上建造了山寨堡垒,以供商旅避患。某处山头上,还保留一座距今300多年的古山寨,山寨里还有个地理先生。真是神奇的很。

古道上的远方

同安的古代交通,成熟于清末,先后修通了可达南安、安溪、长泰、集美、刘五店等地的古道8条,支线6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四方的交通网络。

同安八条古道,现在留存的多是断断续续的遗迹,路过的村庄也多数变了模样。像半岭这样古道保存较好的村庄,已经是少之又少,需要有志者的努力探索和复原了。宋元茶马古道,是宋元时期同安境内较为重要的一条交通要道,属于同安通往南安县东田古道的分支,而现今同安境内遗迹较为丰富,路过村庄保存较好的,要数同坪古道了。同坪古道也是开辟于宋代,全长40公里,从同安小西门出发,往西北,经古庄、草仔市、云洋村、安乐村、澳内、小坪村,直达安溪大坪村,也是一条运输日用杂货的重要通道。而安溪内陆山区的货品通过古道,汇聚在小西门,同样输送往五显第一溪桥这样的古渡口,而后转向泉州的刺桐港,或者后起的漳州月港和厦门港。

从同安县城驱车前往小坪,一路上追寻着同坪古道的遗迹。车子经停澳溪村,这里有“小武陵”之称的沧江坝,是先贤陈健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捐筑,用于灌溉山田,距今已有400多年,溪水依然惠泽莲花镇的一方农田。古时,这里是同坪古道的关隘地带,村民出入的必经之路,坝边还能寻到古道遗迹和石碑,只是已经杂草丛生,不复当年。我们小心探路,细读碑文,脚下便是淙淙流水,溪水声势极大,声浪在坝上和古道边翻滚,当年定是让古道过客提心吊胆一番。在澳溪边上的中庄村内,据说还有300多年历史的土楼,形如闽西客家围楼和漳州土楼,是郑氏家族(郑成功一脉宗亲)聚居之所。沿路而上,还能看到朱熹当年题词的“安乐村塔”,细数这历史种种,山路越走越远,最终可到海拔600多米的小坪村。

同安境内的古道无论伸展向何处,最终都会汇聚在古城关内,通过当年的古渡口将路途引向海洋及更大的世界。这些古道,无不承载了内陆山民对外面世界的所有努力和想象。行走各方的马帮“骡驴队”,奔赴考场、仕途的文人士子,远嫁他乡的新人,沿途茶寮、客栈里的客商,在长长的古道上,他们所思所想的也许都是远方。

同安古道·航运

宋元茶马古道

泉州内陆货品,通过安溪—半岭大丘田—五里林—御史岭—古坑—上埔—路下—五峰埔—草仔市—县城小西门进城—第一溪桥,运往泉州刺桐港中心的后渚港。

同坪古道

同安目前仍有部分遗迹的古道之一,全程40公里,从城关小西门至安溪大坪:小西门—古庄—田洋—草仔市—庵仔下—潘道亭—花厝—后洋—云洋—云埔—石佛内—安乐村—澳内—道里—庙村—小坪—尾林—大坪。

河运、航运路线

泉州内陆货品运到到汀溪,用大木板船,在上埔转运至五显第一溪桥,随后往同安出海口运出,经石浔,转东咀港入海。港汀溪古窑址靠近河运水路,宋元时期同安的珠光青瓷就是从水路运输到泉州刺桐港,销往日本、东南亚。明代同安海运货品主要输往漳州月港,当时平和的克拉克瓷正在兴起。

猜你喜欢
同安宋元安溪
全国首批“巾帼志愿阳光行动”试点站在同安揭牌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预防病毒
同安的山
学校办学特色的探索与思考——以厦门市同安进修附小为例
除夕夜中的烟花
安溪寿星爱品茗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
宋元以来桂林回汉饮食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