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琛
摘要:在当代的城镇之中,公园园区是专供民众开展休闲活动的场合,并且对城镇当地来说还能够发挥出调适生态结构的效果。而湿地是公园之中的常规土壤环境,对湿地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及改造能够令湿地的具体利用效率取得大幅度的增长。对此,作者据个人参加公园内部湿地环境优化改造项目的经历,介绍几点科学的改造对策,希望借助这些对策能够让湿地的规划更加合理并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
关键词:公园园区;湿地;改造策略
中图分类号: X32
湿地是在地面积水或土壤长期过湿的条件下形成的。死亡植物逐年堆积,形成了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泥炭层和腐殖层,具有深度不等的积水从而造成土壤承载力低和不适宜公园的土地利用及多数植物的种植。改造和利用湿地资源对于公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其他湿地改造的方式,经过2年的实践,石门森林公园总结出了一些小区域内湿地排水改造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湿地的形成
湿地大部分处于低洼地区,具有季节或常年的停止性积水。水分补给主要有降水、外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由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使土壤长期渍水,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粒分散承载力低只适合湿生植物生长,秋冬死亡后有机残体残留在土壤中,而处于低洼积水的特性使得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残体形成腐殖质和半分解的有机质甚至不分解,这样年复一年的积累。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质逐年加厚,形成土壤的泥炭化或称为腐泥化。
二、利用与改良价值
1.泥炭土的利用
湿地的土壤成分主要为泥炭土,因其形成过程和结构特性等原因,改造和利用都是有价值的。湿地主要的土壤成分泥炭土从形成的过程决定了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高,因其土粒结构分散,干燥后疏松多孔,吸收性能强,适宜植物呼吸利于根系发育。
2.土地资源的利用
湿地土体承载力低,适合生长的植物较少,多为无观赏价值和无经济价值的湿生植物,不利于畜牧及人类的进入,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改良和利用湿地在前苏联及我国东北三江平原都是争取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对于公园等小面积区域湿地的改良利用更是重要的而且具有经济价值的。
三、改造排水过程
1.总体方案
根据湿地形成的过程,水分的补给来源有降水、外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治理与改造需应根据形成原因分三个步骤:(1)减少降水渗透(2)控制外来地表径流(3)排除地下径流。排出湿地多余水分和控制地下水位是湿地改造和利用的关键。
参考其他湿地改造成功案例,目前较为常见的排水方法分为采用人力和机械化。人力也称为系统排水既用人力挖垄沟做排水沟,机械也称局部排水既用机械筑高台整地,将积水排入高台侧方的取土穴。根据公园湿地的所在位置及地形情况采用系统排水较为可行。
2.具体处理方法及实施过程
(1)减少降水渗透
湿地区域内长期积水必须首先将积水排出。在施工上根据地形由高至低在水量较为集中的位置平行设数条排水沟,排水沟平均深500㎜,沟宽300㎜,各明沟横向间距大于5米,小于10米。使平时的降水能汇聚至排水沟减少对周边土体的渍水。可采用人力挖沟和机械化整地。面积较少及土体承载力极差的情况可采用人力整地。机械整地适用于大面积整地和大垄整地。
石门森林公园的湿地改造过程前期勘测因改造区域位于山体中部,上部无明显地表径流,只有位于湿地西侧有地表水源。根据周边地形对其选择了改道的方式。在湿地治理前一年为地表径流专门修筑引导明渠。使地外水不能进入将治理区域形成积水。明渠毗邻湿地为湿地排水提供条件。
(2)排除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的排除可在前期已挖掘排水沟的基础上针对仍未干燥的区探测出水点增加挖掘。施工须注意以下问题:
1)强化地表排水。由于湿地持水力强,导水率低,水分疏放困难所以在和前期开挖排水沟同等深度的条件下,排水沟间距应小于5米。2)适当选定排水沟位置。经一段时间明沟排水,在场地内查找明沟无法排干的位置进一步的疏导。直至该位置还存在非雨水造成的积水,就可以确认为地下水出水点。
3)引导地下径流。因为湿地炭化土体吸水性强、保水率高。为避免已脱水干燥的土体因降水或排水垄沟排水效率降低造成再次积水,需将已查明地下径流隔绝接触土体排除,可采用逐点放集水井,管道相连排水的方式:
a、在出水点位开挖集水井,长度可以根据出水位置大小以方便施工,经济实用为原则灵活控制。宽度控制在1000㎜内,方便人员进入砌筑井壁及以后降低加盖混凝土盖板成本。集水井的深度应比横断面出水位置低500㎜,挖至主要涌水点为主,但不深于周边已有排水设施,避免集水井底长期积水无法排出,造成二次渗透。
b、使用含孔洞较多的粘土烧结砖或砼砌块砌筑井壁。在地势较高的迎水面砌筑时灰缝尽量留宽,方便地下水渗入井内。在低位井壁进行防水抹灰,避免井内积水向下游渗出并紧贴井底面接DN 110排水管。
c、集水井加盖70㎜厚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使用Φ8以上钢筋绑扎单层双向@150板筋,砼强度为C20。盖板顶面高度在周围地面下200㎜以上,方便覆土掩埋厚种植草皮。
d、制作透水管:选用DN 110 PVC排水管在管壁两侧1/2以上高度间距300㎜开孔,孔径Φ20。为避免长时间埋设后淤泥、杂质等涌入管内堵塞透水孔和排水管。在管外包裹双层遮阴率为70%以上的三针遮阴网,用细铁丝扎牢。
e、铺设透水管:在排水沟中铺设制作好的透水管,保证其开孔位置靠上且在两侧孔洞水平放置。透水管与相邻的集水井使用接头连接。保证管顶面至地面深度大于350㎜。施工时可用中、粗杂砂石垫平管底,避免覆土后埋管被压变形、折断。透水管沿排水沟铺设至接入已有排水设施。
f、回填:透水管与各集水井连接完毕一段时间,检查地表是否还有其他位置渗水。如果还有,继续在出水位置设集水井接入透水管。待地表基本干燥后在透水管顶面覆盖150㎜厚30-40杂砂石。最后在砂石层上回土与周边一致高度。
所有集水井和透水管连接完毕经已有引导明渠排入园内水体,既使降、排水区域达到预期效果也为园内水体起到了补水作用。在安装好的透水管沿线和集水井位置设置不高于地面的标志桩,以便后期进行检查维护。
四、施工注意事项
1、避免在雨季施工,因雨季施工不能明确是地表水造成积水容易重复施工造成浪费。
2、在各施工阶段注意保证排水顺畅,避免排水不畅无法尽早进入下一工序而延误工期。
3、定期对已完成集水井和透水管埋设的场地进行检查发现新的出水点马上进行截断和疏导,并检查周边的集水井和透水管是否有阻塞。
湿地的改造和利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实施的时间跨度大,实施过程效果表现不明显。需要投入的资源较多。而且目前对于小面积湿地的改造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可使用的新材料往往因为造价高或市场需求量不大而难以采购。在石门森林公园的湿地改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较为简单易做,在实施后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经过改造土地承载力有了明显提高。土壤含水率明显降低,泥炭土干燥后养份充足、土质疏松的特质从植被的茂盛生长得到表现。待土体经过完全脱水且部分改变位置的地下径流能完全排出原湿地区域就可以达到原湿地改造的目的。