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齐
历史的长河中,沉淀着不少血与泪、功与过、创新业绩、舍身赴死的勇气……这是我们不该忘记的。
观看校史纪录片后,我陷入了沉思。黎尚雯、罗介夫、曹孟其……这一个个不凡的人物从眼前掠过,他们身后那一所巍然屹立在希望之光中的学校隐隐浮现,最后定格在画面上的特写是他,学校的创始人与精神领袖——禹之谟。
即便在和平安宁的今天,仍可想象那时血腥味儿十足的时局。实业、学校、革命,关乎到经济、教育、政治的使命,由禹之谟一人担下。他是否也曾感到这副担子的沉重?而其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办新学、育新民的责任。
保种——保存革命的点点星火,在一个个幼小的心灵中撒下无限希望;存国——在大厦将倾、风云变幻之时,在一个个英雄暗地活动、官府临死之前凶恶反扑之刻,他站了出来,挡在官府的枪口前,矗立在风口浪尖。
1906年夏天,为拒辱反帝、忧愤国事而献身的湖南籍赴日留学青年陈天华和姚宏业的灵柩运回长沙。他组织全城学生把两人遗体公葬于岳麓山,“以彰义烈”,借此扩大革命影响。那天,多少学生云集,为发出正义的声音而努力。
革命的号角已经响起,战斗的命令已经下达,新世纪的先锋已向黑暗的旧势力摇旗呐喊,要为了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而冲锋陷阵。可阴影还是笼罩了过来:禹之谟被逮捕,最后被杀害。
但英魂长存,伟大的精神不会消失。它将一代代传承,激励千千万万附中人奋发图强、再续荣光。
风雨飘摇中创立的师大附中,如今已成为百年名校。正逢校庆之际,这种精神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变化的是形式,但不变的是精神。为国效力、兴我中华的目标,在每位老师、每位工作人员和每位同学身上体现着。
但我们还应该做得更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民族复兴之大器,需要我们发扬先辈的美德,更加勤奋努力。
难道在早上,你没有听见梦想的召唤?难道在课堂上,没有时间的滴嗒声促你上进?难道在晚自习中,没有那一道道或严厉或慈爱的目光投到你身上?学校的历史给了我们荣耀,我们也将用行动为它再添一枚枚闪亮的徽章。
多少年过去了,这一头已看见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那一头终能欣慰长眠了吧。其间的动荡、残酷、艰难、困苦,都是值得的。
时间仍在流逝,带不走、去不掉的是一个人的决定、无数人的努力,更是永远向前的附中。
从来不用想起,也一直没有忘记——它已烙在我心中。(指导老师:李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