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夯实农业稳定发展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五新”要求;视察江苏时提出“一个目标、五个迈上新台阶”最新要求。“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盐城市将积极适应新常态,围绕“五新”要求,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提升产出高效化、种养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农民职业化、装备现代化“六化”水平,推动盐城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100亿元,增加值力争达到53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0元,分别增长5%、3.5%、11%。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产业体系上下功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也是今后“三农”发展的主旋律。早在2011年,江苏省就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组织开展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经监测,盐城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得分71.7,居全省第9位,比上年前进一位。目前,盐城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在农产品加工、职业农民培育、设施农业比重等方面。下一步,将按照“进位争先”的要求,抓牢重点,主攻难点,以大力推进产业化、农机化和水利、渔业、气象现代化等,全力提升盐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加大主导产业培植。深入推进高产增效创建、高产吨粮市县创建、周年高产模式创建“三大创建”活动,攻单产、增总产,力争粮食总产增长10%,实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四连冠”。全力打造粮食、生猪、家禽、园艺、林果、水产六大“百亿”工程,使水产业突破400亿,其他五大产业突破“双百亿”的规模。加快设施农业(渔业)发展。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设施农业领域,实施一批高效种养、设施装备先进的农业项目。2015年,全市新发展设施农业(渔业)面积20万亩,争取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设施农业(渔业)面积达到300万亩,使全市设施农业(渔业)专业村达到总村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加快产业化进程。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盐城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只有1.54,而全省水平已达2.6,这是盐城农业发展的短腿。针对这一“短板”,要实行“两手抓”,一手抓铺天盖地,一手抓顶天立地。坚持招商先行、项目带动,全力招引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项目,2015年计划引进农业“三资”100亿元。坚持提质增效,重点培植100家发展前景广阔创新驱动型龙头企业,力争形成龙头企业年销售过10亿规模的10个、过20亿的5个、过50亿的1个,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1。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市场流通业。推进农产品“联产联销”,进一步加强盐沪对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健全市级综合批发、县级区域批发、镇级特色批发、村级直销店和农民经纪人五级市场网络体系,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开辟苏南销售市场,在上海、南京等地设立20个左右的盐城农产品直供窗口、配送中心。
大力推进联耕联种,在适度规模经营上下功夫。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实现“三权分置”,积极探索适合盐城发展的适度规模经营新路子。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点”就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种养大户和园区建设,鼓励农村能人、经纪人、“凤还巢”务工人员发展规模养殖和创办以种养为主的家庭农场,引导工商资本、科研单位兴办各类园区,提升规模效应。大力推进“一村一农场”、“一镇一园区”工程建设,2015年全市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0个,镇级园区30个。“线”就是加快农业示范带建设,把现代农业发展要素进行串点连线,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加快节点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5年每个县(市、区)都至少建成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带,市一级重点在临海高等公路沿线打造百万亩沿海渔业产业和盐都双新大道、亭湖331省道沿线示范带建设。“面”就是大力度推行联耕联种。这是盐城农民的首创,是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一年实践下来,已达到土地效益和农民收入“双提升”的目标。对这一看准的路子,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进一步创新模式,着力推动向联耕联管、联耕联营拓展,在2014年推广联耕联种200万亩的基础上,2015年再推广100万亩以上。
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在农业科技装备上下功夫。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科技农业发展上,将努力提高三个水平。一是提高农民技能水平。注重把培育职业农民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加快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突出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成员等主体,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个类型,实行差别化培育。2015年全市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农民创业培训3000人,培育职业农民1000人。二是提高科技孵化水平。做亮现代农业园区,突出公共服务功能配套,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引导重点园区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快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向园区转移,建立自主创新基地和“三新工程”示范基地;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推进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开发。切实加强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全年示范应用“三新”技术30项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2%以上。三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以农业装备园建设为载体,加快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全市推广各类大中型农机具3.4万台(套),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1%以上。推广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明年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农业全覆盖工程,新建农作物苗情监测点60个以上。利用新建的农村信息综合平台作用,扩大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范围,力争9个县(市、区)试点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500个以上,打造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市。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在节约集约上下功夫。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改变过去农业粗放式经营模式,走集约化、精准化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加强农业生产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农药、肥料的使用量,加快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加大畜禽粪污的治理力度,全市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50个以上。突出水环境的整治,扎实开展农村河道三年整治行动,围绕“疏浚、连通、控排、清洁”的要求,2015年集中整治大沟81条、中沟359条、小沟11377条,使农村水生态有明显改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双十”绿化重点工程,新增成片造林面积7.6万亩,建成绿化示范村庄90个。进一步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加快推进沿海5个万亩新林场建设,新建设防护林5.15万亩。充分发挥沿海大湿地、大森林独特资源优势,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大力推广循环农业。主推“林——鸡——菜”、“农业废弃物——沼气工程——沼液利用——林木种植”、“猪——沼——菜”、“鱼——虾——稻”等十多种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2015年力争使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利用率和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90%、85%和70%以上。狠抓质量农业发展。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应用体系为重点,建立品牌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制度,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全市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示范基地100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00个以上,实现“三品”产量占比30%以上。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农产品品牌经营主体,在商标注册、品牌的策划宣传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创成国家和省级名牌的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市农委、海洋渔业局、林业局、供销社等部门牵头,重点在大米、西瓜、大闸蟹、异育银鲫、梨、禽蛋等品牌培育上做文章,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公共品牌。各县(市、区)根据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选择一批品牌进行培育、塑造和包装以及战略定位,形成1~2个在全省范围内有影响的知名品牌。推动休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是传承农耕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手段,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2015年将不断完善休闲农业支持政策,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休闲农业。全市建成20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
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2015年,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深化改革:一是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在总结2014年29个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全面推开,2016年总体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有稳定持续集体收入的行政村,特别是城中村、城郊村、园区村,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市新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60家。三是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深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支持各县(市、区)依托现有的产权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或其他交易平台,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引导农村各类产权进场交易,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四荒”资源使用权、林权、农业科技成果、农村房屋、合作社股权等市场化流转机制。全市新建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3个。四是积极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以推行“政社互动”为突破口,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加强对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以保障基本民生为导向,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托底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实现民生保障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五是积极鼓励各类改革探索。充分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改革意愿和改革举措,鼓励农民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大胆探索、大胆完成,凡是法律没禁止的,都允许农民去试、去干、去闯,并及时总结和推广他们的新鲜经验,进一步激发盐城农村改革发展的活力,为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增添强劲动力。
(作者系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