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一种母性的温柔

2015-07-22 00:23靳锦张弘
人物 2015年7期
关键词:砂纸吴先生木头

靳锦+张弘

木匠海弟喜欢自制筷子选好木头、做成坯料刨出形状、砂纸打磨

法国作家罗兰·巴特认为,筷子与刀叉相比具有一种母性的温柔,它“不切,不抓,不毁,不穿,是在移动一个婴儿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恰如其分的谨慎动作,它是一种力量,而非一种冲动”。

相较这一法式浪漫主义的描述,我们在寻常餐馆所见的筷子可一点也不浪漫和温柔。某个烈日当头的中午,在北京CBD一家名叫“嘉源美食”的店铺里,仅仅11:30至12:30的一个小时内,738双刚刚还在餐盒里胡搅蛮缠的筷子,便已全部沾油带渍地横尸垃圾堆。

这是一种受到鼓励的一次性筷子,竹子制成,享有13%出口退税。OPP包装袋上,印有苏东坡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旁边画有在竹丛中嬉戏的熊猫。阿里巴巴批发价,5分一双。

仍有用木头制成的一次性筷子——2007年数据,该年一次性木筷子消耗木材大概在100万立方米左右,民间调查的数据是166万——其中近一半出口至日韩等森林覆盖率达60%的国家。而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21.63%,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更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

2013年3月,演员黄渤把一双一次性筷子在热水中“涮了几下”,整杯水立刻变黄,并发出刺鼻的味道。一次性筷子不仅造成了木材的大量消耗,还直接制造了丢弃和回收的环保成本。两个月之后,黄渤工作室正式启动“筷乐行动”,提倡自带筷子。两年间,黄渤将筷子带去每一个剧组、太湖论坛、金马奖、戛纳电影节。这些专门定制的筷子,如今已被送出6000多双。参加《杨澜访谈录》,黄渤也不忘送双筷子给杨澜,“要用的,不是拿来看的。”

木匠海弟则喜欢自制筷子。他有一双用坤甸木做成的筷子,夹菜的部分是方的,便于夹起豆子、花生等圆行物体,用了三四年,不久前断了。现在,他用的筷子下面尖尖的,同样是手工自制。

做一双木筷子大概有这么几道工序:选好木头,做成坯料;再用一字刨,刨出上面方下面圆的筷子形状;接着用砂纸打磨,先用500目再用3000目砂纸,使筷子表面顺滑。海弟自己用以及送人的几十双筷子,是不涂蜡和漆的。整个流程下来,需要大半天时间。

海弟告诉《人物》记者,选坤甸木是因为“它纹理比较瓷,不容易变形,弹性好,不容易发霉”。这种木头也被用来做龙舟、双杠,在显微镜下看“像星星,闪闪发光”,是“很有故事的一个木头”。

除了坤甸木,芸香木、交趾黄檀、巴里黄檀、乌木、铁线子、南果豆,但凡木质坚韧适中,粗细合适,不易脱色且对身体无害的,都可用来做筷子。至于檀木,尤其是昂贵的紫檀木,海弟认为其纹理交错,容易变形折断,置于水中还会褪色,并不适合做日常用的筷子。

海弟不喜欢金属筷子,“我是不喜欢冬天的时候还用一双冰冷的筷子,钢铁,冰凉冰凉的。”木筷子与碗盘碰撞时声音“柔和”,而铁筷子则不同,“刺耳”,“特别难受”,“让我起鸡皮疙瘩”。

“木筷子和竹筷子也有它不好的地方,不易清洗干净,易滋生细菌。”在无锡,收藏有3000余双筷子的吴绮华告诉《人物》记者,他用的是一双合金筷。而多数酒店和餐厅使用的是树脂和密胺粉做成的塑料筷,耐热性较弱。

吴先生的3000余双筷子里,有寺庙里用来掐灯芯的铜筷、丽江淘来的易碎的翡翠筷、内蒙古游牧民族置于刀鞘上的骨筷,还有筷顶被制成小叉、小耙样,日本人专门用来吃蟹的蟹筷。最令吴绮华印象深刻的是他收藏的第一双象牙筷,1998年在周庄,他花掉月工资的1/3—800元,买下了这双筷子。“认死理了,就是喜欢。”

今年5月,吴先生在社区以“家风、家训、家规”为题展出了他的收藏。在日常家庭聚餐时,他会提醒孙女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饭上,或是晚辈要在长辈之后动筷。遇到儿女拿着筷子说话,吴先生也会提醒,“你放下筷子再说。”

海弟做筷子的工具游标卡尺,锉刀,铲刀斜口刀,刮片筷子夹具,短刨,鸟刨

猜你喜欢
砂纸吴先生木头
砍根木头去打仗
一二三,变木头
一张砂纸
砂纸式复合片的防刺性能研究
搬来搬去的木头
微笑受害者
给予木头身一颗灵动的心
普通砂纸有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