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敏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语文课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其中既包含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又包含对文章整体框架理解、段落划分、语言形式等文体知识。语文作为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综合素养的科目。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同时又应看到语文承载了大量的民俗民风、社会风貌、个人群体的经历和情感表达,所以还要看到语文的人文性。综上,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语文的首要目标便是训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语文文章不仅体现了对汉字、词语、句式的应用,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寄托,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体现。所以,诵读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往往把课本规定的篇目段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来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应付教师的检查,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也就不会对文章的主旨深刻理解更不对作者词语运用技巧进行推敲。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应该不会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了吧?
应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总结与实践,找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引导学生阅读朗诵,品味文章,感悟主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朗诵可将文章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学生在朗诵中可与文章作者进行交流,领悟文章主旨进而激活已有的经验和情感,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在朗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口等多种感官来充分感受文章基调、语调和写作思路,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涵的思想情感。可运用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全面、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情节和结构,加深对重点段落的理解及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
二、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畅谈对文章主旨的见解,来深化认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将自己的感情、认识强加给学生。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直抒胸臆。而同时教师则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提示,给他们以点拨启示,进而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不断交流讨论中全面加深对文章主旨、写作技巧的理解学习和掌握。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思辨质疑能力
现在使用的语文新教材都体现出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更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不可“新瓶装旧酒”。
对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获取新知。引导学生自我阅读已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启发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还学生以权力的过程。
再来看看在语文实用工具性方面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语文课是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重要的训练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学生问题,学生常常不能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是说得很模糊。学生所写的书面内容繁文缛节表面辞藻,回答冗长繁琐,重点不突出,不能做到言简意赅。这是因为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主要以模拟考试、课堂背诵、随堂朗读为主要形式,尤以考试为主,而这其中毫无语文的实践训练。把语文课变得僵化死板,毫无生气,以至于只会在语文学习应用中“纸上谈兵”,书写和使用程式化的语言套话。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使学生掌握应具备的语文素质。应该看到,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情感的传达,口头的表达能力等具有实践性的内容是不好考查和量化评定的,但这些方面却恰恰是学生语文素养程度的关键体现,作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
1.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应对以上问题,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充当导演,为学生提供舞台,组织学生通过辩论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的氛围,使学生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尽情发挥。这样学生不但敢说,而且爱说,从而达到能够通顺、流畅、明晰、带感情的朗读文章和进行口头的语言交流。
2.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实践训练。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过程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具有启智明理作用的文章或智慧故事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培养他们的变通性、创造性、跳跃求异性思维,这或许不会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必定会使学生思维活跃,进而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胸中有竹,下笔自成。具有高水评语文素养的学生,不仅有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也要有丰富的课外阅读书目,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他们。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的阅读中,在实践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得到的体会感悟,反过来又会帮助课内知识的学习,课外阅读从长远和语文实际应用来看,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
以上所述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望与同仁交流并提出宝贵意见。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